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象学和认知科学有很多差异:其一,两者有各自不同的著述、研究人员、专业机构、词汇、方法等等。其二,有完全不同的初始假设:现象学认为认知的本质在于认知的主观经验,因此致力于描述主观经验的固定结构;而认知科学认为认知的本质在于其神经基础,它致力于寻找认知的因果机制。认知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对司法心理学的研究方兴未艾。但绝大部分都是研究有关刑事犯罪方面的心理学,有关民事诉讼方面的心理学研究文章和著作尚见不多,而民事审判工作又是司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民事审判实践的需要,本文拟就我国民诉心理学的研究谈几点看法。民诉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与民事诉讼活动有关的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也是研究在民事诉讼法调整范围内,人们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同时  相似文献   

3.
唐力  谷佳杰 《学海》2015,(4):163-171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呈现出"检审一体化"的现象。从立法发展来看,民事检察监督从"概括监督"、到"具体有限监督"、再到"强化监督",对我国司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民事检察监督权应当在尊重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基础上,对民事诉讼起到例外性的监督作用。然而,从我国现行立法及司法解释来看,检察监督权的边界存在监督对象扩大化、监督范围无限制与监督程序"超职权"的弊端,且检察监督程序在证据调查权与听证程序的设置上具有"诉讼化"的倾向。只有保障法院的独立审判,尊重当事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民事检察监督的边界,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民事诉讼监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法治社会中,司法公信力在个案中的实现有赖于对当事人程序权的充分保障.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证明权是当事人程序权的核心,而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只存在于近代之后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历经改革的中国民事诉讼制度与证明权相契合,既具备了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亟待证明权的有效配置以提升民事诉讼结果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界定举证责任分配出发 ,探讨了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架构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方关于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同学说的历史生成、哲学基础及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途径 :( 1)基本理念转换 ;( 2 )相关立法完善 ;( 3)司法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6.
认知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愈来愈受到思维科学、哲学认识论和人工智能工作者的重视。一、何谓认知科学 (一) 关于认知科学的定义认知科学是一门以人的认知过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新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到诸如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人类学和哲学等学科领域。目前,对于认知科学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大多数学者认为,认知科学是研究“心  相似文献   

7.
民事上诉权在各国民事诉讼立法中有着较为一致的法理基础和相异的分配模式.应当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现存的民事上诉权的分配模式,确立对裁定与判决的民事上诉权的不同程序规则,对判决的民事上诉权实行一次分配与有条件的二次分配相结合的程序规则;确立对判决的民事上诉权行使的"越级上诉"规则,确立上诉审判决不加重上诉人的民事责任规则.  相似文献   

8.
龙云辉 《学海》2007,54(1):161-164
民事要件事实理论乃是日本司法研修及法学研究生院的主打课程,之所以如此,全在于该理论在日本司法实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认知科学系本世纪70年代末正式诞生的交叉学科,它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包括实验的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探索智能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哲学、人工智能、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研究心智奥秘的科学成果的综合,国外称之为“实验的认识论”。十年来,出现了大量的文献,在知觉、记忆、注意、意向、思维、解题、学习等领域内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模型,很值得我们重视,以便从中汲取营养,开拓哲学思维的视野。本刊获悉社会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认知科学与认识论”课题组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召开认知科学的系列课堂讨论,特约请该课题组成员为我刊撰写关于认知科学的基本论题的介绍文章,从这期起将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纠纷引起的经济诉讼案件必然有所增多,而经济案件诉讼是民事审判方面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强调当事人举证是民事诉讼活动中的首要环节。然而,在民事诉讼中要解决好当事人的举证问题,不仅要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而且还需要解决好如何指导当事人举证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当事人在何种条件下举证才具有法律效力及如何指导当事人举证进行探讨,以期对审判方式改革有所稗益。一、举证责任的时间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唐东楚 《学海》2008,(1):149-154
相较刑事诉讼而言,世界范围内民事诉讼中的陪审制度似乎前景暗淡,但其总的发展趋势仍然是"衰而不败".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的陪审制度,它在民事诉讼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司法公信和权威的首要基础是人民大众尤其是具体案件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认同和理解,因此将具体案件是否适用人民陪审员制度,以及如何选择人民陪审员的选择权交给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失为一种完善我国现行民事陪审制度的好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民事再审程序发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再审程序依法可通过人民法院依职权提出、当事人申请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这三种机制发动 ,但由于法律上对于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无明确的限制性规定 ,这将诱发民事审判权对民事处分权的不当干预和随意执法 ,背离既判力理论关于确定终局裁判应有形式的拘束力的要求并损及法院威信 ;将当事人“有新的证据 ,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规定为申请再审的法定条件不符合民事举证责任理论和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基本原则 ;关于人民检察院抗诉而提起再审的法律规定在程度制度设计上过于粗略 ,造成法律实践运作中检察权与审判权制衡上的困难 ,也使民事抗诉的功能定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法制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7,(2):196-203
行政诉讼类型研究是行政诉讼中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行政诉讼类型的构建应当遵循什么样的路径、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类型究竟有何区别、构建行政诉讼类型的标准以及如何构建行政诉讼类型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以主观公权利救济为路径,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比较,在法理分析的基础上,以诉讼请求为标准,构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不仅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本文从主观公权利之两分法,即防御权与受益权两个维度,构建了我国主观权利救济路径下的行政诉讼类型。  相似文献   

14.
认知科学——新千年的前沿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心智奥秘的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探讨影响人类未来发展命运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基于大量翔实的资料,文章介绍了国内外认知科学研究现状,分析了认知科学的研究趋势,探讨了认知科学的应用前景,并指出未来研究者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认知与决策     
人们往往习惯于将决策与管理科学联系在一起,其实探讨决策问题对于深化认知科学的理论、发挥认知科学的实践作用以及显示认知科学的社会意义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H·西蒙在为日本产业能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的决策》一书所写的序言中就明确指出:该书是一本讨论认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及其社会意义的书。本文拟从决策问题入手来阐明认知研究的社会意义。一决策问题概述人们通常把决策简单地说成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抉择。但是,这种定义容易使人们  相似文献   

16.
情节记忆是个体对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经历的特定事件的记忆.主观报告情节记忆下降是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最典型的表现.与健康对照组老年人相比,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情节记忆下降的速率更快, 罹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更高, 但其情节记忆加工的脑机制尚不明确.前人研究提示,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在外在记忆行为尚未出现损伤的情况下, 其大脑情节记忆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已经出现异常.探究主观记忆减退的记忆神经环路关键节点和路径的异常, 揭示神经环路在老年痴呆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 对深入理解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作为特殊的记忆损伤群体, 对其神经环路的深入探究, 也必将为揭示人类记忆的神经机制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神经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动并孕育了新兴交叉学科--神经法学, 青少年脑发育与其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是神经法学的重要关注内容。研究发现, 青少年中期冒险行为倾向加剧可能源于其社会情感和认知控制的脑发育轨迹不同, 由皮层下组织主导的社会情感系统呈倒U形发展趋势, 在青少年中期达到峰值, 而由额叶成熟主导的认知控制系统发展呈线性增长,到成人早期才完成, 即, 皮层下组织与前额皮层的功能成熟不平衡导致了青少年的高犯罪率。这些神经科学证据已经进入美国青少年刑事案件的审判并产生实质影响, 但也有人对神经科学证据应用于法庭持有异议。相对于法律系统的需求, 青少年脑发育的神经法学需要在研究和实践方面同时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特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文献检索, 纳入文献43篇, 总样本量为16377。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与外倾性存在正相关, 与神经质、精神质存在负相关。对比国外相关研究, 中国被试群体的外倾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更为密切, 人格特质与文化的契合性对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有较大影响; (2)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之间的相关不受主观幸福感结构(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结构需要进一步明确; (3)主观幸福感与内外倾人格特质的相关受不同年龄群体的调节, 而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精神质的关系则不受影响。最后, 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法律是一种艺术,一种实践理性,只有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对法律的认知。卫生法学作为法学和医学交叉形成的新兴部门法学,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教学和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实践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当前法学教育中一种较为先进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对卫生法学学生顺利实现从法学课堂向真实法律执业环境的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这一法学教育新方法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史研究方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史学作为法学学科史研究的阵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意味着法学学者在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从一个新的起点对法学的发展进行回顾、自省以及反思,从而引领法学诸分支学科的再发展,因而也标志着法学这门学科本身的成熟程度.本文从批判与反思现有的法律史研究方法的方向出发,对法律史研究方法作出一定的探索,认为现代法律史学的研究进路必须是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的本土化需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