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念禅修来源于南传佛教的禅修传统,是一种透过如实观察身心变化实相而达至烦恼解脱的禅修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心理咨询与治疗和身心健康的多个领域后,各种实证研究日益增多.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献,对正念训练的机制,基于正念训练的心理疗法,正念禅修的主要技术做了综述.基于正念禅修的心理疗法有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正念冥想训练影响情绪加工。本文从正念冥想训练水平(包括临时训练、短时训练和长期训练)角度出发,系统回顾了不同水平的正念冥想训练对情绪加工的调节效应。综述发现,不同水平正念冥想训练都能够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临时正念冥想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影响情绪加工,而短期正念冥想训练和长期禅修训练通过增加个体正念意识,增强个体情绪接受力影响情绪加工。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在区分正念冥想训练时间和正念冥想训练类别基础上,探讨正念冥想训练影响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念禅修来源于南传佛教的禅修传统,是一种透过如实观察身心变化实相而达至烦恼解脱的禅修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心理咨询与治疗和身心健康的多个领域后,各种实证研究日益增多。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献,对正念训练的机制,基于正念训练的心理疗法,正念禅修的主要技术做了综述。基于正念禅修的心理疗法有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念冥想是有意识、非评判地将注意集中于当下经验的方法。近年来,正念冥想作为一种潜在的方法被引进到ADHD儿童干预领域。因为ADHD儿童的特异性,为了增加正念冥想方案对ADHD儿童的适切性,研究者从练习设置、奖励系统、解释方式和家长纳入几个方面对标准的正念减压训练方案做了改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正念冥想训练能有效地减轻ADHD儿童的核心缺陷、改善其内外化症状和亲子关系。本文通过对已有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认为这些积极的影响可能与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与去中心化等心理功能的改善有关,而大脑相关区域激活模式的变化和结构的积极改变可能是正念冥想影响ADHD儿童的神经基础。文章也提出已有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学上的不足及其以后的探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念在促进亲社会行为上的表现逐渐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针对正念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展开探索。已有的理论研究认为正念可以通过提高注意力、身体意识、去具体化能力、积极情感体验、情绪调节能力和减少自我感来促进亲社会行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特质正念能够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正念干预通过提高共情能力、同情体验、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去自动化认知来促进亲社会行为。未来研究需要在完善系统的正念—亲社会行为理论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正念对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影响及其机制,关注潜在的消极影响,同时发展生态效度更高的研究方法或指标来考量正念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升正念干预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长期有效性与普适性。  相似文献   

6.
李泉  宋亚男  廉彬  冯廷勇 《心理学报》2019,51(3):324-336
正念训练是指个体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体验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先前研究表明正念训练可以促进其注意力、执行功能、情绪调节等的发展, 而正念训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因此, 为了考察正念训练对3~4岁幼儿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影响。采用前后测设计, 对正念组进行每周2次, 每次20~30分钟, 共12次的正念训练;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结果发现:(1) 在注意力方面, 正念组与对照组前测差异不显著, 训练后正念组幼儿持续性注意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 在执行功能方面, 正念组和实验组在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以及工作记忆上前测得分差异不显著, 训练后正念组幼儿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而两组幼儿工作记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 正念训练促进了3~4岁幼儿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发展, 且在执行功能方面主要表现为对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彭彦琴  居敏珠 《心理科学》2013,36(4):1009-1013
注意与态度是正念的两个关键的工作机制,但关于这两个机制究竟哪个是核心机制却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就针对这一争议存在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正念的核心机制在于注意力的训练,并尝试从佛教与心理学两个角度在理论推导与实证支持两个层面上给予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贺淇  刘晓明 《心理科学进展》2023,(10):1937-1951
实现型幸福感是当个体的生命活动与深层价值观协调一致时,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而产生的目的感和意义感。正念可能是影响提高实现型幸福感途径最核心的个体内部因素。近期研究发现:正念特质与实现型幸福感高度正相关,注意觉知和接纳分别通过预测更高的积极品质和缓解负性情绪影响实现型幸福感;正念训练提高了临床与非临床群体的实现型幸福感;S-ART模型(self-awareness,self-regulation,and self-transcendence model)、正念的意义建构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分别从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和行为调节角度解释了正念影响实现型幸福感作用机制。未来应进一步分析正念基本元素对实现型幸福感的差异性影响,深化探索正念影响实现型幸福感机制,开发针对提高实现型幸福感的正念训练。  相似文献   

9.
辱虐管理, 作为负性领导的典型代表, 对员工的心理、行为和绩效乃至组织的发展均会产生显著负性影响。因此, 如何有效应对和预防辱虐管理是学者和管理实践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基于自我调节理论, 以正念为切入点, 系统考察正念在员工应对辱虐管理负性影响以及预防上司辱虐管理行为发生中的作用。一方面, 采用情境实验、大样本问卷调查和干预实验检验员工正念和正念训练对上司辱虐管理影响员工负性情绪、偏差行为和绩效的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 采用日志研究考察上司正念对辱虐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 并进一步通过干预实验来验证上司正念训练不仅可以预防辱虐管理行为的发生, 而且还可以随之改善员工的负性情绪、偏差行为和绩效。预期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正念在辱虐管理研究中的作用, 推进辱虐管理应对和预防研究的发展, 同时对组织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显示正念训练对心理认知和健康有改善作用, 但少有研究用认知实验进行检验并探讨心理机制, 本研究将正常成人分为正念(训练)和对照组(等待)、使用Stroop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 进行前、后测考察。结果发现, 两种任务正念组后测反应时均低于前测, 且不一致条件下更显著, 对照组无差异。对前瞻记忆前后进行中任务的差值进行前、后测比较发现, 对照组后测显著小于前测, 正念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正念训练促进了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的完成, 起到了抗自动化干扰、及阻止随任务熟悉加工更为自动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念冥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理论与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念冥想可调节个体的负性情绪、促进个体正性情绪,对于心身疾病具有显著的干预效用.正念冥想的再感知模型、正念应对模型、推动性上升螺旋模型以及正念情绪调节模型都强调了正念冥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正念冥想可促进左侧前额叶脑区激活增强,涉及的脑区主要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背内侧前额叶皮层(DMPFC).研究者进一步发现,正念特质是通过改善前额叶对边缘系统反应的调节来实现对情绪的调节作用.而且,这种调节作用还有可能体现为通过冥想训练分离联结在一起的两种自我参照神经机制,从而加强体验性神经机制.另外,研究者还发现,正念冥想训练还可以改变与情绪加工相关的大脑结构.进一步澄清冥想训练与大脑偏侧化的关系和不同类型被试之间的比较研究将成为该领域日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正念训练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文章采用完全随机前后测设计,使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和综合幸福问卷(MHQ),在训练前、后分别对训练组和对照组被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8周训练后,训练组的FFMQ、MHQ、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差值虽然均高于对照组,但只有正念水平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两类幸福感皆未发生显著的变化;训练组幸福感的一个因子正性情感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显示,正念训练显著地提高了受训者的正性情感。  相似文献   

13.
段文杰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616-1627
正念是当代临床健康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尽管其应用在临床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但对于正念的理论研究却亟待加强。在对正念的三阶段概念演进过程及四种取向的测量工具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价后, 发现目前对正念的理论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概念不够清晰, 它可以指代一种行为(冥想)、心理状态、心理过程, 甚至是一种人格或类人格特质; 二是测量过于多元, 有状态取向、能力取向、认知取向和特质取向。两大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正念。基于对问题的分析及以往实证研究, 建议可以借鉴价值实践分类体系(Values In Action Classification), 以类特质为取向, 采用兼顾文化共同性和特殊性的方法, 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核心内涵, 在命名、测量上突显个体对当下经验留心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正念对睡眠质量与日间警觉性的影响,本研究将参与实验的被试分为正念组与控制组,在八周训练前后,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与精神运动警觉性测试(PVT)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正念组的后测FFMQ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后测PVT任务反应时、反应延迟数与完成任务的疲劳自评差值显著低于前测,控制组前、后测无显著差异;(2)正念组的前测PSQI睡眠障碍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前测,而两组后测差异不显著。研究证明,正念训练可以提升个体正念水平与日间警觉性水平,并一定程度上改善个体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念是一种以不批判的态度全然接纳当下体验的觉察力,正念训练对改善不良饮食行为的积极作用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正念在改善不良饮食行为中的积极作用与机理,以及基于正念的不良饮食行为矫正方法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正念对健康饮食行为的作用、从生命周期的视角考察正念对饮食行为的影响、基于思维压抑视角探讨正念的作用机制以及检验正念不良饮食矫正效果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探究正念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念觉知水平和抑制控制能力的影响。选取54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正念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正念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8周正念训练。结果发现:(1)在正念觉知方面,正念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得分无显著差异;正念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在抑制控制方面,正念组后测Stroop任务反应时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反应时无显著差异;正念组后测反应时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正念训练有助于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念觉知水平和改善其抑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父母教养及其对孩子的影响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而正念教养(mindful parenting)则是关注如何帮助父母进行有效教养。正念教养是将一般的正念应用于亲子互动中,指父母对孩子和教养行为的有意的、此时此刻的和不评判的注意和觉知。正念教养对父母自身、孩子和亲子关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者发展了两个正念教养的干预项目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这两个项目的干预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加严谨的设计并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来评估正念教养的干预效果。正念教养的作用机制也是未来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念疗法主张培植正念、回归本然状态以达到身心一体的全面健康状态,身心一体是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身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庞蒂的身心一体思想为切入点,探讨正念疗法的身心一体的哲学内蕴:正念疗法的核心思想"正念"的秉持需以身心一体作为前提;正念疗法的主要技术正念训练是将心置于身的行为训练,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身心合一;正念疗法以身体作为意向活动的主体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它的最终目标是以"身体意向"巩固身心一体。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正念训练对3~4岁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效果,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将60名3~4岁儿童以班级为单位分配到正念训练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后及训练结束三个月后,家长和教师分别评定儿童社会行为水平。结果发现:(1)前测中,训练组儿童的社会行为不同维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后测及追踪数据表明,训练组儿童的害羞退缩和攻击性行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家长评定和教师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4)儿童性别对正念干预效果没有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证明正念训练对提高3~4岁儿童的社会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其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20.
正念减压疗法在护士职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前的医疗和社会环境下,护士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承受着职业枯竭困扰。针对国内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现状,着重介绍了西方临床心理学界广泛应用的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及其在压力管理和身心疾病的康复等方面的积极疗效。根据正念减压疗法的特点、作用机制和其与护理理论的关系,探讨这种训练应用于护士职业倦怠预防和干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