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学生学习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敏  雷开春 《心理科学》2003,26(4):717-719
1 前言 学习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念,即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主观评估。它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A·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他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能否组织和执行某种行为,实现特定的行为目标的信念体系。自我效能感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个体效能到集体效能--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姜飞月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2,25(1):114-115
班杜拉于70年代后期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但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效能方面,强调个体行为的调控,却忽视了集体行为的研究。到了80年代中期,班杜拉又提出了集体效能的概念。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积累。从90年代开始。班杜拉对集体效能概念进行了系统地理论整合和阐释。进一步扩展了其自我效能理论的内涵。因此,从个体效能概念发展到集体效能概念,代表着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自我效能:一种积极的自我信念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吴增强 《心理科学》2001,24(4):499-499,483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Bandura,1986)。也有人把它界定为,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Schultz,1900)。在许多有关的文献中,又用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自我信念(self-efficacy beliefs)、自我效能期待(self-efficacy expectancy)来表述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师生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业情绪等研究目前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师生关系指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因为各自的地位、职责及规范行为的差异,彼此经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对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会,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和完成功课过程中以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具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本研究对安徽师范大学487名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究大学生师生关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通过解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增强学生学业效能感的具体策略建议。结果表明:1)良好的学业情绪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主动的学业自我效能感。2)良好的学业情绪可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创建。3)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构成积极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而且学业情绪可以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整群抽样山东某高中高二学生500人,通过统合模型分析自我决定动机在学习效能感预测学业期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学习效能感—自我决定动机—学业期望的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可以通过自我决定动机,正向预测其学业期望,自我决定动机在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期望中起中介作用,非自我决定动机不能预测学业期望.说明学习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以5所公立小学的1161名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成长型思维模式、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小学生学业成绩以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小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成长型思维模式显著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3)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4)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工作投入问卷、关系网络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学业投入问卷对326个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及其初中生子女进行调查,探讨父母工作投入对初中生学业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工作投入、父母社会支持、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子女学业投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工作投入影响子女学业投入中起中介作用;(3)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角色差异。从资源保存理论来看,父母工作投入对子女学业投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源在家庭系统内的投资和增益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工作投入问卷、关系网络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学业投入问卷对326个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及其初中生子女进行调查,探讨父母工作投入对初中生学业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工作投入、父母社会支持、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子女学业投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工作投入影响子女学业投入中起中介作用;(3)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角色差异。从资源保存理论来看,父母工作投入对子女学业投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源在家庭系统内的投资和增益过程。  相似文献   

9.
班杜拉论自我效能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班杜拉《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1977年)一文中。之后,在大量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班杜拉及其同事提出了自我效能原理,班杜拉在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的授奖大会上(1980年),做了题为《人类行为中的自我效能机制》的讲演,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原理,班杜拉的《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  相似文献   

10.
组织行为学中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动机与行为(Bandura,1977)。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1999年底),以“自我效能感”为主题词的文献超过4000条。可见,自我效能感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学和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家逐渐关注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特别是现在,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变革的频繁,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对工作或职业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本文将对工业和组织行为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研究作一综述回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以及深度访谈2种方法探讨了提升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方法。调查发现合理的言语劝说、高程度的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自身直接学业成功经验和良好的人际环境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也存在着提升作用。因此本研究对提升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且具有较强的现实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38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与学业成绩四个变量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学习适应并不在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成绩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9名师范生进行施测,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及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远目标定向、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存在显著差异;(2)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分别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学习倦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师范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效能的内涵及其概念辨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又译自我效力)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班杜拉《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1977年)一文中,之后,在大量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班杜拉及其同事提出了自我效能原理,在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的授奖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中介性调节模型,以解释较低的学术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学术不端之间的关系,提出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术不端之间的关系以道德推脱为中介,且这一中介效应受到道德自我认同的调节。495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他们完成了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道德推脱问卷、道德自我认同问卷和学术不端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道德推脱、内化道德认同和象征化道德认同都影响道德推脱和学术不端,且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术不端的关系以道德推脱为部分中介,但是这一中介效应只受内化道德认同的调节,不受象征化道德认同的调节。本研究表明,较高的内化道德认同能够降低学术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的道德推脱倾向。并由此减少其学术不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交互、中介效应,对463名军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发现:(1)军校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对学习投入预测力不显著,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军校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负向调节了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即随着学业压力的升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力逐渐减弱;(3)入世出世心理中的拼搏精神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军校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学校背景下要求、资源和投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对军校大学生的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感知教师支持、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对49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感知教师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感知教师支持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感知教师支持可以通过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2)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回避三者分别在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回避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感知教师支持不仅能分别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还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听障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对342名听障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听障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低水平,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影响听障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听障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感知教师支持、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对49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感知教师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感知教师支持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感知教师支持可以通过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2)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回避三者分别在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回避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感知教师支持不仅能分别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还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心流体验量表和在线学习投入量表,对310名在线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习动机和心流体验分别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在线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习动机、心流体验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在线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