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居飞 《世界哲学》2016,(6):40-49
自无意识被发现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深化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认识。其所构造的多重内外现实之区分模式不仅重构了人类的精神结构,同时也动摇了古典形而上学及认识论的基础。而拉康借结构主义潮流,在其符号—想象—实在三联体基础上,以语言外部决定论与实在之外在等阐述不断深化、也重新定义了精神结构所内在的多重复杂内外关系。  相似文献   

2.
居飞 《哲学动态》2016,(4):73-81
在精神分析发展史中,性欲一性别这一基本对立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自然,它一直潜藏在精神分析的若干次争论和动荡中。本文基于一个认识论的角度,试图考察这两个范畴在精神分析主要名家那里的复杂关联及其导致的一系列精神分析术语的含混和误用,如阉割、前俄狄浦斯期一俄狄浦斯期、生命连续体、石祖抑或中国语境下的阴阳,等等。  相似文献   

3.
"创伤"一词在当下的学术话语体系中具有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属性。生理性的"创伤"是一个源于古希腊的古老概念,而"创伤"一词的心理属性其实仅仅是近百年来的新创。"创伤"的英文词汇先后由traumatism发展到trauma,而创伤概念本身,经由沙可、让内和弗洛伊德三位在创伤理论学术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学者的相继探讨,则经历了内涵与本质由身体到心理再到潜意识的重要变革,而创伤主体也在这种变革之中变得逐渐分裂,trauma开始逐渐成为"创伤"的对应词,具有时间、认同解离性的"心理创伤"才真正诞生。  相似文献   

4.
妙虚法师书画展,96年3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揭幕。这是妙虚法师为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捐赠的一批作品。这一佛事活动,对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对促进中国书画艺术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谈到佛教艺术,我们眼前会出现灿烂的敦煌莫高窟,雄伟的龙门、云冈雕刻。它们属于遥远的过去。妙虚书画把佛教艺术和现代生活拉近了,使我们艺术思维运动,精神导入祥和净化之境。单从艺术美学角度观赏妙虚书画,会给予我们不少启示。首先,美善相协合一,是古代佛教艺术的精华,也是我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美与善的标准和内涵,自然随着时代在…  相似文献   

5.
有一首中国古曲的名字,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史中,成了某种失传文化的代名词。每当人们要痛惜“礼崩乐坏”,感叹某种文化后继无人时,都要提起它。这就是古琴名曲《广陵散》。据说,这首美妙的琴曲是神传给嵇康的。这位正直、洒脱、“多异志”、“有奇才”、带点怪癖却又真正称得起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家”的知识分子,生前对这首乐曲过于宝爱,视如生命,“誓不传人”,以至他虽能舍生取义,如此平静、尊严地对待死亡,临刑前仍“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却不得不留下一个巨大的遗憾:“广陵散于今绝矣!”  相似文献   

6.
7.
美和审美的相对性,古今中外的美学家有过丰富的论述。但是如果把它夸大到绝对的地步,由此取消美丑的差异,否认人类审美存在客观标准和绝对价值,那则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滑向了无是非标准的相对主义。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整个人类审美实践史的高度,认识真正具有普遍有效性的审美规律,不为某种流行的庸俗、怪诞甚至以丑为美的风气所迷惑。  相似文献   

8.
居飞 《世界哲学》2017,(5):69-76
借助科学认识论的视角,本文区分了弗洛伊德的两个基本理论模型:其一是更为刚性的、个体化的原心理学模型,其二是更文化性的、也难以被纳入硬科学范式的、俄狄浦斯式的家庭模型。此二元模型不仅在弗洛伊德思想内部留下了一些空白与疑难,也为后世精神分析家留下了进一步结构化的空间与可能性,如拉康的结构主义立场在更偏向俄狄浦斯模型的同时,也试图将之纳入到一个更科学的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9.
“以美启智”的“智”,应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智力,二是指智慧。这就是说,美有启迪智力的作用,但还有更重要的启迪智慧的作用。这才是“以美启智”的本义和重点。通过审美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审美素质,使他们具有一种“内在的尺度”,即审美和创造美的智慧。有了这种智慧,就能把握、按照和运用美的规律,创造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但设计创新不是简单的创造出新的事物,而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和宗旨,真正地为设计主体服务的新的设计活动。再设计和改良设计所带来的设计中的重生美,同样是基于设计主体的需要、市场的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创新的设计手法。设计重生所引发的对设计本质的思考、对人性化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思考,都是设计创新所带来的正面意义,设计师也应该从设计本质出发,使设计从已知到未知,享受设计创新所带来的重生美。  相似文献   

11.
葛洪的“玄”、“一”、“德”观点,是对老、庄道家的“道一美”思想的改造发和展,是“道一美”观从哲学到宗教转化的标志。这对我们全面准确分析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其美学史价值,正确理解、评价和定位葛洪之后的道教美学思想,都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之间的对话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欧洲上个世纪60年代发生了共产党与天主教会的官方对话,两方派谴他们自己的最高知识分子来进行对话.通过伽罗蒂<从诅咒到对话: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向大公会议说话>(1965年),本文介绍这种对话的历史思想背景,并分析这个对话在理论上所面对的困难.虽然对话在时间上比较短,不过,它有了长远的影响,在理论上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英国迎来黄金时代,繁荣的经济带动科技创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但社会中的矛盾冲突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人的行为与思想层面的偏离。阿尔玛-塔德玛死后,其作品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60年代,世人才重新评估他在十九世纪艺术地位上的重要性。《埃拉伽巴路斯的玫瑰》创作时期艺术思想活跃,社会背景复杂,因此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环境,旨在探究其更深层次的意义,也重新定义阿尔玛-塔德玛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我被你的勇气和尊严征服了5年前,我来到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留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参加了一家美资公司的招聘会,虽说是招聘会,公司总裁鲍尔逊的演讲,却占用了3/4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从耶路撒冷到安提阿●栾光生作为基督徒,我要坦诚地说,最感到困惑的,难题中的难题;是如何解释圣经的问题。我常看到,反对基督信仰的人不很熟悉圣经,或者在枝枝节节的问题上提出意见,或者在纯理论的领域做文章,或者批判一些具体的事例。总之,这一切还容易应付,因...  相似文献   

16.
从一到十     
甲:新年到了,回想过去一年来神恩手的引领,我们真是感谢赞美不尽! 乙:是啊,我们要不断数算神的恩典,把神的话语牢记在心。 甲:那还用说,主的话语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嘛。 乙:哇,你已经背上啦。 甲:当然喽,“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乙:又来了——别得意,让咱们现在就比一比…… 甲:别不服气,背圣经金句,我张口就来——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一份佛教界主办的刊物,《佛教文化》有一个无可推卸的任务:对于反映当代青年人学佛出家的题材,怎样处理?这一题材恰恰又占有了来稿中相当大的比例,从一侧面反映了一部当代青年人的心态和动态。但是,从来稿看,这中间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希望这类作品都能体现出青年人热情探索开拓、勇于追求正知正信的感人气慨,但事实上很多来稿在对佛教的认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比较幼稚、肤浅的情况,尚属大可理解的话,那么对少数作品以一味消极、悲观的人生观作结,则非独《佛教文化》不能赞成,实在也不合佛陀教导之本意。经过慎重的比较和选…  相似文献   

19.
从活动到交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沂 《心理学报》1982,15(1):14-21
本文讨论苏联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行动方面的理论观点,内容涉及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活动和交往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苏联心理学在对意识的唯物理解(和活动统一)上取得成就;但对人的行动方面的实践性质估计不足(活动概念本身不能明确表达人的行动方面的本质特点——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一颗螺丝钉,行走在世界各地,想要找到一只属于它的螺母。有些螺母一眼就看出不适合自己,有些则需要走近了看才能知道合不合身,还有些螺母看不出来,需要亲自试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