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子活动的时期正当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渐确立的春秋战国之交。在这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思想、理论战线的斗争也很激烈。各阶级、阶层的思想家站在本阶级的立场,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各自作出不同的回答,形成了各种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各学派中,儒、墨成为“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或儒、墨相绌,或墨、杨相非,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动的时期。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大变动时期,当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中国近现代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大变动时期,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大都讲到“五四”运  相似文献   

3.
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诸子百家既相互排斥,又互相融摄,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理论有着明显的道家影响痕迹,主要表现为:君道同体说:“道理”范畴的提出;文化专制说;尚法不尚贤;反对“前识” 的认识说;“誓不两立” 的矛盾说;“无为”  相似文献   

4.
佛教发生在印度,但发展却是在中国。因为佛教传到中国后,与时俱进,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佛教理论。到了隋唐时期,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理论,发展到了极盛,形成了各宗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要研究中国佛学思想,首先必须重点研究隋唐佛学思想,这是迄今为止所有佛教学所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中的宗教及其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社会曾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出现过相对“和谐”的局面,其中,宗教对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维系作用。注重建功、经世的儒教虽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其“治国、平天下”的治世理想亦是以社会“和谐”为旨归的;道教重个人修道及超世,而“天人同序”与“天人合一”的  相似文献   

6.
张忠义 《世界哲学》2008,(4):106-109
《大英百科全书》中有“印度逻辑”条。阐述了印度逻辑没有变项、没有直接陈述逻辑原则等等缺陷。本文分别从“印度逻辑”这一名称包含内容丰富、直接称呼有指代不清之嫌,有“宗”、“因”、“同品”、“异品”等变项并且在法称时期还出现了真值表的雏形,以及有因三相、“合离”等直接陈述的逻辑原则几方面来阐述“印度逻辑”辞条不准确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天风》2001,(1)
美国举行“听证会”,印度教会领袖予以批评抵制 根据美国国内法律所设立的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9月举行的“听证会”,关注所谓的印度“宗教自由问题”。这一干涉印度内政的举动引起印度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印度教会的批评与抵制。印度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代表指责美国的做法就像“国际法庭”一样。印度天主教主教会议则指出“听证会是对别国事务的干涉”。印度教的著名领袖斯瓦米表示“美国监察别国自由的企图已经上升到了干涉别国的主权”。他称赞印度教会反对美国这次的“听证会”,称他们的智慧是“来源于对印度国家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自十九大以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日益成为热点社会话题,对其定位,百家争鸣。本文尝试从政策语境的视角,解析我国当下社会语境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功能定位,以求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春秋末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动荡之中,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各国图霸天下.在这充满血腥战乱的年代,先秦礼制受到了极大冲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代替,进而出现了“陪臣执国命”、大夫专权的局面.同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自上古以来逐渐形成的礼乐文化受到了一次洗礼和考验,实现了对旧有礼乐缺陷的暴露与完善,由此迎来了中国古代音乐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辉煌高峰.同时,礼乐制度虽然崩塌了,但它所蕴含的礼治、礼法、乐教、乐政等文化内容并未完全灭亡,并对其后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的文化变迁,不难发现,尽管宗周礼乐制度随着周王室的衰败日渐没落了,但礼乐制度作为人们安身成人的行为标准仍长期存在.从这层意义上说,所谓“礼崩乐坏”并不是礼乐制度的毁灭,而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旧有礼乐制度的扬弃、改造和完善,或许称之为“重生”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10.
不论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传播学(“进化论”)的观点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多根系和多向度发展的一个整体,历来不是由单一的儒家思想所构成,这一论点,恐怕是今日传统文化研究者所达到的共识.周秦之际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宋明道学所显示的佛道两教相互激荡的景象,无不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富丽多彩.然而,究竟何  相似文献   

11.
佛教自东汉已传入我国,但直到东晋才得到长足发展,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这实与曹魏末年东吴高僧康僧会在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密切相关。具体说来,康僧会对印度佛教的汉化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上而下传教方式的积极尝试;第二,对印度佛教“四大成物说”元气论的改造;第三,对印度佛教人性论思想存有论的转换;第四,对儒佛二家思想矛盾的巧妙化解。 韩国良,文学博士,南阳师院文学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12.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大动乱时期。周天子虽为“天下宗主”,但已名存实亡。“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诸侯国相互兼并,连年征战,陆续出现大国,打破了王室独尊,“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诸侯国间在频繁的战争中举行会盟成了春秋时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当令人注目的特有现象。  相似文献   

13.
“法轮功”现象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中出现的一股逆流,它假借科学、健身、民族文化和传统信仰的旗号而泛起封建迷信的沉渣,推行愚昧和盲信,进行非法结社和破坏社会稳定的活动,严重危害到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和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此外,“法轮功”还在贬低、歪曲和攻击传统宗教的基础上编造出所谓““法轮大法”,从而亦损害了我国正常的宗教信仰及其活动。“法轮功”虽然利用了传统宗教中的一些说法或教义,却绝不可将“法轮功”与宗教混为一谈。因此,我们必须认清“法轮功”推行现代迷信和自我造神运动的本质,严…  相似文献   

14.
由朱明忠和尚会鹏合著的《印度教:宗教与社会》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与世界知识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亚太丛书”之一种于2003年3月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印度教的著作,它在对印度教的起源与历史、基本教义与信仰等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对印度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之上,全面地论述了印度教与社会改革、民族运动、经济发展、教派斗争、当代政治、种姓制度、贱民运动、妇女问题等方面的关系。用将近26字的篇幅展开对印度教的全面论述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一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国人对印度精神文化的了解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力量办园正逐步上升为主体,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幼儿教育事业的“社会化”局面逐渐形成,但伴随出现了诸多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乡镇和山区,幼儿教育的门槛设置偏低,专业性差,严重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学风问题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事业的发展必须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百家争鸣的环境·把必然的简单等同于合理的,便会模糊理论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学风问题说到底是个人品问题在当前学术界亟待讨论、研究的各种问题中,学风问题应是第一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学术事业要能顺利发展,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能进行百家争鸣的环境。如果能充分发扬民主,让理论工作者独立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进行研究,必将促进安定团结的局面,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1978年在全国进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不就是明显的例证吗!没有这次讨论,便不会有改…  相似文献   

17.
本刊第4期发表评论员文章《批判“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积极开展百家争鸣》以后,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艾狄同志的来信,对这篇文章提出了批评性意见,对此,我们表示欢迎。下面摘要刊登这封来信,希望大家对本刊如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8.
佛教寺院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是一个重精神轻物质的民族,因而造就了佛教的出世性和超越性。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佛教也必须解决俗谛、俗人、俗法的事,寺院经济问题出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院经济进一步发展,并且成为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佛教宗派的形成和佛教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但由于寺院经济的急剧膨胀,威胁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出现了“灭佛”事件。“灭佛”使寺院经济遭到破坏,佛教举步唯艰,需要新的生存和发展形式。禅林经济应运而生,它为佛教在中国遍地开花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们所说的“印度教” (Hinduism)一词 ,并不是印度人本身对自己宗教信仰的称呼 ,而是近代西方人进入印度后对当地居民宗教信仰的一种称谓。现在 ,“Hinduism”这个词被各国学者所接受 ,用来特指南亚印度民族的一种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以区别于佛教、伊斯兰教和耆那教等。“Hinduism”一词 ,起源于古波斯文“Hindu” ,它是由梵文“Sindhu”演化而来的。古代印度和波斯在地理上相距很近 ,两个民族很早就有交往。我们知道 ,古印度人称印度河为“Sindhu” ,但是波斯人在发音上习惯于把“S”读成“…  相似文献   

20.
有明一代正、续《道藏》编修甫成,道教曾出现“中兴”局面。祖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相继领衔编修《道藏》,既综括各派道书,也使各道派凝合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其后未久,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王常月公开传戒,开创出道门中兴局面。“中兴”的含义,不仅仅在于道教的文化精神重新激扬起来,而且还在于道教作为一种根源于社会生活的文化形式,经过理念的升华后重新走入生活,成为可资借鉴、可供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正是以公开传戒推动教务改革的真正含义。历史地看,编修《道藏》与道门中兴,似乎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