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的文艺批评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等前人文艺批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在新时代环境下结合中国当下的文艺批评发展现状针对新问题积极思考的理论创新成果,对我们今后正确开展文艺批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在文艺批评工作方面持重视态度,在对文艺批评功用的界定、有关文艺批评工作的逻辑起点、关于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以及文艺批评的工作原则与方法等方面都有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和领悟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改进文艺批评工作在今后的文艺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悲剧人文主义是近年来特里·伊格尔顿着重阐发的一个理论概念,本文认为,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而言,审美现代主义的核心要素是悲剧人文主义的建构。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始终是一个矛盾而充满张力的概念。本文从中国美学有没有悲剧观念这个理论难题入手,以马克思的"现代悲剧"观念和思想为立论的基础,从悲剧人文主义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和历史逻辑,悲剧人文主义与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中国悲剧观念的基本内涵、呈现方式,以及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以中国审美经验为基础的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研究,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及历史命运的过程中,马克思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理论创新道路,霍克海默后来称之为"哲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在当代西方,法兰克福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以及20世纪后期的西方主流社会理论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继承或者借鉴马克思的理论创新道路,将之与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具体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传统有效结合,使之获得生机勃勃的当代转化,产生出丰硕而影响深远的创新成果。对马克思的理论创新道路及其当代西方效应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既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这一时代课题,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基础,着重探讨现代化进程中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问题。一是要从理论上回答现代化进程中当代中国如何摆脱"挨骂"的问题;二是要从理论上回答何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如何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对中国与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有何重要作用与意义等问题。在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还要防止走入无视问题以及有关方法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误区,才有可能在国际上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白春阳 《哲学动态》2004,(10):23-25
肖前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体系的创立人和学科奠基人之一.2004年5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协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理论研讨会暨肖前教授八十华诞纪念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17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大会.大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面临的困境、挑战和机遇做了深刻分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发展建言献策.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主性表达"是美术理论研究和发展中需要重点强调的问题。我国美术理论"自主性表达"存在显著问题,基于问题讨论构建"自主性表达"策略,对我国美术文化发展、推动美术理论探究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立足于我国美术文化优势,分析我国美术理论"自主性表达"缺失原因,提出我国美术理论"自主性表达"策略,旨在真正重建本土文化家园,确立鲜明形象,构建中国本土的当代美术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在推进社会解放思想的进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思想解放,变革了以素朴实在论为基础的直观反映论的思维方式、以机械决定论为基础的线性因果论的思维方式和以抽象实体论为基础的本质还原论的思维方式,这也构成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理论思维的新起点。"问题导向"的理论思维,提升了当代中国哲学捕捉和把握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分析和提炼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概括力、阐释和论证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辨力、回答和解决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想力,赋予哲学范畴和哲学命题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思想内涵,为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思维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钟嵘的"直寻说"是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与克罗齐的直觉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其都不同程度地高扬主体性,注重主体的情感表现,强调以直觉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但二者也有许多差异,如在哲学基调、艺术传达、自然物能否被认识等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通过对他们思想异同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二者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语篇阅读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理论与模式,它们试图对读者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过程做出解释。文章从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和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的历程、基本假设和实证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各种理论派别的分歧与整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艺批评既是文艺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文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广大文艺批评工作者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实现三个转向,即转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转向现实生活和转向大众的审美引导,从而把党的文艺主张融汇到学理评论中,坚定文化自信,融入时代,面向大众,推进文艺批评健康发展,引领当代中国审美新风尚。  相似文献   

11.
当代心理学不仅在研究对象上存在着分歧, 而且在理论和方法论取向上也是四分五裂, 以至于很难用一种逻辑标准将各种理论体系进行归类。西方心理学大多数采用的是时间逻辑分类标准, 将理论体系的发展变化通过时间线索呈现, 这样的理论分类虽然能帮助我们理顺理论流派的发展脉络, 但我们往往因无法比较而抓不住各理论流派的主要特征。近年西方理论心理学界提出以因果关系逻辑为标准的理论分类体系, 将心理学理论分为机体中心论、环境中心论、社会中心论和关系中心论, 这种标准容易混淆某些相近的理论, 出现理论的多向归属和无归属现象。文章提出以内容特征为指向的分类体系, 包括意识中心倾向、行为中心倾向、机制中心倾向和意义中心倾向。这种分类标准能部分弥补因果关系分类体系和时间逻辑分类的不足。而进一步开发出能够适应理论快速发展变化的理论分类体系将成为未来理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极大地继承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品格。基于现实问题的基础理论探讨,着眼于现实问题的多维度哲学反思,以问题为导向的"具体"现实问题的理论自觉,从不同层面展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内在理论逻辑。展望未来,只有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品格,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对"现实问题"的哲学观照,尤其是对资本的驾驭问题、制度创新问题以及全球治理问题等作出新的阐释,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才能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现当代艺术的联系愈发紧密。西方艺术理论开端于西方古典艺术,在一代代艺术大师的创作和突破以及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不断变革和诞生出新的艺术潮流与创作思路。直到现在,在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贝尔廷的"艺术史终结说"和丹托的"艺术的终结之后"早已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当代艺术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展开。中国艺术在古代传统艺术理论与新兴艺术理论中应找到突破点,进而为当代艺术学理论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张亮 《学海》2011,(2):141-145
访谈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及其遗产、列宁与葛兰西国家理论的异同及思想史效应、"密里本德-普兰查斯之争"的实质与影响、雅索普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及当代地位这四个重大问题展开,勾勒出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当代英国的基本发展线索与理论面貌。  相似文献   

15.
刘祖云  范虹珏 《学海》2014,(6):16-22
观察中国城镇化的展开可以选择"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中国城镇化互动展开的社会情境有知识情境、历史情境与政治情境三个方面,它们影响甚至左右着中国城镇化的社会互动行为。中国城镇化的社会互动过程有三个关键环节,即政治宣示、社会响应与知识联盟的形成。城镇化问题上的学术互动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还有不同观点的争论与分歧,其中,学术会议作为一种互动仪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的突出特点和最大的功绩,在于对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和系统阐述,实现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肯定了这个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郑重地确定它为长期指导我们思想和工作的理论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7.
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近些年有关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已经逐渐为国内伦理学界所关注,但从总体来看,国内美德伦理学的当代研究仍处在复苏初期。考虑到美德伦理学曾经长期是以儒家伦理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形态和学理进路,在现、当代中国伦理学语境中重释、乃至重构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德伦理学理论,似乎更有理由要求更多更高的理论关注和学术探究。因此,本文主要对美德伦理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究,主要涉及关于美德伦理学的身份再确认;关于美德伦理学的基本方法论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与"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所面临的几种指控。  相似文献   

18.
当代政治哲学研究者德里克·帕菲特提出了分配正义的优先主义原则:在分配的问题上应该优先考虑社会中那些最穷困的人。帕菲特认为,相比于罗尔斯正义理论中所提出的平等原则,优先原则是更优的分配正义原则。因为,平等原则可能会遭遇"拉平反驳"和"分割的世界"这两个理论困境。帕菲特的优先原则与罗尔斯的平等原则之间的理论分歧是深刻而长远的,其根源在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与功利主义之间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基督徒中间,对与性、家庭生活和医学伦理问题相联系的个体道德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因为在今天的基督徒中间存在着两种伦理理论决定着他们的观点,第一种道德判断是"道义论",另一种道德判断叫做"后果主义".  相似文献   

20.
朱莉涛 《学海》2001,(6):171-174
瞿秋白同志是我党早期探索中国革命理论和革命道路的最优秀的先行者之一.在短暂的36年人生历程中,他坚持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最早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最早从理论上科学论证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问题,他还是我们党内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前驱.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理论开拓性的卓越贡献,在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