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颜色问题的关注贯穿维特根斯坦整个思想发展的过程,但在其学术研究的不同阶段,他对颜色问题的讨论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侧重。在早期的《逻辑哲学论》中,他将颜色问题作为逻辑结构讨论的一种方式,而在中期思想中则是将颜色作为命题表达方式的一种例证。到了后期,讨论的主要目的转变为澄清我们对颜色词的使用。虽然维特根斯坦对颜色问题有着大量论述,但他并没有提出一种颜色理论,而只是在讨论颜色词的不同用法。对颜色词用法的讨论构成其后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辩护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但当代西方学者对他的辩护结构在理解上出现了分歧,从而对他的道德认识论立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将其归结为基础论、融贯论和兼容论三种解读.西季威克对常识道德的考察虽然在他的伦理体系内具有重要作用,但这并不能构成融贯论和兼容论的根据,相反,它完全可以在基础论的语境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胡适与道家     
胡适对道家的研究属于他的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一部分。他有关道家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或引起争议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关于老子的年代考证和确认。(二)关于道家源流的疏理。(三)关于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应当说明的是,胡适虽然说不上是“新道家”这一类人,但道家思想的确对胡适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思想有不小的影响,构成他思想的重要来源。因此,这一课题研究实际上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我们可以透视现代学人(以胡适为中心)在道家历史与思想研究中的新问题、新思路,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窥探胡适治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和…  相似文献   

4.
在形态语言构成问题上,点、线、面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掌握点、线、面的变化规律、明确绘画的构成关系,是我们掌握绘画和美术设计创作的一种最基础最基本的方法,明了了点、线、面特性和构成的创造性过程,对于训练、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扩大我们想象能力以及创作出好的绘画作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点、线、面的构成是个人主观意识的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强调道德判断的情境性和道德情感的社会生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持有一种相对主义或文化多元主义的立场。在斯密那里,跨文化的比较始终是可能的,因为自然合宜性构成了我们评判某一习俗的客观的、外在的尺度。文明与野蛮的差别在斯密那里并不是中性的,文明社会与野蛮民族在生活条件上的差别本身就具有重要的道德后果,而且文明的进程在道德上体现为人的同情能力的进步。斯密借助“文明”的概念表达了一种关于人性完满性的理想,这一理想使他得以对18世纪欧洲社会本身持有一种批判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阿马蒂亚·森在自由问题上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包括:自由与偏好相关.也与个人的理性相关。而他影响最大的贡献是证明了帕累托自由的不可能,后者为他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奠定了基础,其基本含义指不存在一种可以同时满足无限制域、帕累托原则和最低限度的自由这三个条件的社会决策函数。森的论述对自由意志论一厢情愿的信念构成了深刻的挑战,其贡献值得我们记取。但应看到,从理论建构的角度来看,森的各种观点缺乏有机的综合,呈现出折衷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胡好 《世界哲学》2016,(3):69-76
在论述定言命令何以可能的过程中,康德意识到一种可能的质疑:自由和道德法则的交互论将陷入循环,于是他通过寻找一个自由的非道德的根据来摆脱循环,完成定言命令式的演绎。本文指出,循环是双向的,但归根结底是从道德法则到道德法则的推论。康德通过先验观念论确认我们是理性行为者,并得以摆脱循环。循环的摆脱构成定言命令式的演绎的重要条件。不过,阿利森认为循环的摆脱失败了,通过考察,我们认为阿利森的质疑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8.
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晦涩和复杂而著称.拉克劳坦承他们的思想来源于"现象学、后分析哲学以及其他总体上被称为后结构主义的思潮".[1]但若深入探究,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构成了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因此,考察拉康与拉克劳和墨菲之间内在联系,就构成了本文的要旨.我们认为,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有关"他者"的理论,是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特别体现在其核心的"对抗"思想中.本文通过对拉康"他者"概念与拉克劳和墨菲的"对抗"理论的考察,以试图沟通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力图阐明拉康学说对理解拉克劳和墨菲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传统哲学的中庸求和思维模式高晨阳中庸作为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反映的是儒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不仅是属于儒家的,而且也是属于我们民族的。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流播,中庸观念对中国国民的心灵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构成了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思维...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9,(4)
在关于审议民主的讨论中,情感被认为:有损于认知,影响人们的判断;是主观的、个体的,难以形成普遍性的道德规范;会阻碍共识的达成。但关于情感的新的理解,为我们重新看待情感在政治生活中的意义提供了契机。本文关注的是同情在审议民主中的意义,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同情视为一个过程和一种实践,而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机制。同情能够影响个体的判断,是健全理性的必要构成部分。情感有助于"角色承担",形成普遍化的立场和规范。同情也为我们重新设想"多元公众"提供了视角。但不平等的社会结构、距离、心理机制等因素都有可能阻碍同情的发生。"他者"的问题是政治实践所处理的重要议题。随着"他者"问题的凸显,作为政治实践的同情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将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邓伟生 《世界哲学》2016,(4):127-135
斯坎伦的契约主义道德理论,是为了取代效益主义而建立起来的。效益主义在证成一个行为的道德正确性时,会考虑受该行为影响的人的福祉总计,因而人数很多时变得很重要。人数在道德上的重要性,似乎也符合我们的直觉。这也是效益主义有吸引力的其中一个理由。斯坎伦的契约主义,由于坚持只有个人理由才构成反对一项原则的理据,因而面临难以说明人数在道德上重要的问题。他提出"打破平衡论证"来尝试说明,在不依赖总计的情况下,也能说明人数的重要。本文认为他的论证是不成功的,但只要引入几个重要区分,在契约主义框架内,其实可以容纳总计而不会滑向效益主义。  相似文献   

12.
肖邦是一名小型曲式大师,尽管他的老师埃尔斯纳一再鼓励他从事民族歌剧的创作,但在肖邦的创作生涯中,并没有创作出足以显示其天才的大型歌剧或交响曲。但这丝毫没有妨碍肖邦那些拥有气势过人旋律、纯粹之美音色以及富有个人特质抒情性的钢琴曲在世界音乐发展史的浪漫主义时期所占有的地位。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人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他那孕育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构成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金时代。在肖邦创作的小型曲式中,前奏曲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与肖邦同时期的另一位著名作…  相似文献   

13.
刘长乐 《法音》2012,(6):17-19
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是,佛教在一些人看来是古老、封建和非民主的,甚至被视为迷信。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误解。事实上,佛教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支柱之一,佛的智慧从他诞生到现在,一直在滋养着人类,他所提供的超越常识的智慧,已经和正在为我们带来长远的利益,尤其是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恩泽了芸芸众生。早在百年  相似文献   

14.
同斯多亚派一样,盖伦也将如何避免悲伤视为重要的伦理关切。但通常认为,他在悲伤的成因及其治疗的道德心理学、生理学解释上与早期斯多亚派构成对立。然而基于对盖伦《论避免悲伤》一文的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对立被过分放大,盖伦其实在激情治疗、自我修炼的路径、方法与目的上与斯多亚派尤其是晚期斯多亚派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而且,当时医哲互动背景下的哲学旨趣与实践关怀唯有基于这种一致性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Ⅰ.现代印度人道主义思想的来源: 第一、奥义书的吠檀多主义、《薄伽梵歌》和佛教的实证主义,以及承认现实世界存在的理论的复兴。在这些古典哲学理论中,有几个概念是现代印度人道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a)人的概念。按照吠檀多主义(不二唯心论或绝对唯心论),人的概念是由承认一个精神的“绝对”或一个人格化的神的遍在而构成的。人是重要的,但他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他是神的不可分的一部分,是无限的精神意识的一种体现,或者说,是超验的宇宙真理的一个形式。其次,按《薄伽梵歌》的深有启发意义的理论,人应该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改造;一个人既是他自己的朋友,又是他自己的敌人。佛教的教义  相似文献   

16.
生命言说问题是米歇尔·亨利生命现象学的关键主题。他试图在其文本中揭示生命言说的方式,以便为我们提供一种生命言说的模式。他认为,作为自我感触的生命言说完全不同于关于某物的言。我们也不能以一种对象化的方式去言说生命。那么,它究竟如何得到言说?这构成了亨利生命现象学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他在不同的作品中不断尝试言说生命,尝试展现生命的言说。但事实上,亨利的这些尝试都存在问题,甚至在他不同的文本中存在着一定的张。因此,有必要探讨他的尝试,阐明他作品间的张力,进而解释造成生命言说困境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经常谈到的所谓体验的东西是在回忆中建立起来的,某种不可忘却、不可替代的东西;生命本身也是一种体验过程。审美体验是指主体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构成一种已经形成的融入和超越的内在状态,是与观察相对的一种精神活动。艺术审美体验是有一个意义上或观念上的统一体,是一种带有界限的审美对象。在自然的艺术体验中观察者没有使用操纵或设计如何操纵自然,他有审美性,但不同于艺术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周立波在 2 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翻译并研究了报告文学名著《秘密的中国》 ,而且还写作了大量的报告文学。历史性内容的实录与随笔形式的设置 ,构成了周立波纪实性写作某种独特的存在。以随笔的形制实录战斗与生活的场景 ,从而为我们存活了一段颇有意蕴的历史和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周立波在报告文学方面的成就表明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 ,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报告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金素银 《天风》1996,(9):39-39
雨下得淅淅沥沥,我们撑着雨伞伫立雨中,望着汽车远去,轻轻地他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临别前,他怀着对母校的无限依恋,对母校弟兄姊妹的依依深情。他的眼睛湿润了,但他努力地抑制自己的感情,紧紧握住我的手,声音颤抖地道一声:“再见。”便进了汽车。他没有再回头看我们一眼,也没有伸出头来或挥一挥手。他在哭。 他叫杨海涛。他是他们班年龄最小的,身材也很瘦小,但他很精练能干,他的话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他在和我们交通的时候常常说:“回忆主恩的滋味,便觉美善。”另外他总是嘱咐我们“少说话,多做事”。他这样说,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一年来。  相似文献   

20.
正天主是光,在他内没有一点黑暗。如果我们说我们与他相通,但仍在黑暗中行走,我们就是说谎,不履行真理。但如果我们在光中行走,如同他在光中一样,我们就彼此相通,他圣子耶稣的血就会洗净我们的各种罪过。(若一1: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