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实践概念上,李达把实践理解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冯契把实践理解为"要求自由"的活动。基于对实践观的理解,李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为"实践唯物论",而冯契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李达侧重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阐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冯契侧重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来阐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和冯契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域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5,(5):66-73
古典政治的激情聚焦于秩序。作为中国古典政治奠基者的孔子,其为政观的核心可谓"正",即为政以正。中国古典政治的承担者为君子。在为政中,君子以超越肯定的方式投入于政治-伦理境域。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要复兴政治人伦秩序就得正名,而正名的关键在于正人,在于使人走上复苏德性生命的康庄大道,从而生发出美好的政治秩序。古典政治的最高目的在于每个个人的各正性命,这就要求人人都立"正"于"里仁"。"仁"的本-分与相称,要求君子"正"其位而行德。在此,"仁"相通于"中庸"。"庸"意味着天命的来临与功用。天命相通于充满"亲亲"意义的"生生"之时间境域。君子惟有投入并处身于这种时间境域中,才能正己成物并化人,也就是说,才能真正做到为政以正的各正性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其形成过程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刻影响。但若论其民族文化渊源,则不能否认湖湘哲学对毛泽东哲学的深刻影响。这一点突出地体现于他的实践观上:湖湘哲学知行观关于"力行践履"、"以知导行"、"知行统一"等思想为毛泽东实践观提供了丰富的地域民族文化元素;毛泽东实践观关于实践的决定性、认识的能动性以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思想烙下了湖湘哲学知行观的深刻印迹。  相似文献   

4.
<正>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和《哲学动态》编辑部主办,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15年10月17~18日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一、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成果与问题本届论坛达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成果与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认为,中国哲学界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包括美学观、文学观、戏曲观、美育观及其哲学基础和理论渊源,所作的一次多侧面、多层次的透视和探索,是在对大量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客观公正地进行论述和评价,对海内外有关的某些学术观点,也提出不同见解,给人启迪颇多。王国维一生学术成就巨大,虽说最后以身殉清王朝,跳了昆明湖,令人惋惜,但他在对真理的追求上,却称得上是一位思想解放的先行者。他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大力引进西方美学论著,并使之同传统的中国古典美学相结合,提出了自己一系列新颖完整的美学思想。尽管其中多有唯心主义混杂,但仍无愧为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上闪光的篇章。本书明确地指出,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学说为理论依据,同时又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支  相似文献   

6.
人们通常把康德看作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但从海德格尔的相关反思和他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体评判来看,莱布尼茨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具有非同寻常的内在关联,理解这一关联具有重要意义。海德格尔并非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这一点,而是在本己思想的推进中逐渐"发现"和"定位"了莱布尼茨思想的关键位置。在海德格尔看来,莱布尼茨哲学不仅传承着古代哲学传统,而且通过其转化工作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开端根据。对海德格尔这一"发现"和"定位"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莱布尼茨与康德哲学的关系,进而全面理解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之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工作乃是以"根据律"问题为基本形态的对哲学传统问题的继承与转化。  相似文献   

7.
王灵芝 《孔子研究》2019,(2):151-158
近年来,儒学研究在俄罗斯不断发展,孔子学说中的理想人格"君子"引起了当代俄罗斯汉学家的极大兴趣。一些汉学家以《论语》为底本,对"君子"进行了独特的解读。马斯洛夫从宗教的角度出发,认为"君子"是人与神交流的媒介,是巫师;贝列罗莫夫和马尔德诺夫从传统政治文化的角度出发,强调"君子"的政治责任以及对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卢基扬则从哲学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君子"鲜明的哲学特质。俄罗斯汉学家多样化的解读不仅丰富了"君子"的内涵,而且为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域外视角。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的汇通问题,以往的研究由于忽略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在关联,或者只是过于简单地理解这一关联,因而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失。本文力求从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出发,借助学界对于资本主义起源和中国历史上的"唐宋变革"等问题的最新阐释,在将中西现代性之发展置于大致平行时段的基础上,通过中西现代性和匹配于相应社会时代的哲学类型的双重平行比较,来理解中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汇通的可能性和可能的汇通方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有的文献,李达并不像其他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一样,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他似乎有意地把这类问题悬置在一旁。本文试图通过呈现李达在不同时期内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特殊态度,来解释这一"悬置"的真正原因——对李达而言,如何从政治革命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社会主义,要远比如何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为中国古代哲学寻求一席之位,具有更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也即,对待我们自己的传统,重要的不是一味地保有和辩护,而是一场彻底的变革,是顺应整个社会历史过程的一次改造。  相似文献   

10.
道器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古老的哲学观,从《周易》开始,道器统一的判断就指出了哲学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相互依存关系。道器观在中国古典园林亦有体现且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思想中的"道"与"器"的关系,孔子所提的"文质彬彬""中和"的观点都与设计美学及后世关于古典园林设计的相关论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系。理解这些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1.
正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根基,也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基本准则。几千年来,人们始终认为立德是人生头等大事,并把立德和立功立言并列为三大不朽事业。《左传》中将立德奉为"太上",《国语》则言:"唯厚德者能受多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之德始终为人们所推崇,这是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一种文化基因。孔子讲,三十而立。这个"立"不是简单的成家立业,而是能够做到内外兼修、德才并蓄。内,  相似文献   

12.
凭借其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实现了对旧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实践观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理论体系,这中间还存在一个理论的中间环节,即马克思的现实观。作为科学实践观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间环节,马克思现实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原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原则的原初形态;它既表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创新,又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美学享受与精神启示:论马克思主义人的美学生成观庄锡华“生成了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充满情感的独白。在...  相似文献   

14.
"心灵观"是西方心灵哲学中一个新生的研究领域,以心灵的总的构成、结构、运作、动力等最一般问题为研究对象。它既是心灵认识向纵深发展的产物,又是继续推进心灵认识向前发展的动力。围绕传统哲学中以二元论为基础的心灵观和潜藏在一般人心灵中的常识心灵观,学界已经展开了许多激烈争论,涌现出大量能够代表心灵哲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崭新成果,如外在主义的宽心灵观、延展心灵观、无政府主义的心灵观、叙事主义心灵观等,值得我们在建构中国特色的心灵哲学理论体系时加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二届人天观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大学、四川省科技协会、四川省社科联等十一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全中第二届人天观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2日至6日在成都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会地的专家、学者135人。会议收到论文58篇,学术专著3部。与会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引下,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紧紧围绕人天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天观与当代科学技术、人天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人天观的学科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周易外传》讨论了君子如何与小人相处的问题,这个问题既涉及德性论,又有政治哲学的意义。传统文献中的"君子""小人"有两种含义,一以德言,一以位言,而《周易外传》所言君子和小人主要以德言。船山认为,君子善处小人的原则是"内不失己,外不废物",这一方面是君子成己成物之人格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因君子与小人的紧密联系而具有客观必要性。船山认为,"君子小人相养者也",君子和小人皆是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责任,有相应的位置。船山尤其反对一味打击小人的做法,因为"清浊太别则疑战承之",这其中隐含了他对政治根本原则及"党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乐记》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哲学典籍,其中"以类相动"这一命题着重强调了情感与表现形式的关系问题,这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论在认识上是相似的。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以类相动"的哲学基础,异质同构论则建立在西方文化传统之上,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体现出了中国美学思想与西方美学思想在本体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葛洪的“玄”、“一”、“德”观点,是对老、庄道家的“道一美”思想的改造发和展,是“道一美”观从哲学到宗教转化的标志。这对我们全面准确分析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其美学史价值,正确理解、评价和定位葛洪之后的道教美学思想,都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变世界的学说,其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是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受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影响,马克思首先以自然与自由的关系的讨论作为切入点,继而展开了对生存于现实社会即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问题的批判性分析,并最终形成了其立足于人类社会位阶上的关于入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何以可能的自由观,实现了对西方自由主义的超越和自由问题的思维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20.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东方文化的独特性造就了禅宗思维的民族特色,它的全息视角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使禅宗美学成为世界美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说禅宗美学使东方美学在"美本质"问题上避免了陷入西方美学的形而上学的泥沼.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对禅宗美学的研究还远远没能得到真正重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禅宗文化热的盛行,禅宗美学研究的热度也慢慢升起来,至今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对禅宗文化中的全息视角的研究和发掘还远远不够,把"全息观"引入禅宗美学研究的更是寥寥.其实中国古代学者在哲学、美学、诗学领域关于"大美"、"圆融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全息学"的萌芽,当然,若与严格意义的"全息美学"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本文拟把现代"全息学"引入禅宗美学研究,为"全息美学"的构建做些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