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严翅君 《学海》2001,(4):141-147
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一位前驱者,张謇虽不是"中体西用"之争的热心介入者,却用他自己的特有方式,在实践中把握"体用"关系,于是带来了他的文化人格的分裂和二元化.集中表现为在名分观上,出现了外壳裂变和内核固着的尖锐矛盾;在角色心态上,产生了"言商"与"向儒"的巨大冲突;在行为方式上,难以克服"以道抗势"和"以道附势"的深刻悖论.这样一种二元化分裂性文化人格,使张謇在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拓中,同时背着沉重的传统文化的心理包袱,这大大阻碍了他迈向现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张謇推行股份经济的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推行股份经济的思想和实践顾纪瑞本世纪初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系统企业,自己没有多少资本,主要靠向社会集资。研究张春推行股份经济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有助于从产权制度上剖析大生系统企业从创办、发展到陷入困境的原因,而且对当前实行股份制也有借鉴意义。大生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张謇是清末状元,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出身寒门,饱受欺凌的父母为了让他尽早摆脱贫穷的窘境,幼年时就让他拜颇有名望的宋普斋为师。天资不是很好的张謇,学习也不是很用功。第一次参加州试后,一向严厉的宋普斋非常气愤,就把他叫到面前:"你可知道这次考试成绩如何?今后又有什么打算?"张謇知道自己考得很糟,低垂着头,大气不敢出,静候老师责罚。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表现手法与形式。在19世纪20年代初,西方宗教、文化、科技等逐渐涌入我国,我国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了一条促使国家富强的道路,中国画改良运动由此产生。康有为最先提出中国画改良问题,成为促进中国画现代化转变的主要推动人物,另外陈独秀、徐悲鸿等人掀起了一阵中国画的改良思潮,中国画在西方美术技巧与形式的冲击下,逐渐朝着现代化方向发生转变。基于此,文章将对中国画的改良与现代化转变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现代化问题迫在眉睫,这是无庸置疑的。但临近21世纪的现代化会是什么样子?一般来说是否需要这样的现代化?我们是否会象过去一样,虽然宣称其目的是要使俄罗斯现代化,但结果却坠入了历史的陷阱?本文就是想要回答这些问题。 一、现代化与社会发展 本世纪60年代,由于一些摆脱了殖民主义的国家的发展问题,在西方社会学中形成一种一般的现代化观念,即现代化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从历史上讲,现代化就是向下述类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转变的过程,这种制度于17—19世纪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而后又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在19—20世纪再传播到南美、亚洲和非洲大陆。”——现代化理论的作者之一N,爱森施塔特写道。  相似文献   

6.
张謇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之一。作为一个皇帝亲点的状元 ,却淡薄仕途 ,毅然走向以实业和教育而救国之途。他的一生 ,反映了一个爱国志士谋求国家兴盛的艰苦曲折的历程 ;他的思想和实践所体现出的高尚道德品格和开拓进取精神 ,是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的财富。研究张謇的道德人格 ,承继先人的传统美德 ,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促进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曾出现过持续久远的基督教自立运动.这场运动在20世纪初期的四川曾有强烈反应.30年代初在成都出现了以中华基督教改进会为代表的思想非常激进的基督教自立运动,其机关刊物<改进>半月刊刊登了大量文章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西差会.该运动产生在1922-1927年风靡全国的非基督教运动平息之后,因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神秘主义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秘主义是一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为背景,以宗教学的发展为线索,概述一百多年来西方神秘主义研究状况。纵观近现代历史,神秘主义研究与神秘主义热和非理性思潮的兴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有特征的阶段,一是19世纪中下叶,在欧洲,由于印度文化和异邦文化的发现,刺激起西方的寻根热,出现了一股非理性神秘思潮;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新浪漫主义,西方思想文化界兴起了一股反资产阶级文明、反理性、反科学的思潮;三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社会矛盾加剧,在反异化、反文化思潮中,东方宗教十分流行;四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社会、经济、生态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反现代化、反科学、回归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曾两度展开清算胡适思想的运动。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胡适的思想、政见及其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引起热议,研究成果不断涌现。20世纪80年代,在现  相似文献   

10.
魏小萍 《哲学研究》2012,(9):3-9,127
<正>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并非始于马克思;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英国和欧洲大陆产生了相当一批政治经济学家,他们尝试从原则①上去理解、认识和论证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存在和发展。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的批判思路由哲学、法学、社会学逐渐转向政治经济学。这一方面是其自身思想发展的逻辑性结果:对异化劳动关系的实证性论证,只能从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