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某高校请德国化学家展示他最近发明的某种挥发性液体。化学家用沙哑的嗓音向同学们说:“我最近研究出了一种强烈挥发性的液体,现在我要进行实验,看要用多长时间能从讲台挥发到全教室,凡闻到一点味道的,马上举手,我要计算时间。”说着,他打开了密封的瓶塞,让透明液体挥发。一会儿,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2.
56号教室让我着迷的地方很多。首先打动我的是那里没有恐惧。我经常会控制不住对教室里调皮捣蛋的学生大发脾气,然后为看着变乖的学生觉得自己在他们心中有威慑力而感到骄傲,看了雷夫老师的话我才明白原来我已经一不小心踏入了错误的陷阱。因为我的暴躁,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他们渐渐学会看我的眼色行事,渐渐学会为了讨好我去努力有好的表现,他们时刻担心我会批评他们,担心我会不喜欢他们。而我本人也在学生的“崇拜”中与教育的本质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同样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同样是一间普通的教室,为什么第五十六号教室是一个奇迹呢?带着好奇阅读了此本书,尽管看得不是很仔细,但看完之后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一直想建设成像雷夫老师那样的和谐班级,孩子们能在老师不在时表现优秀,遵守纪律,让老师放心。  相似文献   

4.
说教育:“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应该认认真真工作,对得起每个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说育人:“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但具体的操作措施却可以因人而异。”说教学:“我想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说任维鼎:“我还要认认真真地教书,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山窝窝里的三尺讲台上,他鞠躬尽瘁,一站就是25年,成为山区的教学能手;地震面前,他奋不顾身,先人后己,成为抗震救灾的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5.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小时候,我很喜欢这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而今,我如愿以偿的站在了三尺讲台上,成为了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随之而来的我也开始了新的困惑,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呢?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逐步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对单词、句型的概念化解释,那样只会使教学内容平淡、课堂气氛沉闷,慢慢抹煞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他们原有的兴趣和信心很快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6.
马克敲了两下教室的门,里面传来冷冷一声:"进来!"马克走进去,偌大的阶梯教室,只有讲台上坐了个瘦瘦小小的白发老太婆。"你知道迟了整整40分钟,还来干什么?"老太婆说。马克赶紧鞠躬:"我没想到您会等我,但我必须试试看。"  相似文献   

7.
时光荏苒,转眼间在三尺讲台打拼了六年了。回顾六年的教学过程我不禁感慨万千。还记得刚走上讲台的时候,不知有多少次被学生气哭。也不记得有多少次因教法不当,与学生发生了正面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正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让学生随意写一个最难写的字,有的写"夔"字,有的写"赢",有的写繁体字。我笑着摇摇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人"字。教室掌声雷鸣。我慢慢地说道:"世间最难写的是这个‘人’字,有些人终其一生,却并没有写好这个字。""人"字的一撇代表骨气,一捺代表底气。骨气是人的立身之本,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有了骨气就有了自尊,有自尊的人就会有  相似文献   

9.
领袖的诞生     
女儿在美国上学,从来没听说有什么班干部。第一年上学前班,老师给全班同学分配任务:有的是把门人,即孩子们列队进教室时把门打开,等全班进去后再关上;有的是领队,走在第一个引导全班进入教室,非常威风。可想而知,孩子们都想当领队,不想当把门人。不过,这些角色,从来是每个人轮流,绝对平等。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的11月份已经深秋,中科院校园内,两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手挽着手慢慢走着,他们微笑着和走过身边的学生打着招呼。走进教室,他俩一个执杖站立讲台神采奕奕,一个在讲台后调整投影仪播放教案,被学生们誉为"神仙眷侣"。他们就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教授吴乃虎和他的老伴儿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美娟女士。  相似文献   

11.
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在附近的中学里做语文老师。他是一个痴迷于讲台的人,即便是无需加班的周末,饭后散步的时候,也常常东拐西拐就到了学校。哪怕只是看一眼校园里的花草,听一听那些住校孩子们的读书声,他这一天,才算没有白过。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来,每当我走出寺门,迎面而来的全是山的沉寂与空漫,空山给了我孤独的个性,让我凄清,让我超然。我不大习惯在闹市中行走,在闹市里我失去了那份空灵……  相似文献   

13.
正多年前,记得真切,也是这样一个秋水不染尘的季节,我望着窗外发呆,却不知被老师提问到。当一双双眼睛齐刷刷盯在我身上时,我这才豁然回过神,又慌慌的不知所以。老师笑眯眯地走到我面前,亲切地把粉笔递给我,他正讲到修辞,要我到讲台上写一个句子描述我刚才的游离。桂子开花,十里飘香。我走上讲台,忐忑地写下了这八个字,也实事求是地写出了我刚才课堂上的分神缘由。教室外面有棵桂花树,我坐在窗边,  相似文献   

14.
与闵会长的一席长谈。不仅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了这位丰高德劭的长者,也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了鲁迅先生那句“中国的概柢全在道教”的名言。1998年8月,人民大会堂台湾厅。在镁光灯的辉映下,一位清髯超逸、精神矍铄的长者,健步走了进来,接受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祝贺。他就是新当选的第六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间智亭道长。时隔一年以后,我们来到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白云观,采访了刚刚从澳大利亚访问归来的闽智事会长。当我们走进闵会长那间简朴的卧室兼办公室时,夏季那份难耐的酷暑早已随风逝去,剩下的只是北京秋日的那份凉爽和惬意…  相似文献   

15.
古月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08-108
今天我给孩子们组织了一节中班语言活动《孔融让梨》。在备课的时候,我心想:经典的伦理故事,又是语言活动,这组活动的组织一定是清晰而流畅。没有想到的是,今天和孩子们互动下来,想象中流畅的活动却让我在故事的核心总结上颇费了一番周折。  相似文献   

16.
愧对一头牛     
山路仅有一米宽左右,每次去山里的那所小学,都要在山口下车,然后,乘牛车颠簸近半小时,才能到达我们帮扶的那所小学,我们每次去都会随车带去许多能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的东西:课外书、文具、布娃娃、衣物……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给初一某班上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许多家长也坐在教室后面听。我问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你是否感觉到幸福?”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幸福”。教室里异常安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低着头,一些学生嘴里小声嘟囔着“不幸福”。家长们很尴尬,也很困惑:吃的、穿的、玩的、学习上用的……一切都尽着孩子,父母所有的关心和疼爱已全部给了他们,怎么还不幸福?孩子们究竟要什么样的幸福?我是老师,也是母亲,我深深懂得家长们的心。孩子们从小学上到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心理上开始发生变化。学习任务加重了,奋斗目标变得越来越清…  相似文献   

18.
正初夏的小镇,草木葳蕤,风轻云淡。清晨,和煦的阳光照射窗前,一缕一缕散落在课桌、讲台上。我不经意间瞥见她课桌的右上角放着一个玻璃瓶,两朵洁白的栀子花相依相偎。望着摇曳生香的栀子花,我的心止不住兴奋。撕下一张小纸条,写上"你的栀子花从何而来?"让同学一个又一个,横穿整个教室送给她。她正要伸手接纸条,语文老师从背后使劲咳嗽了两声。她的脸颊顷刻泛红。语文老师拿过纸条打开一看,走到我的桌旁,笑  相似文献   

19.
静之 《天风》2002,(7):38-39
我是一个常年在异地求学的学子。在这十年中,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假期回家,每逢主日我都去教堂做礼拜,通常去的都是省市里一些有名的大教堂。几年来,教会生活使我无论在信仰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受益匪浅!然而我也看到,教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颇令人担忧。回想发生的许多事情,让我深切地感到:牧养是教会之重,讲台是重中之重;教会兴衰,系于讲台! 谈到讲台,自然提及长老、牧师等神的仆人,没有他们也就无所谓讲台,其实他们本身就是一座活讲台,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见证神、荣耀神。讲道是神学的载体,因此讲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它最重要的地方,莫过于它是用来解决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位老师刚刚走下讲台,便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只是在下面象征性地击了几下掌。我觉得她讲得并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