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河南戏曲音乐中的民族元素、民间元素也应该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首先从兴趣入手,让学生了解河南戏曲,掌握河南戏曲音乐的旋律特点,学习音乐创作中主题与旋律如何能够完美融合,把戏曲音乐元素融入到音乐创作与演出中,使河南戏曲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多种多样,不同体裁的音乐除了拥有自身的个性外,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共性。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这一综合性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拥有自己的特性外,还与其它体裁的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戏曲音乐与民间歌曲、戏曲音乐与佛教音乐、戏曲音乐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多种民族音乐体裁间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各体裁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赵旭峰 《美与时代》2014,(3):140-140
作为与戏曲相结合的音乐,中国戏曲音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艺术的区别,在于它体现着适应戏剧的要求,要为表现戏剧人物、推动戏剧情节发展营造情感氛围服务。它是一种戏剧化了的音乐,同时也是区别一个剧种与另一剧种的重要的标志。这种戏曲音乐有自己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具有强烈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生活在具有浓郁民间戏曲传统的环境下,自小就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他所喜爱的“余姚腔”,属于民间杂剧的一种,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性格中的庶民化成分。他不仅把吟诗歌舞作为讲学论道、吸引众人入门的重要手段,而且还将其作为调节情绪、排解郁闷的主要方式。后来他从道学家的立场出发,单纯地把音乐戏曲当作教化的工具,加剧了音乐戏曲艺术的泛政治伦理化倾向,从而脱离了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音乐教学借助多媒体的强大性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当代的音乐教师应开阔视野,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歌唱是歌唱者发自心灵的呼唤,是其自我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我们要想通过歌唱学习来唤起孩子们心中美好的情感,使其体验音乐作品中的丰富内涵,首先就必须使孩子们真正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树立其音乐形象,使其与音乐元素相结合,赋予音乐元素以生命的活力;其次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美的享受,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为此,可以多采用欣赏法、范唱法,让美的旋律反复出现,不断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还要注意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以及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除此之外,还要将音乐的节奏与歌曲的意境相结合,将音乐的旋律与歌曲的情感相结合,将音乐力度与歌曲的表现相结合,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搞好。  相似文献   

7.
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学生活泼喜动的特征,也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本文旨在阐明节奏游戏的种类及其在音乐教学中作为重要教学手段的作用。通过节奏游戏让具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的学生快速地走进音乐、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生活当中也可以巧用节奏等音乐元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贾剑蕾 《管子学刊》2012,(1):102-103
孟子主张仁政,在其音乐思想中也体现出对音乐仁与义的追求.“与民同乐”是孟子的重要音乐思想,它体现出对审美活动社会性的肯定.孟子从感官生理的角度肯定了音乐美感存在的共同性,提出了对音乐美感共同性认识的理论,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是首次.孟子的音乐思想在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代音乐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无锡道教音乐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民间音乐、苏南戏曲等元素,形成了超凡脱俗、返璞归真的艺术风格,积淀着江南人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国道教音乐长河一个不可小觑的支脉。道教音乐又称"道场音乐",是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作为一种滋养心灵的文化形式,道教音乐同道教自身的源起、绽放、再生相依相伴,在传道慰藉、文艺中兴中,留下了波澜壮阔、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音乐知觉期待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知觉期待是音乐时间知觉过程中重要的心理现象,它直接影响音乐作为时间艺术的本质特性。文章主要探讨了和音乐知觉期待相关的以下几方面问题:音乐知觉期待存在的范畴,音乐知觉期待依靠音乐元素的四种期待率,音乐知觉期待存在的两种类别和采用的五种研究范式,音乐知觉期待研究的主要领域(神经生理机制、记忆和启动效应等方面),以及音乐知觉期待通过音乐时间知觉和时间估计对音乐时间操作的影响。展望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可以认为,对音乐知觉期待的心理特征和存在条件在音乐时间操作中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将在很大程度上揭示音乐时间操作中的普遍现象——计时偏差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根植于“道源圣地”的古蜀地,是成都道教音乐诞生流传之地,其地域性和本土化特点十分鲜明,古蜀国原生态祭祀音乐与巴蜀民间民俗音乐元素都浸润其中。同时,成都道教音乐还兼收并蓄了宫廷音乐,以及多民族、多地域的音乐和外来音乐元素,内容与表现形式极为丰富,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器乐、传统民歌、传统戏曲等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具有增强剧情表现力、烘托故事情节气氛、深化电影主题思想、完善人物性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月 《中国宗教》2018,(5):72-73
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佛教音乐中国化的完成与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化的佛教音乐促使佛教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同时,也保存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和地方音乐元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郑茂平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7,30(4):900-902
音乐知觉期待是音乐存在的奉质特征,主要的表现是:知觉期待是构成音乐基本元素的心理基础,知觉期待是影响音乐记忆的薅要原因,音乐知觉的心理机制是由“传输激活”引起的期待,知觉期待影响音乐时间操作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音乐张力是指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由听众的期待引起的放松或紧张感。音乐张力具有激发情绪的功能。音乐张力包括内在张力和演凑张力两种。影响音乐张力的因素有音乐期待、音乐结构、唤醒和激活等。音乐张力的理论主要有申克式分析理论、调性音乐生成理论、旋律期待模型和信息理论。最后探讨了音乐张力的发展特点、音乐张力的生理反映以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音乐句法是指将离散的音符元素组合成序列的规则。音乐句法加工受到音乐结构特征和听众自身特征两个方面的影响。针对每个方面,本文聚焦于近年来进展迅速的几个因素进行评述,分别是依存距离和音乐时间结构,听者的年龄和音乐训练程度。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比较不同距离的句法加工,澄清音乐时间结构何时并且如何影响句法加工,考察音乐句法加工中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以及发展的敏感期,并对这些因素之间的共同影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音乐欣赏》到《音乐鉴赏》,从“传统的讲授为主”到“生本教育”,从教材内容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着。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越来越感到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世界的美好,每天都以积极、欣喜的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努力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激活学生身体中的音乐元素。  相似文献   

18.
道教音乐是在道教的斋科仪和其他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不同地域的语言、风俗、民间音乐的影响,在经曲的曲调、节奏等方面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形成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道韵”。岭南道教音乐就是如此,经过多种音乐元素的交流融会,从而形成了多姿多彩、别具特色的道教音乐形态。本文主要以入选非遗项目的岭南道教音乐为中心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民间礼仪音乐来源,主要分为四大类:《大得胜》套曲、《八大套》套曲、北路梆子戏曲音乐和散曲,分别作用于不同场合的礼仪活动,基本上与我国传统儒佛文化相合。对民间鼓乐班社进行培训,正确的传承下去,是我们文化艺术部门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20.
颜新祯 《法音》2021,(8):43-46
佛教音乐在音乐领域的传播人群较有局限性,大多数在佛教界内部传播,但近二十年来不断拓宽发展领域,呈现出佛教音乐的多样性。本文试图梳理近二十年来的当代佛教音乐,分析当代佛教音乐发展的主要脉络,挖掘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为促进佛教音乐的健康发展,探索和传承佛教音乐文化,进行学术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