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情趣教育,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以“促进农村孩子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情趣、尊重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情趣、升华学生的情趣”为侧重点,注重引导学生“尊重农村、关注生活、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他们的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与熏陶。  相似文献   

2.
康健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4-104
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看看学生的习作就能得出结论。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习作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指向写作”的全新理念,也更加强调了语文学习的目的性。二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让我有了一个认识:那就是要让学生有较强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途径,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教改的今天,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再以老思路和老方法来“传授”语文知识。若还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语文知识硬塞给学生,而不管教学效果如何,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失败。因为它不能达到让学生愉快的目的,也不能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产生学习的欲望而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心态,在语文教学中,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为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语文的土壤,语文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是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的观点。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最大限度地回归生活,也成了语文教师的共识。审视目前的中职语文教材虽不乏名篇佳作,但有些篇目存在与时代和社会脱节的问题,也缺乏职教特色,对语文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发展个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同时,我们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仍然是把学生框在教室里,框在教材里,框在题海里,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最常规化的教学.在课堂上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读书,很难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学习课文模式化,自我休验和感受教条化,感觉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引导学生变阅读到悦读.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互相作用的,教学设计可以指导课堂教学,同时,从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反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那什么是教学设计呢?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示下,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统筹安排的工作。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对一节课、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的教学进行总体规划,对其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作出科学的、合理、系统的整体性安排。教学设计有单元教学设计,有课文教学设计,有课时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的艺术性是指语文教学设计既要符合科学性、教育性,还要符合审美的要求,要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的感受和美的情感,并且这种感受和情感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而不矫揉造作的,应该是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流畅。黑格尔说:“使人感到快乐的表现必须显得是自然产生的,而同时却又像是心灵的产品,产生时无须通过自然物产生时所须通过的手段。这种对象之所以使我们欢喜,不是因为它自然,而是因为它制作得自然。”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达到这种艺术性要求,必须要做全方位的理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教育联系十分密切,它为教学提供各种有效的方法论,指导教学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语文教育工作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开展了哲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希望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谢洁 《美与时代》2013,(8):133-134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格,使审美体验浸透于艺术设计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9.
时下不少语文教师议论,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唇焦口燥、喉干舌苦,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根本没有听,出现这种现象,常常感慨的是90后的学生真难教!其实,仔细想想,与教师不无关系,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是有关。因此,教师只有从自身出发,满怀激情地教学,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使得语文课堂“激情飞扬”,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文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是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多年前曾经说过:“10年的时间,2.7万多课时,用来学国语,却大多数不过关.”拿到今天来说,我觉得这句话仍然没有过时.学生学语文耗时多、学得累,然而收获不大;教师教语文用功最多,教得最辛苦,然而事倍功半.由此看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开展“高效课堂”创新实践活动,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仍然是当前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联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来谈一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引言 高校课程中《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视理论与实践严密结合的课程,而且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多。在教学过程中一度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使得该课程在教授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少,趣味性差,为了了解大学生本身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对待此课程的想法,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了此项调查,以期望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达到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期望可以教学相长,积累教学经验对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把评价看作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种种机会,通过评价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朗读教学历来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老师们更加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他们的语言材料,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管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是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由始至终地将思维的训练放在首位.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课堂教学新格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语文教学进行探索、改革,进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概括性.  相似文献   

15.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应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重读和教师评读,将审美教育融于朗读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净化自身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给他们以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适应人才市场需要并结合高师教学条件,转变观念,加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力度,注重基础音乐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使高师钢琴的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贴近实际应用的需要,以适应基层对音乐人才标准的要求,是高师钢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对农村各项建设事业提供了契机,提出了要求,也对农村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契机,提出了要求。那么作为小学作文教学,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让学生体会到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变化,讴歌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抒发自己的情感,则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不是培养几个会做题的高分学生,而应给学生一双会发现生活独特之美的眼睛,这是语文教师最崇高的使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与途径。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认识的渴望,让学生能动地完成学习的过程。所以,只有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探究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与学》阐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者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知识消极的接受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头脑中去……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可见,学生的学是不能由教师的教来代替的。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创新,将创新作为“为师之道”的核心,统领“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过程,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各学科教师深感困惑和正在积极探求的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思考,教学生去探索创新,是当今语文教学的紧迫任务,也是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