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增 《美与时代》2014,(8):41-42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展品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2.
姚鹏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57-157
文明以降,人逐渐走上自然的中心地位,古希腊时期的普罗泰戈拉声称:“人是万物的尺度”,虽然与现在的人比较起来,那时候人还比较赢弱,到了近代的康德也同样理性地发出“人为自然立法”自信的声音。人是如何成为万物的尺度?人是在生存中把自身历史化,自由化,这主要是人类本身的对象化意识被在生存申开发出来;由此不是什么的什/1-,就在人的对象化意识中被带上前来成为一物;走上前来的一物把不是什么的什么在转化过程中开显出来的尺度交付给人,使得人成为万物的尺度或者人只是万物尺度的促成者,拟或人只是万物尺度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3.
世界三大宗教中包含着大量描写人的生理苦痛、消除人的生理苦痛等承诺、方法,以及在天国、天园和佛世界等理想社会中人所具有的美好生理特征或者对人生理需求的圆满满足,以及在地狱、火狱等世界中更大的生理痛苦,这些内容极大地吸引了对自身生理不满的民众,促进了宗教的传播。人的生理特征构成了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生理根源。认识和研究宗教的生理根源,对于加深对宗教的认识,建立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疲劳心理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疲劳与休息是能量消耗与恢复相互交替的机体活动,疲劳与体息的合理调节,可以使人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锻炼、提高.在一定范围内,疲劳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害处,相反,人体如果长期缺乏应有的疲劳,则会引起机体内部活动的失调如睡眠不良,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疲劳按其产生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两种.生理疲劳是由于人体连续不断的活动(或短时间的剧烈活动),肌肉内产生超过负荷能力的乳酸引起的;心理疲劳是由长期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工作引起的,因这种工作不易引起劳动者的动机和浓厚的直接兴趣,加之没有适当的休息与调换工作的性质,就会使人厌倦与焦躁不安,甚至失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在人们的城市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价值,人作为博物馆陈列的服务对象,其感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博物馆陈列的设计离不开人体工程学,如何通过人体工程学提升博物馆陈列的设计品质,是现阶段博物馆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从人体工程学的概论出发,分析博物馆陈列设计中"人的身体"与"人的心理"相关理论应用,旨在提升博物馆的总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心理与免疫     
近年来,医学界和心理学界都注意到,环境对人的压力所产生的心理应力已成了损害健康的重要因素,据美国医学界统计,在冠心病癌症、肺病、外伤、肝硬化和自杀这六种最主要的死因中,心理应力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主要原因。销售量最大的三种药物(溃疡药、高血压药和安眼药)无不与心理应力有关,这就使人们关注心理与生理,尤其是心理与人体免疫的关系.至六十年代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  相似文献   

7.
一、生理节律的由来及特点生理节律又称生物钟,它是人体内部活动的一种基本特征。人有时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思维活跃,而有时则相反。这种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化,就是生理节律的反应。生理节律是十分复杂的,从五十年前瑞典学者首先发现人体昼夜性节律起,目前,已有上百种之多。我们今天着重论述的是多,日性节律——体力、情绪和智力节律。多日性的体力和情绪节律,是本世纪初德国名医费里斯和维也纳心理学家斯沃博特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的。他们常常看到一些病人,如头痛、精神倦怠、食饮不良、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版画家设计研究版画工作室建设问题时,经常会孤立地对待艺术家和工作室的关系,简单地要求艺术家去适应设备和环境,没有重视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近些年来,新兴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对现代版画工作室设计日益重要,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家与环境的关系,以艺术家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新型工作室协调设计问题。利用人体工程学对版画工作室设计是重视实用的设计,除了合适的尺寸外,还要注意工作室的框架设计要科学而又适应使用者的特性,包括使用者适应尺度的特性,工作室功能的特性,环境的变化,材料的使用,造型与色彩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家具在居住空间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家具的选择与布置直接关系到空间功能的实现以及居住生活品质的高低。居住空间中家具配置设计应遵循提升居住生活品质、正确处理居住空间与家具的尺度关系、居住氛围的和谐统一、家具风格与家具形式的灵活应用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许瑞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11-111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惟一。在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中堆砌理智知识,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发展,这样做,只会泯灭孩子的灵性,抑制纯真的童心。  相似文献   

11.
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底,是医疗实践的基础。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都不能背离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所提供的10个病例,充分地指明,掌握医学的基本功和对病情直接、全面、充分、持续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两种历史观、两种历史尺度 在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中,人是不是衡量历史的尺度,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以生产力作为衡量历史的科学尺度,而人道主义则以人为历史的尺度。一本国外的哲学百科全书在关于“人道主义”的条目里写道:“人道主义是……把人作为万事的  相似文献   

13.
马骁 《宗教学研究》2007,(1):206-208
个人思想中的“宗教信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让神经系统得到放松,从而使人获得舒适感。对这种舒适感的渴望,是宗教需求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底,是医疗实践的基础.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都不能背离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所提供的10个病例,充分地指明,掌握医学的基本功和对病情直接、全面、充分、持续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美容手术的艺术:真善美的统一广东省东莞市医学美容中心(511700)彭晓云,颜小武,罗海燕,张云松美容医师在美容外科实施中对人体进行测量和观察过程中,除了进行量的分析外,还要运用直接思维的方法对人体进行美的观察和评价,从而确定某一个体局部或整体是否符...  相似文献   

16.
3 科技文化与生死价值观对西方生死价值观念影响深远的是科技带来的凯旋意识,也即,人类形成一个信念———科技是人类最终的盼望。自启蒙时代以来,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使人对自身的生理结构有了全新的理解,人被约化为一些复杂的物理和生化的过程,人体被比拟为一部机器,在此前提下,科技很自然地成为医学最重要的基础,而医学亦同时成为科技发展重要的动力。但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人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医学从此就被操纵在科技掌握之下,举例来说,因为生育科技的发展,产妇们被无数的科技专家包围,原本生育子女是很私人的、亲密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认识人体这个整体,中医使用解剖、四诊、药物试验等分析方法,实现了人体组织、器官、生理、病理、疾病成份、药物功效的综合认识,中医学不存在“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中医从辨证论治立场出发,把“司外揣内”叫做整体观念。这个观念混淆认识对象的整体性和中医认识的分析性,违背《内经》“外内相得”认识原则,忽视中医基础医学成就,所以是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18.
系统观认知方式与中医学认知方式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整体观指导下的全身调节中医学的思路和方法贯穿着整体观 ,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强调全身性疾病 ,全身性调节 ,追求整体最佳 ,这是中医学系统方法的典范 ,具体体现在 :1 1 从整体上认识生理从形神、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掌握了属于人体的系统质的一些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都不能从孤立的诸器官、组织中找到直接根据 ,是“非加和”的。1 2 从整体上把握病理中医学提出了独特的病理概念“证” ,把疾病如实地理解为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整体的反应 ,从全身考察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证及人体的抗病和修复能力。1 3 从整体上进行诊…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心理空间尺度对西餐厅空间环境设计的作用和意义为切入点,并从人的需求感受主体出发,提出了西餐厅空间氛围的创造和心理学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划分心理空间尺度来营造一个风味餐饮的空间。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探索出心理空间的尺度来增强餐饮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尺度,并将融入餐饮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更好地激发出来,最终对于塑造丰富而舒适的空间有着很大的实用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死亡问题,近年来,成为医学、法学、哲学、伦理学研究的焦点问题,迫切需要尽快给予解决,以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界限死亡标准。1 死亡界限标准的提出人作为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生物体,要维护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吐故纳新,进行新陈代谢,需要心脏“泵”的作用和肺脏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不断地进行,心、肺功能的丧失,即可导致人体死亡。在死亡的过程中,人体会出现许多生理机能的改变和死亡征象,根据哪些机能改变和征象才能尽可能早地确定人体已经死亡?人们经过劳动实践和总结以往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以心跳、呼吸停止作为确定死亡的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