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55名青少年学生用家庭环境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对其人格特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剐差异;家庭亲密度和组织性是影响男孩人格特质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而家庭道德宗教观是影响女孩人格特质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应充分考虑到家庭环境影响孩子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谭千保  钟毅平 《心理科学》2003,26(6):1117-1118
1 引言家庭环境量表 (FES)是MOSS等于 1981年编制 ,在西方国家已广泛用于描述不同家庭环境与家庭生活的特征和危机状态的家庭 ,经过我国学者多次修订后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目前 ,关于家庭环境及其影响研究颇为丰富 ,例如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创造个性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而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对家庭成员的功能和效能 ,或者是指家庭对家庭成员生存与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 ,家庭功能与家庭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系统性质有关。那么 ,哪些因素影响着家庭环境与家庭功能呢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市场经济对学生的教育产生的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学生作为社会的成员,具有人的共性,但是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生活状况以及教育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差异,甚至很大差异.中专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差异,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下面针对几种特殊类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一些工作技巧,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影响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儿童社会化最早执行,他对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形成等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对儿童社会化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家庭环境中各因素进行的。本通过查阅献,把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家庭环境因素分别从物质环境因素和心理环境因素两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374名贵州农村地区小、中、大班年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发并采用适合农村儿童的图片命名测验以及家庭环境调查问卷,描述农村学前儿童的口语词汇发展水平及家庭环境现状,并探讨家庭环境各因素(父母教育水平、家庭阅读活动、教育观念、家长评估及早期阅读教育)与学前儿童口语词汇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学前儿童的口语词汇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发展模式;(2)农村儿童处于较为不利的早期家庭环境,包括较低的父母教育水平、早期阅读教育起步较晚等;(3)在这些家庭环境因素中,母亲教育水平和家庭阅读活动与儿童口语词汇显著相关,并且二者可以相对独立地预测儿童口语词汇发展。研究结果为农村贫困地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干预可行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家庭环境和专业满意度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南京大学2013级3191名大一学生UPI问卷调查,采用回归方程分析家庭环境中的家庭来源地、家庭经济、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认知以及专业满意度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和专业满意度均显著影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加明显,故而在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接着阐述了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思想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翅胜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85,18(2):32-41
本研究是通过对儿童类比推理发展水平的探讨,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思维这一方面有无差异,并分析儿童类比推理的发展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关系。 研究对象是400名3—6岁儿童,分四个年龄组,每年龄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各半,或按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该年龄中的比例选择一定的数量。 研究结果表明:3—6岁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三种类比推理的平均成绩及发展水平,差异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是同为独生或非独生子女,在不同的家庭教育条件下,类比推理的成绩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多种相互联系的家庭因素中,家庭教育的因素,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起着连接的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年龄为10—15岁一般儿童和学习不良儿童实施问卷测量和访谈研究等方法的结果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和一般儿童有一定差异,家庭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行为问题有一定联系,这说明家庭环境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家庭环境是造成学习不良儿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宗教院校根据社会和自身的健康传承与发展需要,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作为其理论指导,对院校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除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外需要终身培养的素质教育。对宗教院校学生提高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政策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法紧随教法也进行演变和发展。每段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法发展变化都与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状况紧密相连,具有特定历史阶段的印迹,党和国家主要是通过政策与法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进行指导和干预,进而影响教法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法变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法变迁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2.
4—6岁离异家庭儿童心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近年来,我国离婚率有所上升。据1986年统计,全国离婚夫妇达70万对,80年代我国每年离婚占结婚总数的0.8%。这样,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成为离异家庭的儿童。离异家庭的儿童与完整家庭的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有何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离异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家庭环境量表(FES-CV)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的基本维度,对30位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的早期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这些家庭在控制性、组织性、亲密度、独立性、道德宗教观等维度上的平均得分较高,而在矛盾性上的平均得分较低;其家庭环境特点主要表现在家庭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家庭秩序性与家庭活跃性三个方面。(2)上述家庭总体上表现出"严父慈母"的传统教养方式;其父母教养方式主要表现在严厉性与慈爱性两个方面。(3)聚类分析显示,家庭环境可分为低控传统型家庭与高控传统型家庭两类,父母教养方式可分为严厉型教养方式与温暖型教养方式两类。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怎样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是一组由家庭环境因素、认知倾向和个性心理等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疾病.家庭是一个系统,对儿童和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的塑造存在影响.家庭环境和个性因素是以认知倾向为中介产生对情绪的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又影响了认知倾向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是一组由家庭环境因素、认知倾向和个性心理等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疾病。家庭是一个系统,对儿童和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的塑造存在影响。家庭环境和个性因素是以认知倾向为中介产生对情绪的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又影响了认知倾向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郭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79-179
如果说高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那么无疑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目的;如果说学生的人文素养决定着其能否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那么无疑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们是否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则起着决定作用。新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大模块,教材的主体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的思想大家名言、重要的历史史实、诗词鉴赏、考古发现等,这让政治这门学科更加成为了提高人文素养的主阵地,同时也对政治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浙江省三所全日制高中选取348名高一到高三的学生为被试, 采用集体上机填答的方式实施问卷调查, 考察家庭环境对高中生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探讨自主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使用描述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 结果发现:(1)男生的情感自主显著高于女生, 感知到的家庭亲密度水平显著低于女生;(2)家庭环境和自主与积极发展呈显著正相关, 与消极发展呈显著负相关, 积极发展与消极发展呈显著负相关;(3)家庭环境对积极发展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对消极发展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且对积极发展的预测作用显著高于消极发展;(4)总体上, 自主在家庭环境和高中生积极、消极发展的关系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自主在家庭环境和积极发展间的中介作用在男生和女生样本中均达到显著水平, 而在家庭环境和消极发展间的中介作用在男生样本中为完全中介, 在女生样本中不显著。研究结果为从家庭角度促进高中生的积极发展、降低消极发展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人的心理结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存在的一些特点,一直受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对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规律有关,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结构与其内容有着严格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取决于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是一定的阶级和社会的培养目标在人的具体行为中的体现,它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并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充实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结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和构成形式。  相似文献   

20.
家庭环境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抚养行为是指母亲为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以及培养、训练儿童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常规等行为的总和。本研究采用母亲抚养行为问卷和家庭环境调查表对1064名1-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了评估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结构是影响母亲抚养行为的重要变量,主干家庭的母亲的抚养行为在总体上优于核心家庭;(2)家庭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母亲的抚养行为;(3)不同年龄儿童的母亲在避免儿童受伤害、训练身体动作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等抚养行为方面具有明显差异;(4)母亲的年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及儿童的性别等因素对母亲的抚养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