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艺术思想以文学创作、艺术本质和艺术生产三条主线构建起科学无神论反思的艺术批判逻辑。诗歌等文学创作表达出马克思对神、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情感的认知,其中自觉的神性批判展现了马克思无神论思想的早期萌芽。从哲学性、实践性、社会性等属性出发,马克思基于理论层面的科学阐释规定了艺术的“去神性化”本质,以此为基础使艺术从神性复归到人性。同时,马克思通过艺术生产为艺术与人所生存的现实世界建立联系,艺术生产的实践批判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活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剥削本质,借此表明艺术作为人的生产方式而非神的工具的科学无神论立场。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人类暂且借助神性力量替代其现实弱小的人类力量以应付人类终极需求的社会历史现象。基于这一定义,作者提出:宗教的本质在于人,而不在于神;宗教的本质在于人的特定存在即人类弱小力量与其强劲终极需求的矛盾;宗教的本质是理性的,宗教的特征是神性的;宗教存在的客观性(或必然性)在于人类的弱小力量,或者说宗教存在的根源在于人类的弱小力量,宗教存在的价值在于人类的终极需求,宗教存在的形式在于宗教的神性力量或种性特征;宗教可依据人类对自然、自身和社会的三种不同终极需求分类为自然宗教、生命宗教和社会宗教;宗教的理性本质决定了宗教演变的历史趋势,而人类力量对神性力量的逐步取代则反映了宗教演变的历史特征。在本文中,作者将据此基本观点,对吕大吉教授关于宗教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提出质疑和异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期佛雕艺术主要受到印度佛雕艺术的影响,因此,中国审美文化对印度佛雕艺术的改造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民族特性的改造;二是降低宗教艺术本身的神性,使其向生活世界靠拢,符合中国祖先崇拜宗教仪轨的非宗教特质,沿着世俗性和艺术性的内在趋向摆脱印度佛雕艺术的模式。中国早期佛雕艺术发展虽然充满矛盾,但是它是通向成熟的佛雕艺术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宗教存在的个别与宗教概念的一般之间的逻辑整合的启示是:神的双相性为神性与神性力量,神性反映了人类存在问题的绝对性;神性力量为应对绝对问题的超验方式。神性即人类存在的绝对性;神性力量即神性应对方式。前者为人,后者为神。人为神之本,神为人的方式替代,人与神为一个整体,这就是宗教学的研究主题即神与人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最原始的艺术活动也包括在内,艺术活动也是人类一个最古老的实践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6.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最初是以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为实用目的的,其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而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建筑领域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越来越明显的具有美观的因素。本文就从艺术的角度,简单的阐述建筑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西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古老的艺术都会受到古老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些差异性创造了艺术的多元化,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人类文化沿袭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从中西文化习俗的差异性为出发点,具体的分析了艺术和巫术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且结合当代文化发展的特点阐述了巫术对现代艺术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太阳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光和热,使人们形成最基本的时空意识。人类的生存活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表达,艺术最早的形式是神话,而太阳神话是神话的核心。在古希腊文化中,太阳神是文艺与诗歌之神。海德格尔、巴塔耶等人指出了艺术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太阳的崇拜与献祭。艺术通过对太阳的赞美反映了人类生存活动的艰辛。  相似文献   

9.
穆丽芳 《美与时代》2014,(6):107-108
艺术与生命是一种共存与共灭的密切关系,艺术的创造与发展离不开人类情感的倾注。在漫长艺术史中,人类的情感赋予艺术新鲜的活力,人类用抽象的艺术思维去创造尽量脱离物质而表现精神现象的世界。不管是音乐、美术还是诗歌、建筑,艺术无不以其别具一格的形式诠释人类的生命,艺术只有将情感对象化,并以各种形式变现出来,才能称之为艺术,因此我们感受艺术的美,艺术带来的幻想的同时,艺术越来越成为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人类运用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促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以音乐艺术为例,听众更加喜欢以立体的、四维空间的视听交互方式去欣赏音乐。当代的小提琴演奏艺术主要沿袭传统的演奏形式,创新较少。为了使小提琴艺术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可以将小提琴艺术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科技和文明相结合,尝试一种全新的艺术展演形式——小提琴演奏艺术与多媒体艺术(影像艺术、电子音乐)结合,形成全新的视听交互结合的小提琴演奏艺术。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发展随着人类思维的复杂演变成就了非凡的卓越。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在学术界备受争议,艺术与科学之思辨从文艺复兴初始显露端倪,一直到今天,许多理论成果对艺术与科学的探讨,指引着艺术与科学向前发展。那么艺术与科学到底是泾渭分明还是在人类一手创造的“规律”中前进?  相似文献   

13.
我和佛教文化的困线还须从敦煌说起。我创作《敦煌组画》,最后一题是《人神之间》,我题了一首短诗:“我看到造种的人和人造的神,一个可怕的宇宙颠倒。但在虚妄之中,却分明有人类最崇高的忘情,最炽热的爱,最无私的奉献。曹滋润心田.净化灵魂,这;使万:教,也是艺术。宗教和艺术,互相依存,难解难分。这是我对敦煌艺术的总评价。我虽然和敦煌艺术打了半个世纪的交总.沮惭愧的是,我不是佛教徒,也不曾从佛>L村教设有过深入的研究,只是从艺术用了对敦煌做过一些粗浅的探索;自己作为一,卜两家,也临摹过一些敦煌画,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14.
阿波罗神形象发展经历了"自然之神"等三个阶段,代表"光明"与"预言"之神形象的阿波罗才真正显示了"日神"风貌;现存的阿波罗神像中以梵蒂冈博物馆贝尔韦德里宫的阿波罗像最为优美;而米开朗基罗所绘《最后的审判》中的耶稣基督形象,是对此神像形态的原样借用;梵蒂冈艺术中阿波罗神与耶稣基督的这种关联,向我们揭示了古希腊文明在基督宗教中的保存与演变,并启发我们深入探究艺术与神学、人性与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原始艺术的抽象性出于原始先民艺术思维的直觉性和原始性,是对物形的简化,是简朴的抽象。现代派艺术的抽象源于现代人类观念的异化,通过对现实的变异性表达来实现艺术家的自我表现。  相似文献   

16.
张萍 《美与时代》2013,(12):133-133
传统剪纸艺术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艺术,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主题内涵、艺术风格都蕴含人类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从传统剪纸艺术自由的形式特征、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段以及独特的平面化构图方式三个方面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丰富动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凝聚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认识艺术实践的伦理之维,事关对艺术意义的准确理解和对其审美功能的深度认识。伦理关系体现着人类的最终理想,而具体的道德规范只是人类实现其最终愿望的必要手段,仅仅遵循道德规范并不能实现人类的希望。艺术的伦理价值往往落实于对既成社会规范的挑战,而并非对时代道德习俗的循规蹈矩地遵守;艺术的伦理意义常常拥有一种超道德性。  相似文献   

18.
一 有史以来,艺术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艺术的本质特性既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每当我们欣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先秦的青铜器时,心中就充满了对古代先人的无比崇敬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并为他们非凡的艺术造诣和聪明才智深深折服.我们应该感谢,是艺术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记录了我们民族和人类的历史,描述并升华了人类的精神体验,是艺术用一种审美的、刨造性的方式为我们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今、连接世界的桥梁.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就如同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一样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19.
郭由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25-125
艺术是什么?何谓艺术?我们试图到先哲们的著作里面去寻找答案,但却遗憾地发现,人类的美学史似乎是一部“美学困惑史”,功利与非功利、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等种种问题一直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20.
艺术治疗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向我们揭示了艺术活动在促进人类的精神成长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学校中的艺术教育作为教育制度中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不应回避青少年对于精神保健和心理卫生的需求.从艺术治疗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探索艺术活动如何为青少年提供长期而稳定的心理支持,是艺术教育在现代社会应该承担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