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目的,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我们要研究学前儿童在绘画学习和创造中的发展特点,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懂得绘画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教学方法要得当,必须根据不同年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施教。  相似文献   

2.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自然法则.但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材内容脱离儿童成长实际,不符合艺术教育的特点.要改革儿童美术教育,就应该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儿童的直觉表达.  相似文献   

3.
绘画是一种体现自我主观情感比较强的艺术形式,情感常常是创造者灵感的源泉,绘画艺术是有生命的,而画家所投入的真挚情感,则是其对生活有深刻体验,对生活有独到观察的一种想象反应。没有情感,想象力也无从得来,绘画艺术则无创造性,没有灵魂。所以,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需要具备丰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现代艺术教育理论认为,儿童艺术教育包括初步的艺术知识与技能、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等几方面的内容,其中艺术欣赏教育是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方面。然而,艺术欣赏教育一直是儿童艺术教育中相对薄弱,甚至被冷落的一个领域。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重艺术知识的传授以及技能的培养,关注的是活动后的结果。这使得我们的艺术教育实际上变成了一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5.
想象力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育工具,启发并引导儿童进行丰富的联想,从而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成长基础。在儿童美术教学中,采用启发、联想、求异等多种方法 ,丰富绘画的内容,突出绘画的主体,想象力和绘画素材、主题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同样在评价儿童美术作品时,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作品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可见,想象力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李小波 《美与时代》2014,(12):83-83
装饰绘画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载体,是儿童感受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诸方面的生态式艺术途径,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园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渗透式领域课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在幼儿艺术教育方面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全面的人格,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整体观、生态观、创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立。因此,建立一种互生、互补、交叉融合、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并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用爱、美、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幼儿进行整体性、融合性、开放性的教育,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人数日益增长。教育部虽从1994年起已经开始逐步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要,然而,国内为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准备还不充分。目前自闭症儿童就学的主要方式以进入辅读学校学习为主。基于辅读学校师资匮乏以及专业技术薄弱的现状,学校通常的做法是将自闭症儿童与有其他特殊需要的儿童(如智力落后、唐氏综合症等)编入一个班级,接受形式雷同的教育;加之自闭症的症状表现和问题行为,不  相似文献   

9.
完整完美地演唱一首歌曲,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创造过程。不光需要一套经过良好训练的发声方法和高超的声乐技巧,更需要有深厚的艺术文化修养。二者相互完美结合,才能使艺术创造精益求精,更加丰富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与现实对抗中坚守艺术教育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与审美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们感受诗意生存和审美精神。衣食无忧的当代仍应培养人的审美生存精神,而不是将审美与艺术教育等同于谋生。诗性的审美生存精神与人们的现实利益相反,这要求审美与艺术教育与人们的利益化和欲望化现实相对抗,而这种对抗陷入了难以对抗又不能不对抗的困境。中国市场化年代的文化思维简洁而理性:“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文化,诗是“不能吃”的,因此拒绝诗性品质。艺术常常被人们不理解而由少数人坚持,艺术的个性和自由在于艺术的精神,人类的传统就是以一种没有实际功能的精神与有效的现实相对抗,艺术要经受现实的围困又要从现实中突围,施行艺术教育成为使人摆脱现实困境的矛盾性出路。与现实对抗的审美教育需要强行给予,即进行早期和长期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1.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同样,没有批评的教育就更不完整了,教育没有批评就像人没有了眼睛一样。教育是社会、学生家长、学生、老师四部分共同组成的,四者缺一不可,没有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教育根本无法做好。但是目前的教育,却使得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张与不和谐,其中,教师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关键,而批评是教师教育方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不断的摸索,并有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书画中的艺术精神与中医理念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之间在原理和功能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医诊疗当中所运用的"和谐""气韵""辩证统一"等中医思维与中国书画的艺术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中医药院校中开展中国传统书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提高中医药专业学生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也是构建中医药文化与艺术教育相渗透的创新型高校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冯亚雯 《美与时代》2014,(12):105-105
传统文化元素一直以来为艺术创作领域所关注。在文化意识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把民族性文化元素与动画设计相结合,以东方特有的动画艺术引领世界动画,展现我国民族文化影响力,逐渐成为动画设计民族化探讨的新课题。以动画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探讨了这类动画创作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内涵。动画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动画设计的发展,增强其竞争力;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国画艺术发展上面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在写意山水方面不断地推陈出新,在国画艺术领域中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不管是文化还是艺术都需要经历传承与发展,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不断结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在不改变其艺术本质的前提下,汲取更加优秀的养料,推动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针对国画中的写意山水的历史传承和时代发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以期对后来者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幻想(Fantasy)是指向未来, 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且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现实(Reality)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或者与我们生活法则相一致的事物或现象。准确地区分幻想和现实有利于在保护儿童想象力的同时, 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国内外研究发现, 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受外部(实验材料的情感色彩、人物和主题类型)和内部(个体情绪感知强度、经验)因素的影响; 语言、元认知、心理理论和认知神经等可能是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需探索各种作用机制在儿童年龄与区分幻想和现实能力之间可能的调节效应, 以及儿童混淆幻想和现实的认知神经。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既保护儿童想象力又确保其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民宅门饰艺术是中国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其中门环装饰艺术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门环铺首造型丰富而多样,寓意深刻。它产生于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当中,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民众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结晶。门环装饰艺术是中国人审美意识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7.
美术馆是人们和艺术文化沟通的重要场所,作为社会文化的教育机构,它对我国国民艺术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美术教育的灵魂。湖北美术馆通过作品展览,举办讲座以及开设儿童艺术教育板块等活动,发挥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其举办的"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展览在提高学生洞察力、培养好奇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馆教育资源,使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教育相辅相成,发挥学生主体性,改变单一性的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18.
所谓侧想,就是遇到一个问题,不要想当然,而是仔细看看有没有旁门左道的其他捷径,这需要很灵巧的推理和想象力。 从前的儿童刊物也有侧想的训练,最著名的例子是:树上有7只鸟,猎人朝树上开了一枪,打死了1只,还剩下多少只?答案当然不是6只。对儿童从小培养侧想,他长大了,就会懂得危机管理,这样的人不只是出色的行政人员,还会是优秀的创作人。  相似文献   

19.
花瑶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与风俗,花瑶族的历史文化通过其独特载体——挑花记录下来。花瑶挑花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精品,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教育价值。花瑶挑花以概括生动的表现手法展现现实形象,表达花瑶族的抽象思维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国家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商业经济环境下,以及花瑶族逐步被汉化的背景下,花瑶挑花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处在变异与消失的边缘。从学前教育视角出发,通过对花瑶挑花的图形艺术、色彩艺术、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方面的分析,有利于挖掘花瑶挑花潜在的教育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儿童题材被广泛运用到古代的佛教艺术中。为了厘清其在佛教艺术中出现的原因以及所起到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完善对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佛教艺术本身、政治、现实生活和视觉审美四个不同的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儿童题材广泛运用在古代佛教艺术中既是佛教思想自身发展传播的诉求,也是教育和抚慰儿童的需要,更是佛教艺术走向现实生活,实现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夙愿。从构图上看,儿童题材的运用能够丰富画面内容使作品的视觉效果更加平稳均衡,更具审美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