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10-13
课改,教育战线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工作者不变的追求。它是黑夜里一盏不灭的明灯,引领着老师们向教育的制高点前行;它是征途中一个闪光的路标,永远闪耀着触不可及的神秘之光。新课改十余年来,在质疑、对抗、迷茫、理解、追随的“反复”之中,身处改革之中的教育人士,有过破茧成蝶的阵痛,也有柳暗花明的收获。而近年来,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观点、路径、方向已经逐渐明晰,甚至可以说,我们己渐渐步入“后课改”时代。“后课改”时代,如何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课改成果?如何以课改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育向纵深发展?这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一轮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在现阶段可谓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次课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以往的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转移到了能力的培养这一方向上来。因此新课程标准促使我们以新观念为主帅、新能力为先锋、新方法为利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武器”,要为其注入新的内涵,使其形成可行性课堂教学思路。一、 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诞生,标志着以传授传统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为目的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解体。多年来,音乐教学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与现状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的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与新课程“貌似神离”的现象,出现了一些为凸显课改理念而“矫枉过正”的现象,致使英语课堂教学事倍功半,教学效率堪忧。冷静反思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4.
杨思 《四川心理科学》2014,(15):157-157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的行为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如何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遵循学生个性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又反映生物学特色和实际,体现新课程标准明理念的教学模式就成为课改的关键。通过自己一年多来对新课程的实施和摸索,“引导——探究”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应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较能体现新课程四大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教育,必须与历史的发展相适应,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那么教育就需要改革,做为教育的核心“课程”也必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也不断进行着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6.
张远来 《天风》2009,(8):16-18
今天所谓的“e”时代,就是电子时代或网络时代,它带给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变化是具有革命性的。身处“e”时代的基督徒将如何面对无远弗届的网络?网络是朋友还是敌人?是潮流还是工具?是牧场还是战场?这正是本期我们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顺利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学校管理的支持,实施新课程必然带来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要尽快建立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学校管理新机制,这是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当前课改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蔡玉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60-160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思想有着渊源的历史。最早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后来南宋理学家朱熹曾专门推介、发展孔子这一思想,他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西方建构主义也告诉我们,人的学习过程,总是以自己原来的经验去理解,去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这说明,原来的基础、经验很重要,每个人的经验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不同人的基础和经验,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和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意味着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特殊性,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9.
也谈后新儒家时代洪晓楠(大连理工大学社科系116023)近读范桂萍、干春松二君的《后新儒家时代》(载《哲学动态》1997年第3期)一文,颇有启发,现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粗浅想法,以作回应。所谓“后新儒家时代”是相对于以熊十力、牟宗三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儒...  相似文献   

10.
倪光道 《天风》2009,(2):12-14
导语:“发挥宗教界人士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这一号召的提出,表明了政府对宗教社会作用的积极肯定。作为基督徒在积极面对这一社会要求时,自然要回到圣经查考和寻求来自信仰层面的神学或伦理指引,从中得着响应这一呼召的灵性动力。本期的话题是“圣经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工论文中的主要内容,与读者们一起讨论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是在自由时代,人们越是喜欢讨论法规之类的问题;越是在法制时代,人们越是喜欢讨论自由之类的话题。“自”由与法“律”从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自由总是相对于规范而言,规范也总是相对于自由而言。在道德领域,“自律”这一概念组合本身就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为了较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组合,我们又必须把这一概念组合分开加以说明。一、道德自律之“自”与自由在“自律”概念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自”这个概念。在道德自律概念中,“自”强调的是,道德是自由的象征,自由是道德的前提。作为某种规范,道德的本质不是强制而是自由。也就…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的评价方法直接影响到课程最终的实施效果。在我院的课程改革中,我们针对这一环节进行了整体设计,评价体系力求“多元化”,多元的评价对象、多元的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角度、多元的评价方式,立足于促进课程不断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当信息时代倏然来临,我们的课程改革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当教育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身为校长,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当国际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中西方教育该如何相互取长补短,合作发展?不久前,中国新课程研究院和“公益基金推动中国课程改革深化与教育创新”课题组,特邀上海、吉林、河南、湖南、深圳等省市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教育专家,赴美国马里兰州参加美国中学校长联合会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基础教育夏季卓越领导峰会。来自中国的参会者与美国基础教育领导者面对面,围绕上述话题,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14.
学会质疑     
“家园”栏目及网站已历三载,从师兄之手又传至我这一届。当“青年思想家”网站改版,我征求导师贺立华教授的意见时,他说:“家园可否搞一话题‘质疑青春’?”他还说:“我们是没有资格宣称‘青春无悔’的一代, 那么你们呢?”这问话直指要害,让我们无处逃避;反思本是人类保持清醒的一种态度, 可长期以来我们却宁愿选择遗忘,这是一种极大的不负责任。既然无法逃避, 索性就去直面逼问,连同我们的青春一道,交与良心来审判。搞这样一个话题,我们要倡扬的便是质疑的精神:一种打破思维惯性奴役的独立思考,一种不贪恋安逸享受的反思性格,一种面向自我灵魂的苛刻拷问。话题的组织,我们力求找准、抓稳、打狠,不隔靴搔痒,不虚张声势,  相似文献   

15.
一、课改面临的深层问题 新课程实施已经十余年,各种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但我们的课堂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人形容为“今天的我依然重复昨天的故事”。国家督学成尚荣曾说,“课改必须改课!”  相似文献   

16.
世界已经进入新的世纪。各种变化和发展日新月异,人类文明也进入了一个无疆界的时代。今天的世界已成了一个地球村,各个民族和个人都成为了一家人,而世界也浓缩成了一个村落。正如许多学者预测的那样,当我们进入这个新的时代时,各种变化将在我们生活中发生,如文明的冲突,全球生活方式的出现和宗教的复兴。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我们有必要以客观的眼光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力图展现全球化对穆斯林群体生产的巨大影响。 什么是“全球化” 9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发生了政治巨变。实质上,自二战以来国际…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人才,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改革,自然而然地推动了小学英语新课标产生的进程。如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在教育课程改革的这股潮流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潜移默化地转变着。这就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以人为本的情境教学,要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8.
哲学历来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发生深刻影响。在我们国家深化改革的今天,哲学应如何变革和发展,以反映并指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应该“认清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新的大发展这个现时代的大趋势”,这一论断,眼光远大,非常适时。我们对哲学的改革和发展,也必须在“现时代的大趋势”这一背景中去思考、去实践。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国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也加入了课改的行列。我校制定了“学案导学”来带动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以“自主课一展示课一训练课”的教学模式来推动教学的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讲、学生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整个课堂,教师的“教”是主动的、积极的;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在课堂上,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学生常常是观众,他们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没有目标方向、没有学习动力、没有成功体验,有的更多只是疲劳、应付和厌倦。在新的课堂模式中,我们教师要真正把思想转变过来、把我们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甚至要从讲台上退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上好一节课,就我个人教学实践来说,也曾碰到很多困惑,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天风》2003,(1):1-1
在一个伟大创新的时代,我们能否作出创新的见证,“荣耀我们创新的主”这是我们在新的一年中所思考的,在本期的一组讲章中,老牧师、新牧者都给予了回应。中国教会从未有过这样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如何满足包括更多知识分子在内的基督徒灵性上的需要,“让更多的人享受上帝的恩泽”这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功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