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对各门学科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重视德育工作.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其中一条是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已成为构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一部分,那么,怎样才能在体育课中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对此,笔者初步进行了有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秋水》篇以人对万事万物价值判断的相对性为缘由,以破除"人"、"故"、"名"等的干扰和影响为前提而指向返归于"真"的。"美"、"乐"之存在以"真"为内在规定,又以"顺""游"为实践方式而达至美乐之境,从而整合成以"真"为本体,"真"、"美"、"乐"相统一的超越之域。  相似文献   

3.
刘悦笛 《管子学刊》2022,(1):98-106
利用比较哲学的方法,从知什么(knowing that)和知如何(knowing how)的区分出发,以陆象山和王阳明思想为考察中心,重思知与德之辩。从孟子的良知到王阳明的致良知,从四端始发的小良知到涵盖宇宙的大良知,其中的中介环节就是陆象山的吾心。王阳明的良知既非知什么,也非知如何,而是一种良觉,即对至善的一种道德直觉。既然致知非知,那就揭示出德性之尊与问学之道的张力。关键问题在于,从陆象山到王阳明恰恰割裂了德性之尊与问学之道,并试图用前者去涵盖与包纳后者。尽管从陆王心学开端就已割裂德与知,如今恰恰要找回认知与良知的本然关联,这也是中国哲学可以贡献给世界的独特之处。从人类的真善关联来看,以真导善与以善启真恰为真善关联的两个基本维度,中国古典哲学尽管更倾向于在以真导善上逡巡反思,但也在以善启真上给当代发展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冲击影响时代审美风尚,文艺界深受物质至上主义的浸染。在高更眼里,高度城市化和现代文明并不是真实的美。以《阿门!玛利亚》为例,阐释高更作品中不同意象,并通过与传统圣经题材画作《三博士朝圣》的对比,研究高更在塔希提岛上作品中的宗教元素。  相似文献   

5.
王辉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241-242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其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身心理活动的规律,理解周围人的行为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而经济学是通过市场机制,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运行规律,有助于人们进行理性的选择与决策。由于基本假设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心理学与经济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往往存在根本的不同。以决策为例,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类的决策是受外界物质动机驱动的,是完全理性的,是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对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针对众…  相似文献   

6.
在空间性与时间性的精神层面上,建筑美与诗意美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和同构性。建筑美的根本所在,来自与一定的诗意相契的"建筑意",它是建筑的环境、材料、技术、结构与艺术以及实用、认知、审美与崇拜等一切因素的一个文化综合。将建筑美等同于诗意美,是对建筑美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7.
北青网的青年论坛上有一篇署名“闲言”的文章——《我为什么批评司马南、何祚庥?》,被很多网站转载(有些网站上署名“冼岩”)。此文从三个方面为特异功能论进行了辩护,这三个方面正好也是我国特异功能论吸引信众的三个重要因素。下面就对它们逐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齐景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齐闻《韶》后,如痴如醉,感慨万千,进而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推介。这充分证明了齐《韶》在当时确实具有无穷的魅力。孔子赞美齐《韶》的核心是内容极“善”与形式极“美”。那么,齐韶的内容到底“善”何处?其形式又“美”在何处?本文进行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何谓好慈善?古罗马慈善伦理思想家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提出只有"善施"才是一种真正的好慈善。所谓善施,包涵三个层面的意蕴:意向性层面(善意)、介质性层面(善物)和实践性层面(善行)。通过对这三个层面意蕴的解读,明确作为好慈善的精神本质是善意,物质载体是善物,道德实践是善行。可见,对于一个真正的好慈善——善施而言,这三个层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着教育变革的大趋势,教育变革主要是素质教育深化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对敦师的专业战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课程改革则同样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性善论”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自孟子首倡“人性善”,历代以来。不断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诠释与再论证。进入近现代,钱穆基于稳健的史学立场,开始大量运用历史思维、进化论思维来阐发“性善论”内涵,并从“平等”与“自由”两方面使传统的“性善论”命题同现代思维接轨,使得这一古老命题焕发了现实的生机;不仅如此,钱穆沿着传统的空间进路、时间进路、层次进路向前推进。并一反传统的从正面立论的方式,采取了反面推论的做法,即主要通过归谬法论证“性善论”的合理性。由此,钱穆就把主要从本体论、工夫论角度解读“性善论”的传统进路,转向到从认识论、价值论角度看待“性善论”;相应地,“人性善”的内涵也从原本的主要是说“人性本善”和“人性向善”,转成了说“人性应善”与“人性必善”。  相似文献   

12.
马利红 《美与时代》2013,(12):116-116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虽然分属于不同的体系,但是二者在育人目标上却有着相通之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面对大学生们出现的思想问题,要善于汲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二者有效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倪瓒与弘仁的山水画在意境追求上有相似之处,画面纯净、简淡、萧疏、雅逸,具有冷逸之美。其绘画风格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简约的图式;2.意象的空间;3.枯淡的笔墨。他们的绘画来源于生活,强调主观体验和情感表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画面中所体现的山水精神,及其在澄澈的心灵境界中所达到的超凡脱俗的审美品格,在今天仍然具有研究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规范性问题出发,延续赖特、林奇等学者对极小主义的批评。在本文看来,“真”这一谓词具有规范性的含义,我们的信念常常以“真”作为自身的目标。然而以“真”作为信念的目标需要我们能够区分出“相信”与“相信为真”两种信念状态,但极小主义目前却还无法为这种区分提供一个可靠的说明。在这一意义上,极小主义并未提供一个优于传统符合论的真理论方案,其核心的理论主张也需要进一步的澄清。  相似文献   

15.
陈阳 《管子学刊》2009,(4):41-43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杰出的思想家,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荀子的音乐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他认为人需要音乐,肯定了音乐在沟通人们情感以及在人性教化中的巨大作用,具有"中和之美"。要使其成为教育人的手段和工具,防止音乐陷入邪乱,就必须使其符合道德礼义的要求。本文以荀子"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的礼乐哲学思想为基点,全面阐述了荀子礼乐教育思想的内容、本质和作用以及其对当代音乐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礼”和“礼仪”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传统道德中许多关于“礼”和“礼仪”的论述 ,包含着合理的思想内核。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笔财富 ,充分发挥它的道德功能 ,广泛地开展礼仪教育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人应选取最好的生活(或幸福),至于如何实现最好的生活,亚氏在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着重从德性阐释和理想政体的建构两个不同的方面给出解答。这两个不同方面的解答其实包含了同一种"好人"的两种景象。在伦理学中,"好人"是以理想的道德人身份出场的,但在政治学中,"好人"是以理想城邦的统治者(或立法者)身份出场的。尽管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给好人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可推知好人需要满足"知""情""意"和"品质"四个条件,或者以"明智"德性作为充分必要条件。伦理学中"好人"的景象,为在政治学中"好人"作为理想政体的立法者或政治家的出场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18.
"羞恶之心"在孟子思想中同"恻隐之心"一道,构成着人之道德情感的本源根据,乃本心之一体两面。儒家的羞耻心并非植根于"同情",而是一种"通情",因而,"羞恶之心"的立足点既非利他主义,亦非利己主义,而是一种建立在"通感"基础上的、非对象性的"痛感"体验感受。"羞恶之心"作为人的道德本源性力量,本具先天性与固有性的特点,后天的礼乐教化在本质上乃是先天"羞恶之心"的外化显现形式。"羞恶之心"的这些特征为儒学中的德性自足论与孟子的人性本善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构成了人性本善的自我捍卫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张效法 《天风》2003,(7):16-17
诤,顾名思义是以言相争。有人一听到“相争”两字,就条件反射地说:不好,教会里不宜争吵。但这里的相争,不是那种伤感情的争,也不是争吵而是争论。善意的争论能争出民主,争出真理。以言相争,意思指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把一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对解决问题只有好处。教会不是搞一言堂的地方,但却是容易搞一言堂的地方。所以,要  相似文献   

20.
C.S.路易斯的重要概念“悦慕”(Joy),意为指向超验的自然渴望,是理解其宗教学思想的关键。这是因为悦慕涉及“真”与“因”两重宗教学论域。对“真”论领域的涉及在于:以悦慕为核心的渴望证明,其演绎、归纳和溯因式的论证构建秉承了“真”论域的证据基础主义思维原则;且学者对该证明的评判也遵循了这一原则。对“因”论域的涉及在于:将渴望证明之结论视为有保证的严格基本信念这一做法表明悦慕可以是一种能够产生宗教信念的认知机能,虽(根据自然主义-进化论模型)该机能未必真能产生真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