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梅花是中国古典文学常见的审美意象。岁暮冰雪而不枯,众芳摇落而独放,清香幽雅,风韵超绝,其幽贞之姿,凌寒之质,一向是文人墨客反复咏唱的题材。在古典诗词中,咏梅花的作品不计其数。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合为一体,赋予梅花意象如下内涵:高洁脱俗的风骨,旷达坚贞的心志。梅花资质优雅,清香可人。梅之美,不仅在形貌,  相似文献   

2.
传统诗歌意象的组合是意随象出,兴象明了,诗歌《锦瑟》的意象却是象从意出,意象朦胧。《锦瑟》以情感对象为审美意象,情感起由是李商隐个人人生遭遇的感受,但它也恰巧是整个人类对生命的感叹,这样的诗歌意境显得高人一筹。以情感为对象的诗歌是对传统诗歌意象组合的一种突破。《锦瑟》是先例,也是特例,开以情感为对象的创作手法的先河,创大我人生境界的特例。诗歌的创作和审美空间得到了扩展;情感获得了关注,心灵获得对话,存在获得了意义,生命的价值也彰显无疑。  相似文献   

3.
李菁 《学海》2011,(1):186-191
我国古代诗歌中柳意象的六种主要蕴意,即留别→离恨→相思之情、游子思乡、喻指女性、悲秋主题、高远超脱之志和象征康定惠政,都逐步生成并定型于六朝时期。其间原因有三:一为对前朝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借鉴和承袭,二为齐梁以降文学集团的相关活动与梁陈宫体诗的大量创作,三为意象的形成及其与主题之间的相互触发。  相似文献   

4.
元末明初的诗人戴良在异代之际,拒不出仕明朝,他将心路历程载记为诗歌,其中所呈现的情感轨迹,体现了悲剧性的美学特征,是中国古代由来已久的"遗民美学"的一种表达。通过分析鼎革以后,戴良的诗歌的情感轨迹的变化和发展,细致发掘其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悲剧精神,可以为"遗民美学"增添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螺旋理论、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对叶芝诗歌《第二次来临》中的各个意象进行分析,以诗人自己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解读当时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是注重文笔的温婉与简练,温柔敦厚、含蓄而有余韵,诗人能用简洁的语言把内心的丰富情感加以表达。其中的意象又是古典诗歌中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角度,对苏曼殊诗歌在语言、意象、意境、风格等艺术方面的创新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并因此凸现出了苏曼殊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对中国诗歌现代转型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诗歌都具有美学特性和丰富的表达意境。欣赏诗歌要求读者在已有的丰富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基础上,从诗的抒情、意象和语言方面进行感受、体验和回味。通过诗的外在意境挖掘诗的内在情蕴,剖析诗之精髓,深入美的世界,与作者在灵魂深处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9.
在诗词叙事文本的空间建构中,意象空间是诗词空间建构的主要落脚点。了凡的诗词采用空间并置的形式来处理诗歌元素,借助意象群营造意象空间,唤起并激发人们对这些意象空间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中西诗歌中美女意象有三点不同,第一是旁观者和当局者,中国诗歌静穆,所以做了旁观者;西方诗歌直抒胸臆,因此深陷当局。第二是再现与表现,中国诗歌采取仰观俯察,远近游目的方式,空间意识强,所以偏重于再现;西方诗歌善于用影响来表现意象,因此注重表现。第三是动态美与静态美,中国哲学注重气韵生动,因此诗歌偏爱动态美,西方哲学注重永恒实体,因此诗歌注重静态美。  相似文献   

11.
袁雪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40-140
《雨巷》是戴望舒先生的成名作,发表于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9卷8号。自《雨巷》这首诗歌一问世,就在读者中广为传颂,对《雨巷》的解读也是颇为丰富。这首诗歌蕴涵丰富,因此也有了读者在表现主题、独特意象、以及由诗歌反映作者心境等角度方面的解读。笔者重点在主题、意象以及其他诗歌与《雨巷》的对比解读这三个角度对解读《雨巷》的文章进行分析,对于《雨巷》的另类解读也作以陈述。  相似文献   

12.
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诗想象瑰丽奇特,比喻新奇大胆,开一代浪漫主义之先河,无愧“诗仙”之称。也许少有人注意到李白的诗歌中有一个值得研究的地方,那就是大量动物意象的使用。这些意象有以下特点:其一,李白喜欢在动物前面加上色彩明丽的形容颜色的词;其二,在动物之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及情怀,尤爱鹿、大鹏、马等动物。下文将就以上两点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禅学思想和诗歌创作在唐代发展到了巅峰。禅宗在唐代早已超出宗教范围而对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唐代诸种文艺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诗歌。在诗与禅相互影响和交融的过程中,禅学赋予了唐诗经典意象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月亮意象及飞鸟意象。月亮、飞鸟是唐诗中的经典意象。探讨唐诗中的月亮、飞鸟意象,有助于从思想内涵和审美境界两方面把握禅学对诗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唐宋佛教诗歌中,无论教内外作者,大凡涉及游寺、宿寺、赠僧、送僧、像赞等题材者,最常用的植物意象是松,并且以它为中心构建了不同的意象群,如松僧、松塔等。松成为寺院景观标志和最常用的诗歌意象之一,从中国佛教发展史言,自有其深层的制度文化成因,它既和僧侣的宗教实践、宗教信仰息息相关,又体现了佛教中国化之后特殊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从李白创作金陵怀古诗歌起,中国古代诗坛便产生了绵延至清末的金陵怀古风气.在明末清初这一特殊的历史更迭期,余怀、余宾硕父子创作了各具特色的金陵怀古组诗.同是金陵怀古组诗,二人诗作所采用的体裁、选取的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怀古情怀等方面既有相同,又存在差异.余怀《金陵怀古诗》宣泄心中难以抑制的遗民悲伤,并发出苍凉感伤的呐喊.余宾硕的金陵怀古情结的绝望之感比父亲更加浓重,是历经绝望而产生的哀莫大于心死的悲哀.  相似文献   

16.
意象抽象运动,其实也是意象变形运动中的一种。意象变形运动主要是“情感表现性特点”的变化所引起的拓扑之变;而意象抽象运动主要是主体内在“秩序要求”所引起的“具象形式化”,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洞宗第三十四代高僧天然禅师以佛家因缘、文人慧业和遗民情怀在岭南聚集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诗僧群体,以群体诗歌活动推动了岭南诗歌的繁荣。以海云寺为核心的寺庙群形成的文化空间,深刻影响了海云诗派的题材范围和风格特征;海云诗僧诗文集及其序文的刊刻流传,为海云子弟和同道提供了创作和批评的范本,指引人们理解和接受海云诗派,成为了海云诗派传承的最好载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大国,从其历史之久、作家之多、作品之丰富、诗体之多样、流传之宽广、文人与民间歌者关之交融、诗论之深邃……凡此种种,综合之以为世界之最,当无愧色。 诗歌之革新,绝不是什么新观念。试读历代著名的诗作,从《诗经》、《楚辞》以下一直到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长歌短句、词曲鼓词……可以说,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诗歌形式,一直在变化之中、革新之中。诚然,历代的各种诗歌,都有其优秀的革新作者和理论家,然而,他们都在同一个体系下,即有韵有律的沿续和推演,可以说,一直是民族形式。 “五四”(或者更早些)以…  相似文献   

19.
唐芳贵  岑国桢 《心理科学》2012,35(2):334-339
以149名大学生为对象、运用三种方法进行了为期八周每周三学时的道德教育现场实验,考察了自我意象演练、榜样示范、移情训练三种方法对德性自我意象、对道德行为自我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能产生积极作用,但自我意象演练的效果尤为显著,进而对自我意象演练方法的有效性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可以认为该方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德性自我意象之水平和道德行为自我管理之能力的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想起圣人     
想起圣人,我们不由得心潮澎湃,敬佩他们的人格魅力,赞叹他们的信仰坚贞,歌颂他们的精神不屈,从心底发出对他们的朝拜之情。 圣人们的一生是生命实践的一生,他们用圣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