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红楼梦评论》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示人以解脱之道。如何从人生之苦痛中解脱,即是一部《红楼梦》的主旨所在,其意趣与禅宗可谓不谋而合。以此意义看,《红楼梦》正是一部难得的“禅话”,而解开这部“禅话”的密钥就在于领悟佛家所说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道教人物、道教活动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道教人物、道教活动与道家思想朱亮嘉清代,释、道、儒之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有相当的影响。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曹雪芹,在他的不朽名著《红楼梦》中,通过一僧一道这两个人物,把佛老思想带进了《红楼梦》全书的字里行间。从小说中描写的情节来看,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红楼梦》中的女性谈起,分别从文中女性对封建伦理的反抗意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自主追求,对宝黛两种生存方式的思考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戏里戏外     
清人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中记有这样一则故事:杭州某商人之女酷爱《红楼梦》,整日为宝黛爱情悲戚不已,久而成疾,竟至卧床不起,父母愤而将《红楼梦》投入火中,未曾想此女在痛呼“奈何烧煞我宝玉”后竞气绝身亡。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博大深邃的思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艺作家。阎真的最新作品《活着之上》就是对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自觉继承和弘扬,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诗性语言的运用,还是叙事结构的安排上,从中都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影子,看到《红楼梦》对阎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道家"顺应自然"思想对中国古代医学有深远影响,《红楼梦》作为古代经典小说,其生活习惯场景的描写可使我们了解古代贵族的养生方式。文章从道家"顺应自然"的三个观点出发,结合《红楼梦》养生方式,分析其具体的保养过程及对健康的作用。首先通过适度养生观,分析质朴养生及有节养生思想在《红楼梦》中的具体应用;其次通过相对养生观,分析平衡养生及辩证养生思想在《红楼梦》中的实施过程;最后通过和谐养生观,分析自然养生及无为养生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保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象《红楼梦》一样具有如此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他的彩笔,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人如何生活,如何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情性及其亦真亦幻境界,而这种情性与境界,乃是源于晚明哲学包括宗教哲学先验论、本体论与形而上学存在的,曹公不过是手代天工而已。《红楼梦》的诗性美是以此哲学玄冥独化、弥漫贯通其整个灵性生命的。《红楼梦》诗性美学属于纤、绮丽、含蓄、缜密、清奇一派,不属雄浑、劲健、豪放、旷达者,然其澄然湛然、自然灵性,却构成了《红楼梦》独特诗性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
著名词曲家王立平先生潜心研读《红楼梦》原著,运用了今人所能理解的、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语言,创作出《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等经典曲子,并被公认为最精彩的红楼主题音乐。至今,人们偶闻一两句仍能联想到那独特的意境,生出万般惆怅。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情性及其亦真亦幻境界,而这种情性与境界,乃是原于晚明哲学包括宗教哲学先验论、本体论与形而上学存在的,曹公不过是手代天工而已。《红楼梦》的诗性美是以此哲学玄冥独化、弥漫贯通其整个灵性生命的。《红楼梦》诗性美学属于纤、绮丽、含蓄、缜密、清奇一派,不属雄浑、劲健、豪放、旷达者,然其澄然湛然、自然灵性,却构成了《红楼梦》独特诗性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写了无数人物,但真正存在爱情的只有宝、黛。他们在初见之时都感觉对方似曾相识,阿里斯托芬尼斯把这种熟悉的感觉解释为心上人是我们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清代王国维认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正是叔本华提出的源于"剧中人互相所处的地位"而导致的悲剧,是"悲剧中的悲剧"。而黑格尔把悲剧看成一种矛盾的对立而统一的辩证过程,这个理论用于《红楼梦》非常合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的快感"认为悲剧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得到疏泄,体现在《红楼梦》中就是读者在未曾察觉之时已为《红楼梦》的悲剧清泪沾襟了。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职场教科书。于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细品了《红楼梦》,读完之后,发现它的确蕴含了丰富的职场哲学,特别值得我们这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和那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3.
杨括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26-126
《红楼梦》有明显的女性主义倾向,本文就浅谈一下其在对女性的崇拜、对男权的批判和作者的两性观念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祁自敏 《美与时代》2023,(1):102-104
《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其中不仅富含传统绘画的知识和观点,更重要的是,在很多情节的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深受绘画意象的浸染。“黛玉葬花”作为《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更是具有超凡远尘的画境之美。  相似文献   

15.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的经典之作,现已有多种英译本。本文选取了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译本和林语堂的译本,从对原文内容的忠实程度出发对三种译本进行对比赏析,最后得出结论:译文对原文内容忠实传达的前提是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6.
刘磊 《美与时代》2013,(1):46-47
《红楼梦》作为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不仅在文学、医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广泛,而且在美学领域独具造诣,在色彩的运用上炉火纯青。通过色彩的巧妙应用,《红楼梦》大放"色彩"之光,传递了丰富的感情符号,促成了情感碰撞升华。了解《红楼梦》描写的用色之巧,对美术创作和艺术设计都有启发作用。生活因色彩而美丽,世界因色彩而绚烂。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艺术的长河中,有一部长篇小说居然能透过文字大放  相似文献   

17.
寂寞高手     
中国有“红学”,是研究《红楼梦》的,法国也有“红学”,是研究《红与黑》的。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是我们得天独厚的精神财富,“以孝治天下”是儒家突出的特色。千古流传的圣贤教导,已经形成深厚的民族社会心理积淀,渗透到亿万炎黄子孙的骨髓。不难看出,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的《红楼梦》,也深受儒家孝观念熏陶。这些孝道,有值得弘扬和继承的东西,也有必须加以抛弃的糟柏部分。本文把《红楼梦》中的孝分成真情之孝和封建之孝两类,并用儒家思想来解释这些“孝行”。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中独具儒家味的孝。  相似文献   

19.
借用与妙答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红楼梦》中宝钗的一句诗。 这的确道出了一种技巧与方法,自然,交际中也用得着。 请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读《红楼梦》,对里面的“净饿”疗法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