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文章,按其标题来说,是介绍关于 G·卢卡奇的理论成就的争论,关于如何理解这位匈牙利思想家的著作的争论。它还包括一些有关卢卡奇的传记资料以及作者的评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K·施列茨卡的《G·卢卡奇的思想世界》”一文的继续和补充。在过去五十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匈牙利思想家 G·卢卡奇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他在哲学和文艺理论方面广泛的成就以及他在马克思主义运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具有特殊意义的范畴,这种特殊性体现在卢卡奇所提出的"行动"概念上。卢卡奇的"行动"概念主要是针对康德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冲突问题而提出的。他为了解决自由与必然的冲突问题,借助费希特的行动哲学思想,从理智直观、艺术审美性和历史性来阐述"行动"概念的内涵。理智直观是卢卡奇与费希特行动概念的相通之处;而审美性和历史性则是卢卡奇行动概念的独创之处。遗憾的是,卢卡奇的"行动"概念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因此最终走向了乌托邦主义。只有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才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不仅仅强调批判,更是强调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是革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卢卡奇研究出现了极其可喜的局面。它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对卢卡奇的重新评价我国对卢卡奇的重新评价,在哲学、文学和美学等方面都有所反映。从哲学方面看,这一点体现得最为明显。我们在60年代向国内译介卢卡奇的哲学著作时,说他是“国际上著名的老牌修正主义者”,现在,承认他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是卓越的、富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例如,王玖兴等在《理性的毁灭》一书的《译者引言》中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卢卡奇的研究,大量的论著是研究卢卡奇和黑格尔哲学关系的,而探讨卢卡奇与康德哲学的关系的文章甚少。实际上,卢卡奇不仅在其成长过程中与康德哲学有过关系,而且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也多次专门评述了康德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弄清卢卡奇对康德哲学的这些评述是掌握卢卡奇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这对于了解他的思想发展过程,把握他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主导思想,进而从广阔的思想史背景上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一节中,卢卡奇论证了无产阶级意识自觉的可能性,但这一可能性尚处于抽象性之中,而不具备现实性。为此,他又在《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中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以此作为无产阶级意识达于现实性的关键环节。而该理论与他所借助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现象学家"观念有着内在的对应关系,这集中表现在二者的地位与作用上的相通性上。这是其思想中的黑格尔主义要素的体现,是其恢复马克思主义中能动方面的理论努力。然而,由于卢卡奇所欲解决的问题同黑格尔辩证法逻辑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政党与"现象学家"之间存在着不可消除的张力,这要求卢卡奇超越这种总体性辩证法,但他最终并未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匈牙利《社会评论》(月刊)1983年第8、9期发表了《纪念乔治·卢卡奇诞辰100周年提纲》。这个文件是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文化政策工作部根据政治局决定拟定的。该材料对了解、研究卢卡奇及其论著有参考价值。提纲介绍了卢卡奇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思想的发展过程。提纲认为,乔冶·卢卡奇(1885—1971)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毕生的理论工作,为本世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中,他特别注重分析马列主义的哲学遗产、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问题、德国古典哲学史和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的哲学。他的艺术理论也为本世纪的欧洲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活动和功绩远  相似文献   

7.
肖明华 《美与时代》2005,(12):76-78
卢卡奇在他的<小说理论>中主要探讨了古希腊史诗的衰微与近代小说的发生,并且提出了著名的小说发生学理论.通过对其理论的深层次分析,我们领略到了他作为美学家的独特风范和艺术眼光.  相似文献   

8.
作为电影艺术家,郑君里的电影艺术是伴随着战争的开始而开始的,战争生活的经历以及对人民困难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使他自觉地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其经典影片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聂耳》中,郑君里塑造了革命英雄、革命中的堕落者以及底层小市民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艺术特点来看,其电影多采取戏剧性的叙事结构,在细节之处显真实,一些作品还具有讽刺艺术和喜剧精神。这些体现了郑君里影片中的现实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西方学者那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种是梅劳一庞蒂的用法,即用它指称一种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代表的主要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理论;另一种是安德森的用法,即用它指称包括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等13人在内的第三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徐崇温同志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用法的一种毫无道理的综合,将他“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定义为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股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这显然不是“西方学术界的习惯用法”。  相似文献   

10.
人不可能独立于世界而存在,历史由人创造,经人传播。现实主义是西方艺术史上波澜壮阔的一章,作为一种时代产物,它是在19世纪中期欧洲激荡的民主革命运动和自由思想下催生的产物。但又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映射在各个时期,文艺复兴中带有人性温情的绘画雕塑,16世纪尼德兰博鲁盖尔对农民生活的描述,以及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等面对下层生活的反思,一直到19世纪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回归自然,反映现实的创作在西方艺术的各个阶段皆有程度不同的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库尔贝对法国19世纪的现实主义具有引领性的作用,他敏锐的眼光始终犀利观察着这个时代,坚持自己的原则,寻找艺术的方向。本文将从法国现实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库尔贝现实主义观念如何形成以及库尔贝对艺术真实性的理解并结合作品《采石工》来论述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卢卡奇写的《青年黑格尔》一书,可能众说纷云,但人们无一例外地把它看作一本关于哲学史的书。根据这个观点,人们进而可以考察卢卡奇所使用的方法的依据。例如,人们可以研究卢卡奇下述观点:他认为,黑格尔辩证法产生的决定性作用,应该归因于他逐步揭示了他耳闻目睹的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矛盾,尤其是他揭示了确立这个社会的经济事实的重要性。卢卡奇强调黑格尔的经济观念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卢卡奇的这个新观点,从其出现时起,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B.克罗齐知道卢卡奇这本书(该书的副标题是《论辩证法和经济学的关系》)问世之后,他竟勃然大怒,毫不犹豫地宣称,卢卡奇这位著名的匈牙利—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在胡言乱语。但是,我们拿不出任何事实来证明,B.克罗齐决意去阅读《青年黑格尔》一书;我们可以设想,即使他了解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他仍然会拒绝阅读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探讨了卢卡奇对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解读。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解读并不能减少黑格尔对于马克思的影响,因为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思想根本就不了解。由于恩格斯没有对黑格尔作出公道的评论,因此最终也就没有对马克思作出公道的评论。卢卡奇的解读也没有对黑格尔给出公道的评论,这是因为,他仍然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卢卡奇在解读黑格尔方面的贡献在于,他强调所谓的资产阶级哲学在黑格尔的思想当中达到了顶峰,并且,这种资产阶级哲学是具有内部矛盾的。同样地,卢卡奇也没有对马克思作出公道的评论。第一,他只是暗示出了马克思与德国哲学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是却从来没有对其做出清晰的阐述。第二,虽然卢卡奇批评了恩格斯对于哲学的把握,但是,他从来没有明确地反驳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具有连续性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教条。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破坏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他对于哲学有着很深的造诣,但是,他依然接受一种用政治学的方法去分析哲学问题的做法。现在,我们的问题已经不在于对正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保存,我们的任务是要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宋雄华 《美与时代》2006,(10):81-82
胡家祥教授是文艺理论界一位辛勤而扎实的耕耘者,继力作《心灵结构与文化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和《审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之后,他又推出了新著《文艺的心理阐释》(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这是作者积十余年思考写成的心血之作。此书共分七章,分别论述了艺术的位置与特性、文学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形态、艺术鉴赏、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诸问题。从书名上看,该书是一本文艺心理学方面的著作,但从具体内容来看,它其实是一本文艺理论的原理性著作,笔者细读之后,获益良多,现将个人体会略述如下。首先,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4.
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徐文泽似乎有几份“偏爱”——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对此一直保持着足够的兴趣.1995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在他硕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扩充、丰富、完稿的《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评析》.于今,他又完成了在他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数易其稿、增删而成的著作《现代视野的审美形式: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性反思》.对于一位非专业研究者,能够如此,确为不易!  相似文献   

15.
评卢卡奇     
一、毫无疑问,卢卡奇是二十世纪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完美的道德是不容争议的;同样,他的思想上的完美性也是不容争议的。卢卡奇的思想发展是矛盾的,而且必然是矛盾的,因为他的思想所向往的现实本身过去是,而且现在仍然是矛盾的;这种矛盾贯穿着整个历史时期,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卢卡奇所从事的事业及其影响,说得更确切一些,他的著作及其影响,是有争议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既受到人们的称赞也受到批评;有的对它不屑一顾,有的对它保持沉  相似文献   

16.
霍耐特意图在其承认理论基础之上对"物化"这一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进行再现实化。他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了批判性重构,并指出卢卡奇的同情且参与的实践概念已经隐含地指向一种关于真正人类实践形式的表述。通过把这一解读与海德格尔的操心和杜威的实践牵涉进行比较性的分析,霍耐特进一步把这些概念与其自身的承认理论关联起来,并提出了物化批判的社会存在论基础,即物化是对先在的基本承认的遗忘。尽管基本承认概念的社会存在论含义与具体承认的规范性内容之间存在着张力,但这一新的诠释依然是在当代批判理论中复兴物化概念的一次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7.
李俊文 《哲学动态》2007,42(7):25-29
卢卡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将以卢卡奇的晚年著作的再生产理论分析为视角,以社会进步发展为实践诉求,展开其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和现实意义的挖掘。卢卡奇在晚年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著作中表述的再生产理论主要论及两方面的内容:即再生产的一般性问题与再生产的具体性问题。一再生产的一般性问题何谓再生产,卢卡奇认为:“再生产过程是在一个——由诸多整体组成的——整体中进行的,因此,只有从它的完整的充满活力的整体中才能相应地把握它。”[1]这里,与其说卢卡奇确定了…  相似文献   

18.
拉美的马克思主义与拉美的艺术和历史相关联。该访谈呈现了D.克雷文自1979年以来在艺术理论领域的理论贡献,揭示了拉美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艺术理论。克雷文认为,在艺术理论领域,拉美的马克思主义决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巴斯克斯的艺术观就是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艺术领域广泛接纳了多元主义的观点,发展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等,不过他的理论在对待艺术的抽象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是宿命论的。拉美的女性主义艺术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进行反思,其对艺术理论的研究发展了现实主义,其中特拉巴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艺术理论和现实主义的认同,坚持艺术创作的政治立场、艺术的阶级属性。  相似文献   

19.
李灿  张亮 《世界哲学》2023,(1):25-34+160-161
G.卢卡奇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20世纪上半叶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卢卡奇的个人际遇成为知识分子转向革命者的典型。然而,承载着卢卡奇共产主义哲学家和党的理论家身份的苏联时期,长期以来受到部分西方学者的非议与指责。本文认为,“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两种看似矛盾的指责,实际上都带有西方学院派学者的意识形态偏见。对卢卡奇而言,苏联时期不仅是对其共产主义信仰的试炼,更是他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与实践的重要阶段。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文学的关键性讨论中,卢卡奇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建构作用,在不同的理论语境中产生了多重思想史效应。在国内外学界卢卡奇研究复兴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历史与文本的重访,系统梳理卢卡奇在苏联时期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历程,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考察卢卡奇苏联时期理论与方法的当代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初,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E. 巴尔发表了一本题为《G. 卢卡奇》的著作。1972年该书被译成法文,书名改为《卢卡奇的思想》。该书介绍了卢卡奇的生平、思想路线和他的理论活动。作者认为,一个世纪以来,他的思想路线和理论活动对历史、对欧洲共产党的发展曾有过重要的影响,他的一生(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