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卫·哈维的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阐述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接着将历史一地理唯物论与传统唯物史观进行比较,挖掘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新的内容。最后从实践层面上论述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这一哲学思想为解决城市与当今社会发展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哈维、索亚等人认为马克思没有重视地理和空间的问题,提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以补充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因为当代社会中的城市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迅猛,导致空间和地理问题突出,空间生产成为重要的社会实践。但空间的生产与资本和市场主导的生产是一致的,空间的独立性很有限,更多遵循的是资本生产的逻辑而不是空间的逻辑。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空间在社会历史理论中的重要性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既不能归结为在旧唯物主义的“纯粹”的自然现上注入辩证法,也不能归结为把一般唯物主义的原则延伸到不包括自然的“纯粹”的社会历史领域,而在于:它改变了传统哲学把自然和社会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以科学的实践为立脚点,既从自然考察历史,也从历史考察自然,建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统一的“社会-自然”观。  相似文献   

4.
<正>大卫·哈维试图将解决地理学的实证主义方法与解决政治问题的理想主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政治经济学、哲学层面展开关于城市空间生产的思考,用一种富有想象力同时又受经验主义限制的批判模式,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解读资本积累、生产和城  相似文献   

5.
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的基石。考察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弄清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需要明确的一些界限,对于我们深入地了解唯物主义的实质,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司强 《现代哲学》2023,(6):19-24
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卢卡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态度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实质是总体性辩证法从以黑格尔的观念论为基础,将自然与历史相区别的二元论,到构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尝试。只要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法就不仅仅存在于自然领域,而且必须涵盖社会和历史领域。就此而言,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并无原则性区别。卢卡奇早年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评是误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区别为基础和上层建筑,这种区别是把历史看作社会经济形态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的历史观在理论上的一个决定性的出发点、只有作这种区别,才有可能在科学上严格地、唯物主义地研究和理解社会生活。必须从唯物主义地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出发,才能从理论上说明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之间的特殊社  相似文献   

8.
学界许多学者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术语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其实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已指明"现代唯物主义"从本质上是辩证的,因此他就是该术语的原创者。从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所指涉的对象来看,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从它同其他哲学的区别来看,它是一种既有别于辩证唯心主义、更有别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包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两个部分。他并未像斯大林那样机械地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自然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而是认为一般的唯物主义认识原则和一般的辩证法则在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普遍有效。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虽然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有一定的异质性,但也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因此不宜过分夸大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历史”的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唯物主义”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了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一场“世界观”革命,还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了历史理论,从而实现了一场“历史观”革命?这个问题表明,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阐释中,隐含着两条不同的解释路径和两种不同的解释原则:一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所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路径,一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所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路径。这两条不同的解释路径和两种不同的解释原则,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和阐释马…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勾勒了资本主义大工业驱动的全球生产与社会关系时空重组过程。这既是一个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为中心的同质化空间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了内在矛盾与冲突的、不平衡发展的时空构序不断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哈维将之指认为一种"中心-外围"的传播论。但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及其再生产的总体过程来看,所谓"中心-外围"传播论的实质是一种不平衡发展的历史辩证思考,且包含了以下三个维度:作为特定生产方式历史运动前提与结果的不平衡地理发展问题,作为特定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不平衡地理发展问题,以及作为超越路径与未来可能性的不平衡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史是理论、历史-哲学和政治领域很重要的研究对象。最近几年出版了不少关于这一课题的重要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近代唯物主义历史上的辩证法倾向的兴趣日益增长。诚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杰出的直接先驱者、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创始人费尔巴哈的运气显然不佳。没有必要引证许多马克思主义作者,他们无不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看作是  相似文献   

12.
刘静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49-249
从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因受苏联日丹诺夫《在西方哲学史讨论会的讲话》的影响,哲学史研究都强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七十年代之初更强调两军对战。从历史事实来看,无论中外,哲学中确实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学派及其斗争。但是,哲学史的全部内容是否可以完备无遗地归结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呢?从现象来看,哲学史确实有人自称既非唯心主义又非唯物主义的思想家,现代更多这样的人,过去我们一概将其划归唯心主义,或称之为变相的唯心主义,是否完全恰当呢?这个问题是个当下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哲学产生于旧全球化时代。马克思所批判的“旧世界”,正是资本全球化的世界。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 ,正是对资本全球化世界的批判性反思的“世界历史观”。对“世界历史”等资本全球化本性的反思与批判的需要 ,推动着马克思从青年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走向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继而通过“实践的唯物主义”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科学把握资本全球化世界本性的基本视界。一、资本全球化 :马克思的历史地平线马克思生活在一个资本全球化时代。资本全球化造就了马克思一生的“周围感性世界”,进而决…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日丹诺夫的《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对我们的哲学史研究工作是起了影响的。日丹诺夫在发言中批评了亚历山大洛夫的哲学史定义——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发展的历史,而提出他自己的哲学史定义——“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底胚胎、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现在进行的讨论中,我们有些同志主张哲学史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另外,有些同志还是坚持哲学史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历史概念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无可争议的根本性意义①,但是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却不是无可争议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曾长期流行一种将历史与自然割裂的旧唯物主义的解释;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主体性哲学的兴起,则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将历史与自然一体化的黑格尔主义的解释。近些年来,虽然受海德格尔哲学的影响,人们将黑格尔主义涂上了生存论的色彩,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事情的实质。诚然,黑格尔的历史概念比之旧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且在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形成中起过重大作用,因而从旧唯物主义的解释转…  相似文献   

16.
序言徐敬德是十六世纪朝鲜的一位卓越的唯物主义者,他是关于“理气”理论中的唯物主义者,在朝鲜哲学史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说明本文之前,让我首先在这序言里简单地概述一下徐敬德前后时代的朝鲜哲学发展的梗概。日丹诺夫同志说:科学的哲学史“是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既然唯物主义是在与唯心主义潮流的斗争生长和发展起来的,那末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历史主客体思想发展进程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卡奇历史主客体思想发展进程评介魏小萍(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80年代以来,主体性问题随着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深入而日益突出,并由此沿着认识论领域和社会历史领域向纵深发展。《哲学动态》杂志率先发起了对历史过程主客体问题的讨论,10来年的研讨,所取得的成果是...  相似文献   

18.
旧唯物主义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及其周围的感性客体是物质的。这只是自然的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生活和历史的基础和本质,不是旧唯物主  相似文献   

19.
一众所周知,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从黑格尔走向自己的新的哲学世界观的中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但是,费尔巴哈哲学同时又是唯物主义在19世纪上半叶,经过与黑格尔唯心主义斗争之后的新发展。这一点却往往为人所忽视。而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对费尔巴哈的评价重点一直落在他改造旧哲学(包括英法唯物主义),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功绩上。  相似文献   

20.
阿尔都塞晚期以“偶然相遇”的方式对唯物主义作出了极具创新性的理解,这一思想转变集中体现在他对精神分析学的再判断之中。一方面,阿尔都塞对精神分析中的结构主义要素进行了批判,并从“偶然性”出发强调了精神分析的唯物主义特质。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推进了“相遇的唯物主义”的发展和成熟。由精神分析所体现和催化的“偶然的唯物主义”意味着对以意识哲学为代表的同一性学说的深度反思和批判,“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观”的形成则加深了对客观现实性的聚焦和关切。总体而言,阿尔都塞基于精神分析学对“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的探讨,既构成了西方当代唯物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又同时呈现出疏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性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