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心理科学》2014,(3):F0002-F0002
成都列五中学创建于1904年,创办人张培爵(字列五)。学校是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成都市首批优质教育集团。现有双林路校区(高中)、红星路校区(初中)、双桥路校区(初中)、列五书池学校(小学)、列五中学南华实验学校(民办)、成都列五中学大邑分校。  相似文献   

2.
一、办学理念策略化,提高了学校领导的决策能力 《成都列五中学三年办学规划》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统领学校教育工作,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学校教育现代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四川心理科学》2014,(22):F0004-F0004
四川成都市列五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优良办学传统和优秀办学业绩的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始建于1904年,创办人张培爵(字列五),蜀军政府都督、辛亥革命之英烈。2009年,学校成为成都市首批优质教育集团。  相似文献   

4.
校长寄语     
在列五中学诞生110周年之际,作为现任校长,我藉《亚太教育》这个窗口,首先向辛勤耕耘在列五教坛为这所学校的发展播撒智慧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5.
成都列五中学青年教师研修班,连续开办20余年,从这儿走出一批优秀校长、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列五讲坛”为是青年教师开办的讲座。本刊特选五篇讲义,以便大家管窥。  相似文献   

6.
《四川心理科学》2014,(22):159-159
领衔人: 杨新建同志现任列五中学副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学校德育、艺术、体育、卫生和安全工作。协助管理党务、人事工作。从1985年7月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初入茅庐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成都列五中学坚持“先做人,后做学问,在做学问中学会做人“的德育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做好三个层次的人:一是基础文明人,即有规则意识,尊重他人,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勇于奉献,敢于负责,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勤奋坚毅,乐观自信;  相似文献   

8.
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制度。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清真寺内的教育,而具有中国私塾教育特色,且充分凸显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 一、教育模式的"中道"精神。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创办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形式,它对于经学人才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巷深处的“巴蜀名校” 在马镇街和莹华寺街之间有一条幽长的小巷,小巷深处就是闻名遐迩、享誉巴蜀的百年名校、“辛亥革命四川策源地”——成都列五中学。  相似文献   

10.
《四川心理科学》2014,(22):81-81
2009年9月,列五中学与史迪威教科文国际交流中心合作,成立了国际交流部,始称“史迪威国际交流部”,后更名为“教科文国际交流部”,开设出国留学国际班,开展国际互访活动。  相似文献   

11.
引言 成都列五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优良办学传统、优异办学业绩的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成都市优质教育集团。它是一所百年名校,经历上百年的历史,却长盛不衰,日益焕发青春的光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和它长期以来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实际访谈和问卷调查,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主流思想、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经堂人才培养机制、汉语和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经师经生现状及经堂教育的转型、与现代教育的关系等现实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应始终坚持哈奈菲教法学的根本思想和传统,始终坚持马图里迪教义学派的根本思想和传统,始终坚持经过历代先哲、经师总结和传承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中国伊斯兰教的根本思想和传统,秉持温和适中、不偏不倚的主流思想。传统经堂教育应放眼世界、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有关学科,重视后继人才培养和地区经堂教育健康、良性的发展,巩固并完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的这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古代印度的伊斯兰如何对印度教展开的宗教融和以及伊斯兰的宽容思想做了简单的历史回顾.对于印度伊斯兰来讲,特别是与多神教的印度教徒共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因为这个原因伊斯兰思想追求着多种多样的可能性.结论是,伊斯兰思想具有一种柔软性,在与印度教的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以各种不同方式展开,在不同的时代里印度教思想对伊斯兰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共存,不但在社会、文化上而且在宗教上也是有可能的.这可以说是把印度苏菲的知识运用到了极致,而将伊斯兰的宽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且,历史事实显示出,这种宽容的精神可能将伊斯兰神学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4.
汤茂如先生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著名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先生的好友和同志。1940年至1943年期间受四川省政府委聘担任四川省立华阳中学(成都列五中学前身)校长,进行六年一贯制试验。其目的是“增进教育效率,提高教育程度”,“为升大专之青年培植良好基础”。本此,汤茂如大刀阔斧的改革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其要旨是:培养“公”“忠”“诚”“敬”之品质,树“和协”之校风,重视礼节,陶冶品行,爱生如子,重视学法指导,鼓励学生自修讨论,提倡生活即教学,“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有工农之身手”等。王誊阶先生之继任校长后,继续贯彻了这些主张,加大改革实验力度,推进学校课制改革。当时学校风气为之走振,声誉为之远扬,成为列五中学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的经学思想在其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属于外来宗教的传播,“番学”的经学教育方式并未产生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明代以前的经学是如何传承无从查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实存在的状况可以进行推断,明嘉靖时期的胡登洲之前中国已经存在一种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的方式,或许是在清真寺里。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将原一中和原五中学高中合并为现在的一中,形成了每个年级26个教学班,每个年级1500人以上,全校三个年级4700多人,是一所超大规模示范性高中。在这种形势下,学校改革管理体制,把管理重心前移,管理权下放,实行年级自主管理模式,强化了年级管理功能。下面谈一谈管理重心前移以后,三年来年级管理模式区别于以往的运作实践。  相似文献   

17.
成都列五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办学质量优秀的百年名校。如何让这所学校在现代化建设中,既保持固有特色,又添上时代的光彩,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呢?这是摆在每一个列五人面前的问题。学校教育现代化,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它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认为,教育体系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办学条件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证。为此,学校提出了“创品牌,创特色,全面实施以做人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口号,以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以学校的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推进整个教育体系(教材、教法、学法)的现代化。突出教育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即教师素质现代化和培养对象的现代化。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过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等系列国家课题为载体的学校教育科研蓬勃发展,教师学科研,爱科研,积极参与科研的热情高涨,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全校教师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学校已成为成华区教育现代化的信息窗口。另一方面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学校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教育管理的创新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益。总之,教育现代化,已逐渐成为我校一张亮丽的名牌。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开创者、传统经学的奠基人胡登洲太师诞辰500周年。胡登洲创立的经堂教育逐渐形塑了中国伊斯兰教,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数百年来,经堂教育培养了一代代本土经学人才,也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学派,  相似文献   

19.
<正>明代中后期,是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中国穆斯林学者发起的经堂教育、以儒诠经等运动,促进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会通,为伊斯兰教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实践经验。一唐宋时期,来华蕃客及后裔除少部分在官学接受教育外,其余多在专为蕃客设立的教育机构“蕃学”中学习,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7月23日至24日,"中国伊斯兰教传承与发展——先贤刘智及金陵学派思想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净觉寺召开。一、会议概况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纪念先贤刘智,弘扬伊斯兰教中正思想,传承金陵学派伊斯兰教中国化传统,展现当代爱国爱教精神",会议由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和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