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玉黍 《学海》2005,(6):174-177
本研究以南京六城区市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研究框架,探讨了市民收视民生新闻的行为与动机,发现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较信任与依赖民生新闻,但其节目参与程度较小.研究认为这部分受众收视民生新闻的原因获取人际交流的"亲切感"与社会的"尊重感",获取参与公共事务与拥有心理依靠的虚拟满足感,从而获得媒介抚慰以弥补社会心理层面上的缺失.因此本研究认为民生新闻促使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适应社会,具有促进社会阶层间的心理平衡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兴起的社会效应分析——以南京媒体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虹 《学海》2006,(6):130-134
民生新闻兴起后成为各地方媒体收视率、阅读率最高的栏目。本文以南京媒体为调查分析对象,探讨民生新闻带来的社会影响。民生新闻的诞生和兴起反映了处于社会变革中城市居民的社会心理变迁,以及在适应市场竞争中媒体功能的变化。民生新闻节目的风行,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影响,民生新闻中庸俗化、暴力化倾向不利于市民精神和文化的健康发展;在民众的传媒素质较低的情况下,不合适的负面报导使普通民众产生认知偏差,损害了城市以及政府的形象,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中的一种简缩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交通、通讯等技术迅猛发展,使人类觉得地球上的空间越来越小,人类生活自然而然地加快了节奏。新闻作为人类在当代生活中获取新信息的工具,也在默默地改变着自己的特色,以适应日益加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新闻以篇幅短小、报道及时、内容真实为基本特征,但是,这些特征已不能很充分地满足人类生活快节奏的要求,所以,新闻在写作上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这些变化中,在语言运用上最突出的总是越来越多地使用具有“数量+中心词”格式的简缩词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成为席卷世界的一股风潮.在内容上,它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新闻"软"化;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当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长期的新闻实践和革命斗争中,对新闻领域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逐渐形成了以新闻党性原则、新闻自由和新闻真实为基本内容的新闻伦理思想。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本的解读,试图深入挖掘其新闻伦理思想的源泉。这不仅对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对当代新闻实践合伦理的开展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位置和内容对网页广告效果影响的眼动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学军  宫准  杨海波  田瑾 《应用心理学》2008,14(3):208-212,219
使用TobiiT120型眼动仪,以16名大学生为被试,记录他们阅读嵌有网页广告新闻网页时的眼动注视过程,以探讨广告呈现位置、新闻内容与网页广告的相关性是否影响人们对网页广告的注视。实验采用3(广告位置:上方、中间、下方)×2(相关性:相关、不相关)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新闻内容和网页广告的相关性不影响人们对网页广告的加工;(2)对位于新闻上方和新闻中间的网页广告,被试的注视次数较多,且注视时间较长;(3)对位于新闻中间的网页广告,其再认效果优于位于新闻上方和新闻下方的广告。表明只有网页广告呈现位置这一因素影响被试对网页广告的注视。  相似文献   

7.
新的一年,民族面临着光荣和繁重的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为重点,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切入,以推动民族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为手段,以研究和解决民族方面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以促进民族和睦、社会和谐为落脚,努力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新的一年,民族面临着光荣和繁重的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为重点,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切入,以推动民族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为手段,以研究和解决民族方面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以促进民族和睦、社会和谐为落脚,努力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新闻天地杂志&;lt;决斗“神功“&;gt;出版发行的新闻发布会.在中共湖南省委的支持下,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记协等有关部门和新闻天地杂志推出了&;lt;决斗“神功“&;gt;这本刊物.这本刊物我认真看了,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我们反伪科学、反邪教斗争中一本非常重要的刊物,对我们推进同“法轮功“邪教作斗争,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法轮功“邪教本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范莹  吕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63-16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推进,英语时事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于英文时事新闻写作就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内容上和写作手法上应该保证语言的准确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本文旨在研究新闻时事新闻写作的创新训练策略,提升新闻写作的水平,为新闻报道注入更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以德治思想为主要内容,而廉政思想,则是德治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都表达了对廉政的期盼并注意采取各种措施尤其是通过法律的手段约束官吏的行为,协调官民关系。尽管古代社会官吏贪污腐化、残害民生的事情屡有发生,但也不能否认,不少思想家、政治家为了争取民心  相似文献   

12.
"民生伦理"蕴含于民生的伦理品性和伦理的民生倾向.古希腊罗马时期思想家们就融民生与伦理于一体,提出了德性的目的在于幸福生活等观点;近代西方伦理在论证如何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时,更加凸显了对民生问题的伦理反思;当代西方则把民生问题作为伦理道德的中心视界,对福利与民生、关怀与民生、生态与民生、幸福与民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思考.批判性地审视西方伦理学中的民生伦理思想对我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守朝 《美与时代》2014,(11):16-16
广场文化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为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社会历史现象。通过论述广场文化的兴起及现阶段的状况,对广场文化应具有的价值进行探讨,倡导应当把广场文化建设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在西方美学史上,一些著名的美学家曾激烈地批判过形式美,认为单讲形式美割裂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于是,以提高民生质量为目的的大规模创造美,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日益发挥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生正义的现代发生始于贫困成为社会普遍问题而进入政治法权与社会治理领域,民生从"前政治"纯粹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正义问题。这样,民生的"正义性"从社会、国家、民众的自然需要转变为政治需要,民生正义的基础也从自我所有权转变为公民的社会应得。民生正义源于市民社会但不能局限于经济领域,民生福利的私人化、利益化成为社会正义问题的症结。民生正义的"再政治化"并非意味着分配正义的否弃,民生正义要终结的是以个体化需要为基础的分配,分配正义要回溯到生产劳动的正义以及共同性需要(共享)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沈雁昕 《现代哲学》2006,7(5):46-53
笔者认为以农民民生为重要内容的惠农问题毛泽东早有论及。毛泽东的惠农思想对当前如何实现惠农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文章拟从惠农问题的重要性、惠农基本原则和惠农的措施三个方面讨论毛泽东的惠农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境遇下,许多传统媒体都纷纷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新闻传播,这无疑改变了新闻美术设计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应以时效性、简洁性、新颖性为新闻美术设计的基本原则,利用新媒体资源强化新闻图片设计,加强文字、色彩等细节的美术设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新闻美术设计,提高新闻报道的视觉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媒介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也对电视新闻的采编与传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以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为例,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在新闻的内容来源、播报形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都与正统新闻节目有着显著差异。将新闻的锐度、综艺的态度和微博的思路融合,有可能是电视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理论为主的传统新闻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不能适用于当代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新闻学”专业英语”创新性教学模式应从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新闻英语世界内容的讲授,增强新闻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情景化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认知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配备既有扎实的英语基础,也具有完备的新闻学专业理论的“跨界”型教师.以此来促进新闻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文化为背景的校园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群众文化的有效途径。以学生兴趣小组为组织形式,开展初中生教材外的学习,可以选用几何化的漫画形式衔接学校教材的漫画内容,用几何化来突破漫画的表现形式;结合漫画的表现特点,把绘画、设计中的几何美规律用来指导漫画创作;通过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几何化漫画,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