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决定的,而情感因素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要真正把情感体验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就在于致力于为学生创设一种特有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体验。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教育的初级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情感,并借助情感教育开展相应的素质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促使课堂更加有趣味性,在课堂当中应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与"课文"对话,促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对此,研究以"情"动人、以"境"导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然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1.根据课堂需求,借助"情"与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深切感受作者在文中传递出来的情感,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机械的授课,缺乏情感的投入,学生就会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缺乏对好奇心的刺激,缺乏对事对人的爱,进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加强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开发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设计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人是生活的中心,做设计必须先了解人,了解人的情感,因为归根到底是人的情感支配着人的种种行为。人们的追求和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地提升到新的层面,由单纯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已经过渡为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因此,网络界面设计在设计之初,能以情感互动作为设计出发点,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将会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几千年岁月淘洗的中国语言文字,承载着多少人们无法衡量的丰厚内容,不断向阅读它的人们展示出神秘的魅力。不同的人可以从中领略到不同的含义。人们通过不断阅读一个一个的方块字,来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中去找寻悠远的回音,安顿现实中躁动的灵魂,抒写各自理想中的梦境。它激发出人们各种各样生动的情感体验,让人们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品尝世间百般滋味,觉得这样活得才成其为一个真正的人。它帮助人类不断摆脱低级的需求,逐步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生灵。中小学的语文学习,正是起着一种美育的启蒙作用;它逐渐培养起人的审美愿望和对美好情感体验的敏  相似文献   

6.
体验,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是促进音乐教学达到至高至美境界的一种手段。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体验有着独特的优势,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并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感知体验、形象体验、情感体验、意趣体验和遐思体验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更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认识约3500个生字,1-2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700—1800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重点。识字过程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在我的识字教学课堂中,我重视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英语新课程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现状.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生成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气力:  相似文献   

9.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渴求知识的源泉。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审美能力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为了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积淀语感,感受语言魅力;积淀情感,传递美好情操;积淀文化,传承古今精粹的三点教学感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一、体验学习的认识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因此,体验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学生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七情”是情感的外壳,情感的实质是对德智体美诸方面肯定或否定的体验,情感的差异性正是由对这诸方面的需要、渴求或意向所决定。情感的基础、观察、发展和培养等,必须从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新需要和原有水平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中学主修课程,也是母语课程。语文课始终围绕着一个“情”字,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培养中学生健康情感的任务。本论文围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展开研究,分析了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可能性;系统阐释了中学语文情感教学;从而提出培养中学生健康情感的策略,以求达到中学语文教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同情心是一种社会性情感,是指个体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并体验对方情感和感受的能力。它常常表现为体谅、共鸣、关怀、亲切等心理过程。同情心与其它的心理品质形成过程一样,是在儿童与周围人的相互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什么类型的思维,其思维运行机制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一种情感思维,它既不同于以概念为中介的逻辑抽象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中介的形象思维。情感思维是以主体心理情感为反思对象的内向性思维,它是对主体心理和情感倾向的自我体验,是一种价值认识。我们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史,可以看出,情感不只是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美是人人都崇尚的一种境界,美育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当前国家要求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认为素质教育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和美育的完美结合和统一.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它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育让学生感受美,懂得鉴赏美,进而去创造美,其实,这正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学生通过对美的语言、人物形象、意境等的感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从而崇尚美,受到美的启迪,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写作技巧与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生活化作文教学是一种创新的写作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与感受生活,增强体会,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更新写作素材,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本文就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其教学优势,以方便小学语文教学更好的运用这一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语言的词源上看,音乐中的"乐(yuè)"通快乐的"乐(lè)",它们都源自于"鼓",而鼓声能够令人兴奋、情绪激昂,因此,中国文化中的音乐的原初含义有"令人振奋、快乐"的声音和人在振奋、快乐时表达这种心情的声音两层意思。后来这两层含义延伸为"动情"即激发人的情感或心理感染和"传情"或"达情"即表达人的情感。基于此,创作好的音乐作品或评判一个音乐作品的好坏,要看它是否具有"言志"、"激励人或令人振奋"、"表达情感"和"培养或锻造人的积极情感或心理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重视情感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言三冬寒”。由此可见,一句话对人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情感具有情境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气氛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应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互相作用的,教学设计可以指导课堂教学,同时,从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反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那什么是教学设计呢?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示下,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统筹安排的工作。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对一节课、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的教学进行总体规划,对其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作出科学的、合理、系统的整体性安排。教学设计有单元教学设计,有课文教学设计,有课时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的艺术性是指语文教学设计既要符合科学性、教育性,还要符合审美的要求,要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的感受和美的情感,并且这种感受和情感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而不矫揉造作的,应该是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流畅。黑格尔说:“使人感到快乐的表现必须显得是自然产生的,而同时却又像是心灵的产品,产生时无须通过自然物产生时所须通过的手段。这种对象之所以使我们欢喜,不是因为它自然,而是因为它制作得自然。”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达到这种艺术性要求,必须要做全方位的理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