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虽然不断强化职工主人翁意识教育。但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职工主人翁意识有所弱化。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职工逆反心理起的作用。这种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宣传舆论的倾斜导向是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思想原则,也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阶级路线,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始终强调和坚持这一最基本的阶级路线。但是,近几年对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讲得少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不宣传了,以致造成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混乱。这种混乱导致严重的恶果: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园,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漂亮,玩得开心,就是脾气越来越犟。你让他干啥,他偏不干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其实就是幼儿产生了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个体心理中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学龄前幼儿,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常常掺进自我意识的成份,具有选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工作者总希望说话有人听,教育能有效果。但是,应该看到,当前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一种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动机相反的逆反心理现象,使理想教育不理想,形势教育走形式,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应。而且,逆反心理的消极因素,对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齐心协力搞现代化,无疑是一种销蚀剂。那么,什么是逆反心理?这些心理在部分大学生身上有哪些主要表现?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后果怎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来有效地预防和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对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逆反心理”问题,近几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不少同志对此问题都进行了关注和探讨,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但我们认为,有些同志的研究只是经验的描述、总结或论证,未能触及“逆反心理”深层的东西;有些观点也是有待商榷的,如对“逆反心理”,定义的理解不尽深刻和周延,对其特点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其性质的分析有绝对化现象,对其如何克服有未达之意。究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在企业管理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常常给管理人员带来不快或烦恼,直接影响着管理活动的效率。因此,为了保证一个健康的管理环境,就必须对逆反心理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消除。下面就从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和消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1、好奇心作怪。人都具有好奇心,猎奇心理往往导致越是不让知道的事,越想尽快知道,越是不让干的事,越要去干。 2、由人们一般的心理特点所引起。人们都有这种心理状态:“得之弥艰,视之弥珍”。越是难以得到或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想得到它,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太令人珍惜。  相似文献   

6.
所谓“逆反心理”,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作用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越要我学、我越不学”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在差生中更为突出.学生的这种反常心理状态是怎样产生的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属于情感范畴。逆反的人,看到外界无视他或她的“自我”的独立存在,于是产生了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同阻碍他确立“自我”的外界作对的一种心理情感。这种逆反心理,在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代大学生也毫不例外。本文试就大学生中逆反心理的若干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和同志们。一、大学生中逆反心理的表现、特点及其危害大学生中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的对领导批评某种不良现象,(如随地丢酒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就是脾气越来越犟。你让他干啥,他偏不干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其实就是幼儿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个体心理中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心理活动。学龄前儿童,由于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每个人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0.
李燕  李丹  李娜  宗爱东  黄开宇 《心理科学》2007,30(3):712-715
本研究以66对17至32个月的幼儿和母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实验室情境中,幼儿在不同实验情境下对母亲的社会朝向反应,并探讨了幼儿社会朝向行为的功能以及母亲的行为对幼儿社会朝向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多数幼儿在实验中都表现出了至少一次的社会朝向反应,社会朝向反应的发生是酱遍的;(2)在不同情境中,幼儿的社会朝向反应不同,在积极的情境中,社会朝向反应有分享情绪经历的功能;在抗拒诱惑的任务中,社会朝向行为与获得支持有关;(3)母亲对情境的非信息性反应对幼儿的社会朝向行为有影响,社会朝向是幼儿对社会情境的适应性行为,对这种非语言的情感交流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究幼儿情绪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不仅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人中有,而且在各项不同的工作中也存在。但过去却忽视了关于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逆反心理问题的研究,以致使相当一部分从事选拔于部工作的同志至今还没认识到逆反心理对选拔干部工作所造成的消极影响,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加强对逆反心理的研究、分析其表现特点及产生原因,探讨其预防、消除的方法和措施,对选准用好领导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感。我们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要培养与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善于抓住幼儿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加以巩固、发展,成为他们终生的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高峰时期在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在思维形式上,它往往具有求异和创新的特点,这正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但是,逆反心理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主流化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更注意对其消极影响的防范,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民族之魂,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也深知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结合幼儿思维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进入大班后的孩子,他们对技能的掌握越来越强,对事物也有了更强的自主意识,因此,让幼儿在晨间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叫逆反心理目前心理学界对逆反心理持有不同说法:①逆反心理是对一种主张、观点持相反的对立的论调和看法;②逆反心理是对某一人物和事件的宣传持有戒心、对立和反感情绪;③逆反心理是对方产生同当事人的意志愿望相对立的一种心理状态,或者说是与人的愿望相反的一种心理状态;④逆反心理是一种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⑤逆反心理是对某一事件的处理(批评或惩处)引起周围人们对被处理者的同情、支持,而对处理者的抵触、反感、对立情绪,有的表示同情,有的不服,有的公开为之辩护,等等。  相似文献   

16.
“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弛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孩子的普遍问题,主要特征表现于独立意向的盲目性和突出自我。导致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异时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自身发展原因,也有青少年与上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代沟、学校教育中的不足等客观原因。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本文从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实质出发,探讨了造成逆反心理的几大因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林文瑞 《心理科学》2006,29(5):1230-1233
小学生学习中出现逆反心理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了解引发小学生学习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对克服小学生逆反心理,提高学习效率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发现取消感兴趣的活动、过度要求、剥夺自主性,厌倦情绪都会明显引发小学生学习中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与正确思想和行为准则、规范反向的思想意识。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抗体,既有碍于培养“四有”新人,又有碍于青年的成长进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常感到棘手的问题。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条件。主观因素是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政治素质差,缺乏理想和信念,不注意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放松思想改造,政治头脑简单;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没有辩证的、全面的观点,主观片面,目光短浅;对共产主义理  相似文献   

20.
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全球经济活动正在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学者和政治家敏感地预言说: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里,我们想追问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这个时代?应该如何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