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职业问题边境对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等各个层面带来了许多的影响,因此,探讨教师的职业问题边境,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教师职业边境的墓本特征及影响的基础上,浅略探讨了教师职业问题边境的成因,并提出了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的主题编制问卷,前后共对912名中小学教师施测.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自编的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问卷,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本研究对象的教师,其职业活动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存在性别、学历、职称和学科的差异,但与班主任工作、行政职务和学校性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刘晖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3):109-113,126
教师职业倦怠是职业倦怠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的一种外表和内心的困惑、身心疲惫、教学不专心等现象,不但对教师自身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对学生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河西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只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对开展这一工作的重要责任者——教师的心理健康却未给予足够重视。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一方面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丽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5.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方面。教师职业倦怠的起因很多,除个人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超量工作、缺乏调节、缺乏奖赏、人际关系障碍、公平缺失和价值冲突等,研究者认为教会教师应对倦怠的策略是缓解倦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733名免费师范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测量法,考察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的满意度、所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及其师范生从教动机与职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从教动机在政策满意度、教师支持与职业认同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师范生在政策满意度、从教动机上存在年级差异,在职业认同上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2)政策满意度、教师支持、从教动机与职业认同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政策满意度与教师支持对职业认同的直接效应显著,从教动机在政策满意度与职业认同之间、教师支持与职业认同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从教动机对政策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对教师支持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围绕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方面.教师职业倦怠的起因很多,除个人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超量工作、缺乏调节、缺乏奖赏、人际关系障碍、公平缺失和价值冲突等,研究者认为教会教师应对倦怠的策略是缓解倦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与教师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业压力、挫折、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性格等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我们要更加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研课题必须立足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只有立足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教育科研,才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应为的。教育改革已赋予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责任,并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之菲 《心理科学》2005,28(3):723-726
本研究是在了解新课程背景所倡导的教师角色的基础上,对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状况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教师在职业角色认同上可以分两个组:“高认同组”和“一般认同组”。在调查的十个教师职业角色中,“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处于角色认同排序的前三位,“教师是专家”、“教师是教育家”、“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处于排序的后三位,其余“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学生的心理顾问”;“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和“教师是学者”居中。教师所处的学校类型、教师性别和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在职业角色认同上有非常显著和显著的差异。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要高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又高于高中教师。女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要高于男教师。学校行政领导的职业角色认同要高于普通教师。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的一个永恒话题,它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实现的。师生关系可以分为四大类:民主型、制度型、权威型、放任型。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教师作为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人,其社会价值在于传递和创造社会主流文化,是社会文明的代言人和传播者。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数量上基本能够满足教育发展现状,关键是教师的质量需要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世界上有多少美好的词语赞美教师职业的崇高,有多少动听的诗篇歌颂教师职业的伟大,歌颂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赞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社会给予教师这样闪光的称谓,作为教师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回馈社会呢?如何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人类的工程师呢?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生命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然而,作为生命与教育双重视角的完美融合的生命教育在其理论研究一片繁荣之际,实践层面却刚刚起步,深层次的研究和推进步面临严峻挑战。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我国目前扭曲的教育目标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生命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偏差有关。故本研究提出在生命教育课程开设、专业化教师培养方面做出建设性努力,并重视家庭、社会等环境在生命教育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形成教育合力,促使生命教育步入“正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广大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教师在创新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逐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位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深化,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研究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焦点,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已成为实现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同时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也对高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当前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现状及其出现问题的原因,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反思师范生教学技能提高的对策,为此应该在更新教学技能培训观念,整合教学实践资源,建立通畅的多项技能互动机制,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加以思考,以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7.
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多层变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9所学校的370名小学教师,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在个体和组织的不同层面上对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教师集体效能越高,情感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和人格解体的得分就越低;校长越关心人,教师的人格解体得分就越高;(2)教师集体效能越高或校长越关心工作,则教师效能对情感衰竭的负向作用就越弱;而校长越关心人,则教师效能对情感衰竭的负向作用就越强;(3)教师集体效能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不因教师性别和教龄的不同而不同,但校长领导行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却出现了性别和教龄的差异:关心工作导致了女性的个人成就感更低,对改善高教龄教师的低个人成就感更为有利,而关心人对改善低教龄教师的成就感、人格解体的帮助更大。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教师的每一个细小的行为。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来启迪学生。加强学习,提高科研意识,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施教,才称其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卡氏16PF对71例高师学生人格特征与中小学教师职业人格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高师学生具有乐群外向、聪慧、积极独立、轻松兴奋、思想开放、敢于创新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又存在着缺乏恒心、固执、自律性较差等人格上的不足;A、E、F、H、Q4这5个人格因素,男女生差异显;71例高师学生的人格特征与中小学教师职业人格特征比较,适应有29例。要培养出胜任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新型教师,应重视对高师学生教师职业人格特征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进行中小学心理适应性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的过程,只要教师从学生心理角度去研究问题,找出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持之以恒,就会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实践表明,只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习,就会激发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给予科学的教育方法,就会使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毅力,提高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