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就是兴趣.故事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更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语言的认知特点.通过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情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常被我们小学英语教师采用,名曰“故事教学”.  相似文献   

2.
一、趣味课堂,快乐成长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音乐学习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审美情趣,产生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渴求知识的源泉。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估算是一种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的口算,它不需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是直接通过大脑简化思维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估算出大概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估算的次数远远大于需精确计算的次数。例如:超市老板可根据每天或每季度营业额,就能估算一年的总收入。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十分必要。一、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估算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估算练习产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有效、灵活地利用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实现多元信息性与人文性的碰撞,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提高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扎实有序、生动活泼、长足长远的发展。一、声像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6.
<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可以激发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困难,不断创新。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任何创造性成果都是在个体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7.
《论语·八佾篇》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历来有两种解释:一为,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一为,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解决这种疑难从句法结构入手,是正确的办法。先秦与此相关的句子,有三种结构:前两种是,"NP+不如+NP"结构和它的变式"(VP+)不如+VP"结构,前者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后者如: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第三种是,"NP+不如+NP+之+VP"结构,如: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我们认为,"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是特殊的"NP+不如+NP"结构,它与"NP+不如+NP+之+VP"结构似同而实异:"夷狄之有君"对应的是整个"诸夏之亡(君)",而"纣之不善"对应的是"是";即,前者对应的包括"之+VP"(之亡)而后者不包括它(之甚)。先秦两汉典籍中存在的诸如"星之昭昭,不如月之噎噎"一类句子也能证成此说。  相似文献   

8.
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是教师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熟悉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利用大学新生对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从理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入手,把当前的学习同学生的实际及学生未来的职业相联系,并有效地利用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及影响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影响学生,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学习科学化知识的社会要求自觉的内化成为自身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罗静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19-119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特别是真对三年级刚刚起步学习英语的小学生有一套好的学习英语方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内涵必须把握三个基本的维度:对文化传统的自觉,这是认识和观照自我的过程;对全球化的文化影响力的自觉,这是经由认识他者而反观自我的过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之特殊矛盾的自觉,这是对中国文化发展理想的实践审视。  相似文献   

11.
关于儒家与道家的关系问题,学者多有不同见解,或强调二者精神之不同,或强调二 者之互补,或争辩儒道二者孰为主流。本文通过孔子之仁的观念和老子之自然的观念试图说明儒道 两家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 孔子强调仁者安仁,为仁由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固然是强调仁的内在 意义,但同时也透露了儒家道德实践中的自然的原则,即自然的道德流露高于勉强的或有意的道德 行为,而这一点恰好与老子所强调的自然的价值相一致。笔者曾论证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是自然而 然的原则,儒家在道德实践这一中心课题上也是承认自然高于人为做作的。在这方面,儒家与道家 的精神是相通的。论者常认为道家是反对儒家伦理的,据笔者考察,老子并非一概反对儒家道德,只 是反对强制的或虚伪的道德表现。道家的自然原则为儒家的道德原则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标准,为儒家道德原则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润滑剂。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学好知识,关键就在于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只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难、累,反而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会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老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勤于学习。  相似文献   

13.
佛言祖语     
《法音》1993,(8)
虽诵一千言,若无义理者, 不如一义语,闻已得寂静。虽诵千句偈,若无义理者, 不如一句偈,闻已得寂静。彼诵百句偈,若无义理者, 不如一法句,闻已得寂静。彼于战场上,虽胜百万人; 未若克己者,战士之最上!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节制。天神乾闼婆,魔王并梵天,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新教育观即相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当代素质教育观。它包涵了“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的新教师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新教学观和“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新学生观三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口头教学语言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及影响 英语教师在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时要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的欲望。高中英语教师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很多中学生的厌学情绪,他们很多人不愿意学英语,抱着学也学不懂,不如不学的态度去应付英语课。在这种背景下,兴趣激发显得尤其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教学语言不朝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向努力,英语语言的教学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6.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主要是一种道德要求,其要义是要求我国社会各界自觉热爱中华文化,自觉敬畏中华文化,自觉践行中华文化蕴含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对中华文化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激荡的复杂局面中,中华民族既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自身在历史上形成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也应该心系世界、心系人类,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积极贡献力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主要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应该充分张扬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应该坚决挺立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应该理直气壮展现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应该共同遵循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一极其重要的道德要求,既不能做唯我独尊的中华文化中心主义者,也不能做崇洋媚外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学习无畏(intellectual risk-taking)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尝试、不怕失败,这种品质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创造力发展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自我报告式调查问卷,对南方某省方便取样的四所学校的757名四、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探究教师自主支持与学生科学学习无畏的关系,以及科学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无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生感受到的教师自主支持越多,越可能在科学学习中勇于尝试、不怕失败;(2)在教师自主支持与学生科学学习无畏之间的关系中,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起完全中介作用。即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可能通过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无畏水平。  相似文献   

18.
姚中秋 《现代哲学》2015,(3):96-106
学界对孙中山先生与儒家思想间的关系已有一定讨论。然仅从儒学立论,远不足以把握孙中山思想之历史意义。迭经挫折而深思熟虑之后,因为独特的身份担当意识,形成清晰而坚定的道统自觉,方为晚年孙中山先生思想中之最为突出者。本文尝试从孙中山革命-建国-立宪者的特殊身份,索解中山先生之道统自觉,略述此一自觉之文化、政治后果,并探讨此一道统成就其现代肉身之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觉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利于做好各项工作。为此,逻辑课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兴趣是人们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是求知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某一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学好这门课  相似文献   

20.
老君说百病     
老君说百病老君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有。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为无益,故不肯为,以小恶为无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