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子活动是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种特殊活动,它通过父母亲昵地与孩子接触,让孩子主宰活动过程,使孩子感到有趣、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展身心。家园互动亲子活动,是由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一种特殊的亲子活动。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孩子能表现出语言文明,举止有礼,能够和伙伴友好相处,能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等等。但是也有很多孩子显得淘气、行为习惯差。这当中有诸多的原因,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出在幼儿园和家庭的脱节上。这种脱节致使教育失去一致性,最终导致教育的零效果甚至是负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家园互动促进本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家园     
陈南耀 《天风》2009,(5):60-60
家,是生长爱的园地!所以称"家园". 在这个园地里,浓浓的亲情是松软肥沃的土壤,感情的流露是涓涓的细流;爱心所发出的光芒如同暖洋洋的阳光.在这个园里,播种的是爱心,耕耘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幸福. 家,就是生长爱的园地!没有爱的家,好像天空没有太阳,阴冷可怕,犹如菜汤里没有盐巴,淡而无味,又似旱地少了雨水,绝迹绿色.如果少了爱,等于少了家庭黏合剂,这家将是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4.
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亲子互动研究是从父母与儿童互动的角度来研究父母与儿童的交往行为,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从亲子互动影响因素和亲子互动与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关系两个方面介绍了亲子互动的有关研究,同时又从有缺陷儿童的亲子互动和父亲在亲子互动中的作用介绍了亲子互动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电子图画书阅读是儿童使用数字媒体的重要内容。相比纸质图画书,互动是电子图画书最重要的特征,而词典互动则是电子图画书中最常见的互动特征之一。本文从阅读参与度、词汇习得和阅读理解三个方面,梳理和总结词典互动对儿童电子图画书阅读的影响。梳理已有研究可见:(1)在阅读参与度上,词典互动让电子图画书有着与纸质书相似的阅读效果,但未能表现出明显优势,未来研究可能需要进一步结合诸如眼动、生物反馈仪等手段对阅读参与度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估;(2)在词汇习得上,有词典互动的电子图画书能够提供类似成人伴读纸质书时的词汇互动与指导效果。与无词典互动的电子图画书相比,词典互动能显著促进儿童的词汇习得。动态词典互动,尤其是在呈现目标词文本的动态词典互动中,儿童的词汇习得水平更高。词典互动能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词汇习得,但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已有词汇能力的儿童,其效果仍有争议;(3)在阅读理解上,词典互动的作用仍不够明确,这可能与研究设计、阅读理解的测量方法不同有关。未来研究可从阅读内容的难度与类型、词典互动的方式与水平、儿童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一步探究词典互动的作用,并探讨词典互动影响儿童电子图画书阅读的认知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6.
郭力平  郝俊  朱文佳 《心理科学》2012,35(4):882-888
本研究采用表征理解任务和规则学习任务,通过比较真人互动、视频拟互动和视频非互动三种条件下年幼儿童的学习效果,考察拟互动在2-5岁儿童视频学习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岁儿童的视频学习存在视频缺陷现象,2.5岁到5岁儿童的拟社会互动视频学习效果明显,优于非互动视频学习,与真人互动学习相当。2.5岁至4.5岁是拟互动视频学习的最佳年龄。  相似文献   

7.
从角色的角度关注,互动一直是社会学的传统之一,但由于网络人际互动的特殊性,我们应该谨慎地思考角色理论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适宜性。电子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符号化特性,使得交往双方都以ID出场,这是网络人际互动与现实人际互动的最大区别。而现有的研究都理所当然地用角色理论来解释电子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并认为ID便是个体的虚拟身份,同时也是个体在网络中要扮演的角色,而事实上,电子网络空间中互动的个体是去角色的。因此,我们应该在电子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本质的基础上,寻求更有效地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刘祖云  范虹珏 《学海》2014,(6):16-22
观察中国城镇化的展开可以选择"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中国城镇化互动展开的社会情境有知识情境、历史情境与政治情境三个方面,它们影响甚至左右着中国城镇化的社会互动行为。中国城镇化的社会互动过程有三个关键环节,即政治宣示、社会响应与知识联盟的形成。城镇化问题上的学术互动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还有不同观点的争论与分歧,其中,学术会议作为一种互动仪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模拟情境中工作团队成员互动过程的初步研究及其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雪峰  张志学 《心理学报》2005,37(2):253-259
团队已经成为当今许多组织中的主要工作方式。已有文献虽然表明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对于团队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但却缺乏测量团队成员互动的量表。本研究在了解影响团队绩效的互动因素基础上,编制出一个测量工作团队互动过程的量表。该测验将团队互动分为结构和人际两个维度,分别包括五个和四个题目。测验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用作测量团队互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以大脑组织中的血容和血氧为信息载体,通过测量大脑皮层中血容和血氧的分布和变化情况来了解局部脑活动的技术手段。近年来该技术在双脑研究非言语互动、言语互动、混合互动等社会互动脑机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更清晰地揭示自然情境中社会互动的神经机制,未来尚需进一步改进近红外光谱技术本身,开发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细化互动任务类型,丰富完善实验范式,促进多种脑成像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针对营利性组织中人际交往中互动公正的因素结构展开研究,通过实证调研、数据分析得出互动公正的二维结构,即尊重与认可、解释和领导方式,同时提出互动公正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成晓君  刘美焕  潘亚峰 《心理学报》2022,54(11):1391-1402
采用基于近红外脑成像的超扫描技术, 考察了责任共担(即共同承担决策结果)对个体(专家和新手)的互动决策获益(即互动决策后个体的能力提升)的影响及脑机制。结果显示, 相比于非责任共担, 责任共担条件下新手的互动决策获益更高, 其与互动同伴在额极区域存在增强的脑间活动同步性; 并且, 额极的脑间活动同步性可预测新手的互动决策获益。综上, 责任共担可以有效促进新手的互动决策获益, 额极脑间活动同步性可能是潜在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儿童教育的现代社会,互动玩具无疑是市场上倍受家长与儿童青睐的玩具类型。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也是不同设计师与生产商争相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中其所涉及到的不同要素对产品最终效果与销售影响巨大。无论是显而易见的互动要素、安全要素以及人的要素,还是相对专业的技术要素与审美要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讨的,目的是为现代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绝对彼岸”是人们对自身终极归宿之境的理想化描述,它系于宗教,且在不同宗教中有不同的应然性定位.在藏地社会,绝对彼岸不仅是信仰者践行宗教教义的指导力量,还是结构区域社会家园意识的精神源泉.其对家园建构的意义,对转型中国修补在现代进程中屡受破损的精神家园有深刻的启示性和现实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15.
团队互动过程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队的特性在于成员间有相互作用,团队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成员间的互动过程。文章从团队互动的视角概览了新近有关研究。概括出:(1)团队互动过程的行为要素,包括沟通、协调、相互支持、冲突、领导行为、目标行为等;(2)伴随互动过程涌现的情感状态及互动风格;(3)团队互动的测评;(4)团队互动培训。提出进一步研究有待加强直接以团队互动过程为对象,建构高效团队互动的核心模型等。  相似文献   

16.
王益文  张振  张蔚  黄亮  郭丰波  原胜 《心理学报》2014,46(12):1850-1859
群际互动是社会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的行为研究表明个体参与群际互动时, 互动对象的群体身份会影响其心理加工和行为决策。但目前关于群体身份如何影响公平加工的动态时间过程尚不清楚。为了研究群体身份对最后通牒任务(Ultimatum Game, UG)中反应者公平关注的影响, 15名健康成人作为反应者与组内和组外提议者进行UG博弈, 提议包括极端不公平、中等不公平或公平提议三种。事件相关电位结果发现, 组外互动时公平提议和中等不公平提议比极端不公平提议诱发更负的AN1, 组内互动时不同提议诱发的AN1无显著差异。来自组内成员的中等和极端不公平提议比公平提议引起更负的内侧额叶负波(MFN), 但来自组外成员的不同提议则没有导致MFN波幅的变化。这些结果表明在群体互动情境下, 互动成员的群体身份能够影响个体的早期注意资源分配和公平关注加工。  相似文献   

17.
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是指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审视、双向批判、双向参与。这一问题对儒学言 ,是能否在当代社会生存与发展和如何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对当代社会言 ,是如何汲取儒家的智慧走向人文化成的问题。双向互动不是封闭的静态系统 ,而是动态的开放系统 ,重不在互动的效果 ,而是互动的过程。儒学借助与当代社会的互动而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 ,当代社会因儒学的参与而更加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一.课题的来源。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研究的范围 1.来源:“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改下,再三强调高效课堂,“互动教学法”,就是高效课堂背景下重要模式,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互动教学法”研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超扫描技术可同时记录多名被试在同一认知活动中的脑活动,并通过分析脑间活动同步及其与行为指标间的关系描述社会互动的群体脑机制。本文总结了近十多年超扫描研究在合作与竞争、动作和行为同步、人际交流等领域的成果,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指出脑间活动同步可刻画社会互动中感觉运动、思维决策以及信息传递等三大层面上的互动情况,可能成为社会互动活动的神经标记,并阐述了超扫描技术研究的局限性及其研究展望与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20.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民间游戏,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行为不断改善,不少教师也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游戏的有效性。但在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还显得很消极和被动。那么,在幼儿园活动中,该如何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