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文词、汉字词、早期文字和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积家  王娟  刘鸣 《心理学报》2011,43(4):347-363
采用四种任务考察英文词、汉字词、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在知觉加工和语言加工中的特点, 揭示不同类型符号的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考察符号在知觉加工和语义加工中的特点; 实验2考察符号在命名与分类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符号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中表现不同。符号相似的顺序与文字演化的顺序一致。(2)不同类型符号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英文词和汉字词的命名快于分类, 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的分类快于命名。(3)无论是命名还是分类, 对汉字词和图画的反应均快于对东巴文和甲骨文的反应。对英文词命名快于对甲骨文和东巴文命名, 对英文词分类慢于对东巴文分类。(4)英文词、汉字词和图画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英文词、汉字词命名快于对图画命名, 对图画分类快于对英文词、汉字词分类。甲骨文和东巴文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甲骨文命名快于对东巴文命名, 对东巴文分类快于对甲骨文分类。所以如此, 既与符号的外形特征和区别性特征有关, 又与符号记录语言的方式以及对符号的熟悉度有关。研究结果为确定文字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及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性质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而人类的服饰又是文化中很灿烂的一部分。衣服从最初的用于御寒很快演变为一种实用性很强,又兼具其它多种职能的文化现象。祖先们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经过蒙昧、野蛮缓缓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从简单的树叶蔽身到今天的衣饰繁多,服饰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义。人类在各自的土地上,根据当地的风土和目的,制作了种种服饰。如居住于寒冷地区的人,靠多穿衣服来提高自己的御寒能力;热带及湿润地带的居民多裸露…  相似文献   

3.
中国汉字具有丰富的空间表现形式,当代景观设计师应该对其再认识和再利用。汉字元素中蕴含的形式美、意象美和表现形式,以及其独具民族特色的审美思维,恰恰是现代景观设计中所缺乏的,应值得借鉴和发扬。目前学术界对汉字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以下的研究内容对于探究汉字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关系上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探究汉字元素所特有的中国文化内涵,而这种内涵正是创造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独特性的智慧所在。因此研究如何将中国的汉字元素更好的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目的是为了使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既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演变,同时又保留传统文化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儿童早期的文字意识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最重要的两个预测变量之一,在幼儿时期表现为对文字的关注。研究以121名4-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TobiiT60眼动仪记录幼儿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对文字注视的眼动。结果发现:1.幼儿在自主阅读情境下仍然首先关注图画、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关注图画,自主阅读情境中幼儿对文字的注视时间比例和注视次数比例远高于亲子阅读情境中的比例。2.年龄和文字面积是幼儿图画书自主阅读中文字注视的核心影响因素,幼儿对文字的注视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文字面积通过年龄对幼儿的文字注视起作用。3.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经历了从图画到文字的发展过程,学前末期,幼儿逐渐成为一个初步的文字阅读者。  相似文献   

5.
浅论汉字图形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勇 《美与时代》2007,(12):102-104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源于图画与图符,具有图形特征.它以记号图形、象形文字为基础,进而发展成为了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文字系统.  相似文献   

6.
图形本是最古老的文字的记载传播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传播似乎又走成了一个螺旋式的曲线,由图画到简化的文字,然后又从文字走向了当今的“读图时代”。“画语传播”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人类的行为模式、思考方式及审美观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带给大众传播的不仅仅是冲击,还有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少利 《美与时代》2004,(10):42-43
一、创意贯穿汉字的发展过程 文字的创造和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在人类社会中,文字的起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信息交流的载体.汉代著名文学家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序曰:"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解释了汉字的由来,认为汉字是古人从自然万物中"博采众美"而抽象概括形成的一种标识符号.汉字产生的开端具有形象的依据性,因而其造型反映它所包含的信息和意念,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本质美尽显其中.  相似文献   

8.
传播是万物从出现到被认知的唯一途径。女书作为一种文字,受制于地域及自身因素的影响,熟知的人不多。作为一种文字,女书虽有汉字的影子,但又不同于汉字,其不仅独具自身的艺术价值,而且更是集汉字书法的美学价值于一身。因此,对女书艺术传播应区别于传统的文字传播方式,要注重从女书的形、女书的载体角度研究,同时要结合与女书相伴而生的女书习俗。通过研究女书和女书文化更深刻地认识当地的社会历史环境,挖掘其蕴涵的文化内涵,从艺术的角度,创造各种形式的女书艺术形体,为女书的传播开辟一条精准的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9.
撒种与收割     
镜天 《天风》2004,(6):12-13
经文:箴11:18,22:8 在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生活景象中,有着太多太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图画。而撒种与收割的景象当然不能不算是这诸多图画中的佳作了。无论是落后的乡村里,村民拿着簸箕原始手撒式的播种,还是高科技农庄里开着飞机现代式的播种,二者皆是佳美的图画,美就美在撒种给予人以无限的期盼。不论是手里拿镰刀,脖子挂汗巾,弯背拱腰汗流浃背地收割,或是手握方向盘,舒坐驾仓中,怡然自得地收割,依然是美不胜收,因为收割不但给人以供给的保证,更是给人以巨大的成就感,这就是撒种与收割之所以为美的最大缘由。我想,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耶稣如此乐意用这幅图画来阐明天国真道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10.
幼儿对文字的关注是内化文字形式和功能(文字意识)的基本途径,如何有效提高年幼儿童对文字的关注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本研究以54名2~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记录和分析幼儿在自读、伴读和指读三种方式下阅读图画书的眼动行为。结果发现:1)自读和伴读方式下,2~3岁幼儿对文字和图画的关注具有相同的眼动模式,并且对文字的关注程度均较低;2)指读可显著提高幼儿对文字的关注频率,同时对文字注视时间、次数以及关注速度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3)对图画的整体分析显示,指读与伴读/自读方式之间的眼动模式差异不显著;而进一步对图画的局部分析表明:指读不影响幼儿图画关注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指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年幼儿童对文字的关注,同时动态手势也不抢占儿童阅读图画的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11.
王旖旎  李欣 《美与时代》2013,(11):55-55
对字体图形的深入研究,是创作的前提,一部出色作品的产生是建于对其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深入探索与研究之上的,几千年的汉字历史源远流长,它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万事万物。而汉字字体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要从它的“形”谈起,汉字字体的形态起源于图形,图形先是以一种符号出现,经过了千年的历史传承演变,形成了汉字,最终汉字形成了它绝无仅有的强大体系。文字是人类记录历史的一项视觉符号,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字已经变的多元化,不再是简单孤立的线段,而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递媒介,它可以让人们懂得未知的事物,也可以完整的表达出人的情感,无论人类对事物具有一种怎样的认知、感悟与理解,文字都可以作为一种最简单明了的工具,让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家居装饰自始至终都与人们对美的追求密不可分.从上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常常借助装饰来美化自己的生存环境,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日常实用的器物中进行了装饰,例如在陶器上做动物形象和火形,水形纹饰,在锅灶上画出鱼和藕等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以笔墨的形式通过汉字书写来实现信息传递与交流,将汉字符号和特有的韵律融合起来表现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实现物质和精神统一的艺术实践。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中国书法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不管从历史的演变角度还是从其所处的传播角度,书法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演变到今天的楷书、隶书、行书等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因其特有的时代背景而愈发璀璨夺目。中国书法从殷商至东汉三国的萌芽时期直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明朗时期,都在快速地发展着。尤其是到了唐代,中国书法的发展到达了鼎盛时期。唐代书法的盛况多与唐朝各方面的发展有关。从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进行探究,旨在通过这些探究使得中国书法在信息化和科技化的现代能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义符研究是汉字研究中最具特色的领域之一。作为汉字的重要构字部件,义符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关注。语言学对于义符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当代语言学家多从质的角度和计算层面来探讨义符的种类、表义性、表义度和构字频率。认知心理学家多从亚词汇加工的角度探究义符对汉字词的识别、语义提取、语法分类和知觉加工的影响,探讨义符的主观熟悉性、位置、家族大小和一致性的作用。在研究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数个义符参与汉字认知加工的模型——"两个网络系统模型"、"汉字词与图片命名与分类的综合模型"、"义符在词汇通达中表征和加工的综合模型"和"义符影响形声字加工的调节模型"。模型统合了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形声字认知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未来,义符研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速示条件下汉字结构对中小学生识别字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示条件下汉字结构对中小学生识别字形的影响龚雨玲,陈新良(湖南体育学院体育系)1前言汉字是我国的主要文字,对汉字进行研究曾引起了多方学者的注意。心理学者研究汉字,则是本世纪的事。汉字心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汉字进行研究。在汉字心理研究中,字形的辨认与...  相似文献   

16.
汉字的原始雏形是图画,汉字不只是交流信息的语言符号,更是被作为颇具独特品味的艺术品而大放异彩。从符号学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在现代图形设计中我们要懂得怎样利用汉字,怎样充分运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现代图形。在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图形设计的表现性思维,这样汉字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文字是词的书写形式。汉语的词有的是用一个汉字来书写,如“人”、“山”、“水”、“地”、“大”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一般称作单音词(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字义就是词义。但是现代汉语词更多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书写。因为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词占绝对优势,多音词也在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字义和词义就不一致了。常用的汉字大约有五六千个,而常用词却多得多。  相似文献   

18.
杨洁 《美与时代》2016,(4):93-95
交互设计,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通过产品和服务为媒介创建新用户体验时,有着超越现实的艺术感染力和颠覆传统的操控体验方式。以汉语言文字(即汉字)为题材的设计应用和研究多见于传统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其独特的艺术属性值得探究。身处人机共栖的社会,汉语言文字传播中的交互设计应用愈加广泛,其艺术属性也将随之不断变化延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汉字交互设计的传播形式拓展了汉字信息设计原则;二、汉字交互设计的视听语言丰富了汉字美的诠释;三、汉字交互设计的操控感架构了数字世界虚拟与现实的映射;四、汉字交互设计的艺术本质是对人类交流方式的探索;五、汉字交互设计的表现形式引发的关于交互艺术风格的思索。  相似文献   

19.
汉字·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曹念明,陆昭天语言文字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因素。而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其特殊的、比其他文字更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汉字有形、音、义多种要素,而非单纯的起表音的作用,这样,它就能克服各种方言的语音差异,超越时空局限,成为全民族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这从外延方面说明了汉字的巨大凝聚力。2、由汉字特有的文化内涵影响形成的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是构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深层文化基因。第一,汉字是从本族先民的原始图画、图画文字直接发展、演变而来的,始终保持着象形、表意的因素。西方拼音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能指(文字)与所指(指称对象)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必然性的联系,而是纯粹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关系。因而,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主客体分离的、抽象的;他们习惯于超越主体、甚至超越客观现实,对“彼岸世界”(天堂)永恒幸福的追求远比对现实幸福的追求更为强烈。而汉字始终没有完全脱离指称对象的形态特性,能指(文字)与所指(指称对象)之间保持着自然的,有意义的联系,主体与客体未曾截然分离,因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主客体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是不脱离具体事物,而体现为一种强烈的“务实”精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汉字学习的三种方式—只学习汉字、结合图画学习汉字、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对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影响。实验1采用再认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外显记忆的影响, 分为学习、干扰、即时测试和延迟测试4个阶段。80名幼儿被分配进汉字组、东巴文组、东巴文-汉字组和图画-汉字组, 并接受统一的教学指导语。结果表明, 无论是即时测试还是延迟测试, 东巴文-汉字组的再认成绩均显著好于图画-汉字组和汉字组; 即时测试的再认成绩均好于延迟测试; 名词的再认成绩均好于动词。实验2采用偏好判断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内隐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 无论是即时测试 还是延时测试, 东巴文-汉字组的内隐启动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各组; 即时测试与延迟测试的内隐启动量无显著差异; 名词的内隐启动量显著大于动词。整个研究表明, 东巴文对幼儿的汉字字形记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如此, 既与东巴文的象形和表意性质有关, 也与东巴文与汉字的结构相似有关, 还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