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的一年里,“虎妈狼爸”的“兽性教育”一度引发华人“教子方式”的大讨论。新年伊始,“虎妈狼爸”之余音绕梁,“鹰爸”又在这个略带阴冷的春天里,以“雪中裸跑”的训子方式,震撼着每一个华人家长脆弱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说有什么问题让天下父母最困扰的话,那就是该用什么方式来教育孩子了。在中国,压力教育是有文化传统的,例如谚语“井没有压力不喷油,人没有压力轻飘飘”,讲的就是人要有压力才有动力。再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讲的是人要经历磨练和挫折才能成才。还有谚语“不管不成材,不打不成器”,讲的是严加管教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现在很多虎妈虎爸奉行的就是压力式教育,父母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独立后华人民族精神与凝聚力异化的个案分析新加坡共和国教育部杨瑞文新加坡共和国自1965年独立以来,因3百万人口中有75%是华人,有人戏称为第三中国。因26年来各种族杂处,又继承了英殖民政府官僚体制,英语为唯一共同行政语,华校消失,遂形成“受英文教育者”与“受华文教育者”(包括老一辈华族移民),在华族精神文化上与民族凝聚力上分裂、割绝与对立的文化现象。一小部分受英文教育者要全盘西化,学英语,用刀叉,吃西餐,唾弃华人母族精神传统,反对华人语言文化,提出“新加坡华人非华人”,应成为“世界公民”的论调。他们崇尚英美生活方式,认同西方价值观,宣扬“文化”。另一方面,受华文教育者,包括老一辈移民却热爱华族优良传统,维护华人语言文化的传承。他们卑视异化了的华人,批评他们“变种”,不爱国,数典忘祖,成为“无根异类”。此情势发展至今年,益形尖锐化,在报章上互相攻讦,批评,互伤感情。华族精神与凝聚力至此被异化、分化而削弱、变异。新加坡华人产生这种分裂、异化的现象,正反映出200年来受到西方势力与文化冲击的结果。新加坡独立后,华人从同质的社会与文化,转变为异质、多元的社会与文化,其原因有:①英殖民及亚细安政治上的影响;②经  相似文献   

4.
青云亭为明清之际马六甲华人领袖“甲必丹”所创建,兼具华人神庙与治理华人事务官署的双重功能;而《六十甲子灵签》是青云亭用以供华人信众进行签占活动的签谱,因与该亭所祀主神“观音菩萨”相配合,又名《观音灵签》.这部签谱传自中国沿海闽南地区,随着移民的步伐传入东南亚以后,为适应海外华人的信仰需求与生存需要,被赋予了具有海外华人宗教文化特征的“神性”解读与丰富内涵,起到了凝聚人心、团结族群、施行教育、传播文化等多种作用,长期以来对该地区华人族群的社会生活诸方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墉,知名的华人作家、画家。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畅销华人世界,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  相似文献   

6.
初闻“德教”,是在我国的一些媒体上,知道这是在东南亚华人中间流行的一个宗教性的组织,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内部盛行扶乩的活动。我们这个“东南亚华人宗教文化学术考察团”将以“德教”的主要考察内容。因此,在离开北京飞往泰国曼谷的5个小时的  相似文献   

7.
印度尼西亚华人约有600万,其中95%左右已加入印尼籍。据“伊斯兰兄弟会”的领导人刘传图估计,华人穆斯林约有4—5万人。但据印尼《罗盘报》1981年8月4日报导,华人穆斯林已有2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1965年“9·30事件”后不久,苏哈  相似文献   

8.
当前海外华人传统宗教遇到了“世俗化”与“在地化”等诸多挑战,这给华人传统宗教的生存带来威胁的同时,也为其转型提供了机遇.本文基于宗教社会学有关宗教功能演化的理论,以东南亚华人传统宗教为实际考察对象,分析和探讨了海外华人传统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功能演化以及网络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面对西班牙殖民者与天主教会使华人天主教化的企图,华人采取了消极应对的方式。受洗的华人保存了一定的文化传统,也扩大了社会关系圈,在婚姻生活中华人采取了灵活的、甚至是违背教会规定的形式,却也得到了默认,对日常宗教活动华人的参与度也不高。华人教徒的信仰实践反映了华人的文化适应,同时也是对自身文化的坚守。  相似文献   

10.
华人社会中的自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金生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6,29(6):1392-1395
通过对典籍的梳理初步探讨了华人社会中自谦的内涵、实质和运作模式。自谦可能包涵“守弱处柔”、“卑己尊人”、“恭允克让”和“恭敬有实”四个方面。自谦的实质涉及“和合”、“远耻”、“隐显”;自谦包括“功利性”和“真诚性”两个因素,体现在“淡泊超脱—刻意功利”与“直率真诚—婉转伪饰”两个维度上。以这两个维度为基础的“谦礼”、“谦敬”、“谦卑”和“谦忍”可能是华人社会自谦的主要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台湾等华人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海神——妈祖及其信仰,随着华人的海外工作或移民得以流传海外,与各地文化激荡交融,影响甚广。传至日本的“天妃信仰”就与当地“弟橘媛信仰”发生融合,本论藉由日本茨城县矶原海岸附近的“天妃庙”——弟橘媛神社为研究案例,自其历史渊源与信仰演变进行分析,试 图说明中日文化与异文化信仰习俗的融合情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作者跟随杨国枢教授推动本土心理学的学术历程,并依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本土心理学运动必须以科学哲学作为基础。作者身体力行,在最近二三十年间,深入学习科学哲学的理论,逐步建立本土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其最终目标,是打算以儒家文化作为基底,吸纳西方近代文明的菁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摆脱西方学术的宰制,建立“儒家人文主义”的自主学术传统。作者认为,唯有大力发展本土社会科学,建立华人“自主的社会科学传统”,华人学术社群才有可能走出“学术自我殖民”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华人企业中“信任与家族企业”的关系,中外学者在其研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可以把这些学者的观点梳理归纳为这样几点:肯定信任对家族企业的作用,信任不仅存在于华人家族之内,也可扩展到华人家族之外。这些研究既有有价值的一面,也有其稍嫌不足之处,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不是印尼的国教,但是在印尼2亿国民中,穆斯林人数的比例达到了90%。其余的居民除了一部分信仰印度教(主要在巴厘岛)及少量信仰自古传袭的原始宗教外,主要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其中就包括绝大部分已加入印尼籍的印尼华人。  就这一现象,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印尼媒体也曾作过调查,结果并不令人乐观。总的来看,印尼华人对伊斯兰教存有一些消极看法和戒心,主要有:认为它是“下等人”的宗教,原住民穆斯林“不值得信任”、“敌视华人”等等。关于华人穆斯林的人数,历来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80年代初印尼《罗…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伊斯兰国家,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汉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截至2005年底,全国人口2626万,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1%,华人占25.3%,印度人占7.4%。马来人全部信奉伊斯兰教,此外,原住民、华人和印度人中也有比例不等的穆斯林。  相似文献   

16.
袁彼得 《天风》1994,(11):32-33
圣经十分重视婚姻和家庭,因为婚姻是神所发起和设立的。古人称为“天作之合”和“天定姻缘”等等。 1994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家庭年”。据我知道,在海外的华人教会也都在呼唤和提倡“  相似文献   

17.
以副所长曹中建为团长、张新鹰为副团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东南亚华人宗教文化学术考察团”一行11人,应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德教团体的邀请,于4月2日-15日对以上三国华人群体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18.
《天风》1998,(12)
“华人圣乐作曲家作品演唱会”于11月1日在台北怀恩堂举行。演唱会邀请了10队诗班演唱11位华人作曲家圣乐作品,如:台北怀恩堂诗班演唱马革顺的《欢呼歌颂》、陈泽民的《称颂耶和华》,台北灵粮堂诗班演唱黄安伦谱曲的《诗篇第150篇》等。考虑到一般教会唱的圣乐以国外作品较多,忽略了华人也有很多圣乐作品,台湾圣乐促进会特意组织此次演唱会,鼓励大家在主日崇拜时选唱华人创  相似文献   

19.
敬惜字纸信仰习俗包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又是一种“俗随时变”、进入现代社会影响力迅速消减的文化现象.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发展向来深受中国因素的影响,从中华文化海外传承、发展的角度,运用碑铭和报章新资料,具体讨论以崇文阁为中心的19世纪新加坡华人社会惜字信仰习俗及其对于早期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的文化及社会意义,对于我们了解海外华人的生存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承和变迁,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09,(10):F0004-F0004
洪启元是华人基督教界知名的敬拜主领及创作人,也是著名“赞美之泉”音乐事工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写出并已经发行的两百多首创作,已广为华人教会所使用,有许多是我们已耳熟能详的,如《让赞美飞扬》、《爱我愿意》、《耶和华祝福满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