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新课标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萌发。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职业学校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学生为教学目标。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中职语文课需要吸取专业课的有益养分。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专业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不同的专业安求}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阐明了中职语文课同专业课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有关中职语文课同专业课融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语文课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基于以上教学理念,笔者以为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发动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等为原则,开展各类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正是“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现实体现,是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缺陷的必要手段,也是现阶段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高莹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07-107
新课标要求课改之后的语文课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实现审美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有:师生之间平等和谐,要有审美氛围,教学方法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趣,教师语言优美动听。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什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课内外联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呢?首先,这是由语文的课程性质决定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创造性地安排实践活动,加强课内外联系,使用这一种极为复杂而又要求高度精确的工具,才能使文本语言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语文这一工具越练越纯熟。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必须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时时用语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打破课内外壁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形成语文实践能力。雏鹰飞翔,要展开双翅,学习语文,同样要放飞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6.
贾学清 《美与时代》2003,(10):75-76
语文课的魅力是什么?是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氛围。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课中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因此,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传达出来,以情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学习知识。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很难想象教师的语言冷漠平淡,学生对文章毫无兴趣,语文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充满诗情,达到一种“其情也泄泄,其乐也融融”的境界呢?一…  相似文献   

7.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渴求知识的源泉。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相似文献   

10.
《课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如何指导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问题作了些许思考、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1.
罗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3-103
国家特级老师永正说过,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可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一贯被认为是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更给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语文教师如何改变学生烦语文、讨厌语文的想法呢?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经验告诉我,兴趣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我们更应该让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寓语文教学于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四十分钟。  相似文献   

12.
一、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应注意的“三性” 1.综合性。小学语文基本功是由各种基本功综合而成的。比如识字,既要了解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简架结构等有关字形的知识,了解有关字音和字义的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学会书写、学会运用、这是能力。如掌握汉字,再进行教学时候,常常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或者实物,让学生自己思考,学会记牢它,运用它。这样,把有关字的理解、表达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又把这种知识和能力跟观察、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经历了数次的教材改革,在各级教育学家、教育专家的倡导下,也积极的尝试了数次的教学改革,但回头反思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深深地感到:语文教学不能起花架子,还是应该回归本色。见识过这样的一堂课,一位老师在上《安塞腰鼓》一文时,教学生用手拍击桌面,体会拍击的节奏,感受安塞腰鼓的节奏美。我惊讶,一堂语文课老师不讲语文知识而居然变成了音乐课!  相似文献   

14.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不是培养几个会做题的高分学生,而应给学生一双会发现生活独特之美的眼睛,这是语文教师最崇高的使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与途径。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认识的渴望,让学生能动地完成学习的过程。所以,只有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探究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当前很多班主任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就是语文课不好上,语文课不会上。语文课分为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识字课是为阅读课打基础,作文课要有阅读课来作保证,因此阅读课就显的尤为重要。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要培养孩子的语感,那么语文的阅读课应该怎样上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浅知拙见。  相似文献   

16.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大一学生,这段时间来,我因失落而痛苦:我不再是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不再是干部,不再受到老师的宠爱和同学们相比,在各方面甚至表现平平,这与我的中学时代截然不同。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未来也不再满怀希望,变得既不服气别人,又不满意自己。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写作技巧与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生活化作文教学是一种创新的写作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与感受生活,增强体会,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更新写作素材,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本文就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其教学优势,以方便小学语文教学更好的运用这一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语文情趣化教学的直接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我们选择实施策略的根本依据。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实施语文情趣化教学,要求教师更讲究艺术性和灵活性,它没有固定的板式方法,只能靠教者自己的意会和探索,本文将着力于寻求语文情趣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点,提出优化语文情趣化教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次央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03-103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重点。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上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课堂上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内外阅读。如何有效高效引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在有效的阅读活动中灵活地运用阅读策略,并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础。笔者通过一年多对小学高段语文课内外阅读策略的研究与探讨,粗有感悟,现归纳如下,与同仁分享。一、熟悉教材,有效解读有整体的大语文观。新课标新理念下的语文素养是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努力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在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实用的语文能力、常见的学习方法或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等方面培养或构建。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