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者在前言(3—8页)中说明了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他说本书是密切结合现代世界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经验来研究列宁对唯物弁证法的贡献的。作者认为,本书不是纯历史的或纯哲学史的著作;它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列宁对弁证法所作的贡献,他认为这在哲学上和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部讨论儿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专著,是作者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成果。本书初版于1979年,1988年修订后再版。这本书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四章,主要讨论了研究儿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研究方法,研究原则和研究方向(第一章),并介绍了心理分析理论和人类学和行为遗传学的观点(第二章)。行为主义理论和现在颇为流行的社会学习理论,同时还对现代归因理论作了讨论(第三章)。认知发展理论(第四章)。这部分最大特色是对各种方法和各家理论的优点与缺点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话语权转移》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一本书,书中的言论都很专业很精深,值得深究。这本书还在书后标明了适读对象:新闻传播专业研究人员、师生, 媒介管理部门人员,媒介爱好者。这从一定程度也表明了这本书水平,当然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书共941页,介绍了发达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的在理论问题和实际任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作者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列主义哲学和工人阶级世界观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考察了它同其它社会科学的相互关系,考察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党的工作所起的理论作用和方法作用。作者分析了历史过程的动力、规律和复杂性,研究了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探讨了人的历史共同体的发展,说明了生产  相似文献   

5.
在这本书中,作者拒绝超自然概念,并考察、分析、驳斥了有神论者提出的无数证据。他说:“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人们改宗无神论……而是要证明对上帝的信仰是非理性的、虚妄的。如果一个人愿意继续信仰上帝,那是他的权利;但是他不能再以理性和道德的名义为自己的信仰辩护。”  相似文献   

6.
《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是欧阳康教授新近出版的又一部力作。该书集中体现了作者在探索个性化哲学道路上所做的艰苦努力。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样,哲学研究的世界化和个性化是正比递进关系,只有真正个性化的哲学才是世界性的哲学,也只有在世界性哲学中有所开新、有所创造的哲学才是真正的个性化哲学。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求新、发展和创造作为自己的哲学研究的基本目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一、倡导研究哲学方法并提出了建构哲学研究方法学的思路人们常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是却很少进一步反思这两者…  相似文献   

7.
近读赵吉惠新著《儒学命运与中国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一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作者在探讨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时,努力地把宏观文化研究与区域文化研究结合起来,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该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论述问题颇多,这里不便一一评述。现仅就有关儒学、齐学与传统文化等问题,略作评论。一、关于儒学命运与中国文化主体结构。关于儒学命运问题,海内外主要存在两种思潮:一种认为“儒学是老朽的文化,早已过时”,一种高唱“儒学复兴”。本书作者认为这两种思潮都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儒学在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8.
刘欣 《天风》2007,(16):48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住,当我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时,我又被作者对普遍恩典的思考深深吸引。在书中,作者叙述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普遍恩典的处境和它在不同时代的意义。我想选取书中"他光照一切美好事物"一文谈谈我的读后感。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12日,中国无神论学会、《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举办了关于《道德经浅释》一书座谈会,与会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家体育总局研究所、中国科普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国际部和《科学时报》的记者编辑等20人。座谈会上大家对于《道德经浅释》所产生的“熊良山现象”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很多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以下刊载他们的部分发言:李申:今天我们召集这样一个座谈会,起因是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道德经浅释》,作者是熊良山。这本书被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的…  相似文献   

10.
名著导读     
正《古代中国民众的精神世界及社会运动》作者:马西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本书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数十年来致力于明清民间宗教史和思想史的研究,有多种专著和论文问世。本文集是作者研究的精华,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展现了中国明清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民众心理,主要展现了清代八卦教、黄天教、罗教与青帮等民间宗教流派的基本面貌,对民间  相似文献   

11.
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了华南师范大学余少波教授的力作《社会生产力新论》(以下简称《新论》),表明了我国学术界在对生产力问题长期探索中取得了新进展,也是余教授对这一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执著追求、潜心研究的新贡献。 本书从社会历史哲学的视角,认真探讨人类社会为何“获得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 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了华南师范大学余少波教授的力作《社会生产力新论》(以下简称《新论》),表明了我国学术界在对生产力问题长期探索中取得了新进展,也是余教授对这一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执著追求、潜心研究的新贡献。 本书从社会历史哲学的视角,认真探讨人类社会为何“获得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对这一主题,书中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无论从历史评述还是现实发展资料分析,以及从理论推导上,都给我们很多启示。本书的出版,对我们加深理解我国将努力实现的“两个转变”是有帮助的。除了深邃的理论探讨和认真的推导分析外,本书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新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总结评析了从古至今国内外有关生产力问题的各种观点,广泛地吸收了前人的理论成果,科学地构建了作者自己的理论体系。本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它指导下,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阳光书系     
《科学与无神论》2010,(5):F0004-F0004
这是一部无神论的杰作!它2009年12月出版,作者David M.Brooks博士在书中毫不客气地抛弃了传统宗教,认为无神论是必然的。作者坚信在这个时代理性和逻辑一定会战胜迷信、神话和宗教信仰。这本书引起读者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3.
本书曾在供外国读者用的优秀教科书全苏比赛中被授于头等奖金和奖状;这是由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出版、印刷和书籍发行委员会和《进步》出版社颁布的。本书预定是供那些第一次从事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来自亚洲和非洲解放了的国家的读者用的。作者从下述情况出发: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和关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及其发展动力的科学,它揭示世界历史过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的价值是通过传播信息而实现的,这种传播囊括了记者(作者)、编者、读者三种人的活动。编者亦称为“编辑”,他(她)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大众传媒坚持正确方向、确保舆论质量的把关人。大众传媒的水平,决定于编辑的整体水平。就编辑、作者、读者三者的关系而言,他(她)是联系记者(作者)、读者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和“桥梁”。记者的文章通过编辑得以筛选、修改、润色,读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编辑得以反馈,继而改进和指导传媒工作。一、新闻编辑的传播行为具有重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世纪难题的破解》这本书作出了不少理论创新,把改革开放从政策层面提升到理论层面,从不同国家发展的特殊规律提升到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实现了社会改革开放理论的普遍、特殊和个别的联结。正像本书《绪论》所言:这本书为了形成“改革开放的逻辑”,“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就是既要研究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个别’,又要研究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特殊’,还要研究整个人类社会改革开放的‘一般’,把改革开放作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来把握。”我觉得这本书的整个研究都是在这种普遍、特殊、个别的区分和联结中进行的。 一、全书结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女哲学家古尔德于1978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著《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以马克思的《大纲》(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文本基础,提出了一个对马克思的新的理解,她认为马克思启动了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实现了系统哲学和社会理论的结合,她将马克思视为一个系统的哲学家,并将马克思的这一变革重建为社会本体论.作者围绕五个主要范畴即社会、劳动、因果性、自由和正义详尽地阐发了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作为对马克思的解释或理论重建,作者对文本的解读新颖而富有个性,笔者以为本书对于推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鲍佩尔(K.R.Popper,1902——)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系伦敦大学教授、伦敦经济学院哲学、逻辑与科学方法系系主任。他的主要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历史主义的贫困》、《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此处所载作者关于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等问题的一些论点,摘自《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1952年英文第2〔订正〕版)。该书主要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作者说:“这本书是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批判的概论,并且是对某些社会改造原理的考察。”(“序言”),“预期到马克思主义将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因而相当详细地探讨了它。”(“订正版序”)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访杨耕博士本刊记者杨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副教授。主要著作:《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方法及其当代意义》(即将出版)、《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概览》(合著)、《当代社...  相似文献   

19.
对建国40年来认识论研究、发展的历史进行系统的回顾和反思是一项巨大而有意义的工作。以往有些同志也尝试着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努力,但大都是以论文的形式,选取某个时间段或某个侧面进行,难以给人以全面的了解。以专著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当代(1949— )认识论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这一工作当首推《当代中国认识论》一书(陈新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陈新权同志的这一新著填补了这一领域内的研究空白。黄楠森同志为此称赞此书是“一次开创性的探索”。这也正是本书最突出的特色。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历史感强。作者谈的虽然是认识论,但并没有因此将自己固封在抽象的议论上。相反,作者把认识论放到宽广深厚的现实背景中来考察。作者认为,“当代中国哲学的根本特点是思想进程同社会历史进程的紧密相随,哲学事件同政治事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与《战国策》都是我国先秦两汉时期史传散文的优秀代表,它们在记载历史的同时,也在文学方面有着突出的特色和贡献。《史记》成书于西汉,司马迁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了《战国策》的资料,所以二者有这前后继承的关系。但是由于两本书的作者在史观、资料和创作水平上不一样,所以它们对于同样的史实会有这不同的记录方式。本文就是从记载冯谖这个人物着手,选取几个方面来分析《史记》与《战国策》记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