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学龄期是个体性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关键期。本文在回顾学龄期儿童性心理研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国内外学龄期儿童的性心理概念与结构、性心理的发展、研究方法以及性心理健康等几方面概述了该领域现状。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学龄期儿童性心理测量工具的改进,影响学龄期儿童性心理健康因素的澄清以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整合。开发出中国情景下的学龄期儿童性心理调查问卷,以期能科学评估他们性心理结构特点和发展应在未来研究中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作者在儿童科学概念认知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儿童的朴素生物学、朴素物理学认知及其与心理理论发展关系的研究。作者研究了儿童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自发概念,包括对生长、衰老、疾病和死亡等生命现象的认知,探查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物理学概念(如力等)的朴素认知,力图发现儿童早期认知中的潜力,同时探明他们相应的错误概念,并采用教育干预实验,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转化。还探查影响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因素,包括外部教育条件以及个体认知能力(如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推理能力等)。研究发现,儿童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前就对人类重要的科学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朴素理论”,他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作者主张儿童的科学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朴素理论”为基础,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3.
史亚娟  庞丽娟  韩小雨 《心理科学》2007,30(5):1116-1119
测量是数学的主题之一。空间非标准测量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儿童思维抽象性、逻辑性、创造性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近四十年来儿童空间非标准测量能力发展研究的成果进行概括分析,发现研究者主要对儿童空间非标准测量的认知加工线索,长度测量策略与工具的使用,空间非标准测量知识的获得顺序以及相关的测量教学顺序,空间非标准测量能力与守恒和推理能力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空间非标准测量能力发展研究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特殊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特殊儿童的心理弹性又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学习障碍儿童、身体功能障碍、情绪或行为问题儿童等特殊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进行梳理.厘清其研究框架及问题范畴,寻找和明确促进儿童弹性发展的保护性因素及危险因素,并据此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支持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促进特殊儿童的弹性发展之策略,以期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儿童数学认知策略是当前认知发展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在认知策略的发展形态上,凯斯提出的阶梯模型受到了希格勒重波模型的挑战,陈英和等的研究证实了后者关于策略发展多样性与渐进性的观点;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选择在不同题目类型与任务情境之间,表现出了鲜明的适应性特点;而数学焦虑、工作记忆及概念性理解等是影响儿童数学认知策略选择和执行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明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发展规律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6.
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过程或阶段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儿童心理学对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列宁曾指出:儿童智力发展史是“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之一。而更重要的是:儿童心理学能为教育工作、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提供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基础科学知识。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就决定了我们探讨我国儿童心理学前进道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假设检验思维策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自编的一个关于规则发现的计算机程序,研究了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检验三个阶段上的“假设-检验”思维策略。结果发现,小学生的假设检验能力比较低,中学生的水平有了明显的发展,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科学发现的假设检验能力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8.
方富熹   《心理科学进展》1984,2(3):45-50
近年来认知发展心理学对儿童数学思维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发现和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特点和规律性的知识,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对儿童的算术能力作认知诊断。这是根据学校里算术教学实践的需要而提出的。例如算术老师通常会发现某个学生在课堂上算术成绩很差,但在其它课外活动中却表明他至少具有一般的智力水平,而这儿童既不象智力落后也不象情绪上受了挫伤。因此老师要求对这一儿童作一正式的诊断,以弄清造成他学习困难的认知的或其他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理论在继承皮亚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开拓了皮亚杰理论未研究的领域。新皮亚杰学派在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就新皮亚杰学派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新皮亚杰学派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关于儿童思维如何发展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发展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不良儿童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策略作为目标指向的旨在解决问题的心理操作,负责对基本信息加工的执行和控制,影响着个体的学习效果,因而被引入到学习不良领域。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分析和综合了已有研究,阐述了学习不良与策略的关系、学习不良儿童的策略表现以及学习不良儿童策略低下的原因,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小英  杨海燕  王丽娟  石友梅 《心理科学》2006,29(5):1063-1067,1048
本研究在Friedman实验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教学”变量,探究教学与4~6岁儿童未来时间认知能力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教学”是影响儿童未来时序认知的主要因素;(2)“点估计策略”与“习俗时间单元概念策略”是两种主要时间认知策略;(3)儿童未来时间认知策略的发展遵循从感性直观到抽象概括的发展规律;(4)“教学”是影响其未来时间认知策略的主要因素;(5)4岁儿童已能区分未来事件的时距信息,且其未来时距认知具有分段性。  相似文献   

12.
儿童绘画与儿童语言的关系,是儿童绘画心理及符号认知发展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文章在简要回顾儿童绘画心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绘画与语言都是符号、二者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似性以及二者心理发展阶段的一致性等方面介绍了儿童绘画与语言相互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符号系统之间联系的焦点在于意义,意义是沟通两个符号系统的纽带。儿童绘画与语言的关系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变化。文章还分析了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Young children's everyday scientific thinking often occurs in the context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In a study of naturally occurring family conversation, parents were three times more likely to explain science to boys than to girls while using interactive science exhibits in a museum. This difference in explanation occurred despite the fact that parents were equally likely to talk to their male and female children about how to use the exhibits and about the evidence generated by the exhibit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arents engaged in informal science activities with their children may be unintentionally contributing to a gender gap in children's scientific literacy well before children encounter formal science instruction in grade school.  相似文献   

14.
Children and adults as intuitive scientist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The metaphor of children and lay adults as intuitive scientists has gained wide acceptance. Although useful in one sense, pertaining to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in another, pertaining to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thinking, the metaphor may be fundamentally misleading. Research is reviewed indicating that processes of scientific thinking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children, lay adults, and scientists. Hence, it is the instruments of scientific thinking, not just the products, that undergo "strong restructuring" (Carey, 1986). A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zing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thinking processes is proposed, centering on progressive differenti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ory and evidence. This development is metacognitive, as well as strategic. It requires thinking about theories, rather than merely with them, and thinking about evidence, rather than merely being influenced by it, and, hence, reflects the attainment of control over the interaction of theories and evidence in one's own thinking.  相似文献   

15.
张坤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06,29(5):1164-1166,1170
反事实思维一直以来是成人认知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课题,近年来有关儿童反事实思维的发展也逐步引起研究者的兴趣。本研究论述了儿童反事实思维产生的早期信号、年龄变化、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与心理理论、因果推理、假装等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最后在评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探索性行为是了解幼儿好奇心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从教师的支持与幼儿探索性行为的关系入手,以幼儿园的科学游戏为背景,以教师的支持为自变量,幼儿的探索性行为为因变量,以幼儿园5岁幼儿为实验对象。实验结果证明,教师的积极支持,情感支持、材料支持以及策略支持直接影响幼儿探索性行为的展开与活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471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报告法考察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小学生创意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开放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儿童性别、年龄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后,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2)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可以通过创意自我效能感影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3)开放性人格能够调节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创意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个体开放性人格水平越高,小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创意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越强。研究表明,创意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开放性可能是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关联的重要机制,改善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提高创意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开放性水平,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8.
Creativ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society as well as in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creativity in the domain of science is a specific form. A body of research had demonstrated the role of divergent thinking in creativity. The role of convergent thinking had also been recognized, but more empirical evidence was need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thinking on adolescent scientific creativity, the current study tested 588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vergent thinking interacted with fluency/flexibility of divergent thinking on scientific creativity. In particular, divergent thinking predicted creativity in those high in convergent thinking. Findings suggested a threshold-setting effect of convergent thinking, which meant only when convergent thinking capacity reached a certain level, divergent thinking could play a role in scientific creativity.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张丽锦  陈亮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11,43(9):1075-1086
本研究旨在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 (Inventory of Piaget’s Developmental Task, IPDT)中的守恒与关系领域分测验改编成动态测验, 并应用于不同程度学业成绩儿童当中以探查其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结合以往动态测验的编制技术, 把动态施测过程分为“前测—干预—迁移—后测”4个阶段, 分别确定各阶段的测题并构建了6等级提示系统。在中等学业成绩儿童(n = 33)和低学业成绩儿童(n = 35)中的应用发现, 动态测验测得的能力获得变量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证实了所改编测验的有效性; 动态测验情境下中、低学业成绩儿童的潜在认知水平基本相同, 所改编的动态测验有助于发掘儿童的潜在认知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