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秦成 《天风》2006,(23):8-11
和约伯试炼中极度的痛苦相比,我们在患难试炼中所受的一点点苦楚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忍耐到底?约伯遭遇的试炼给我们信心的鼓舞。经文:伯1:8从圣经《约伯记》中我们知道,约伯在上帝面前是义人、完全人,这并不是他自认为义,而是上帝认他为义。耶和华问撒但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1:8)这句话充分证明上帝对约伯的义行给予了充分肯定。约伯之所以能在上帝面前成为完全人,是和他平时的不断努力追求分不开的。在约伯身上有很多闪光点,给我们留  相似文献   

2.
《约伯记》中的主人公约伯经历了"倍靠上帝——偏离上帝——回归上帝"的痛苦历程。笔者就约伯的痛苦经历剖析约伯的心路历程,揭示约伯从患难中到真正心灵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约伯问题"对神义论向人义论的转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约伯记》展示了安妥生活与传统的德行业果观的张力、德行业果观与无辜受苦的冲突和德行业果观的危机。本书描述的约伯超利害的敬虔和美德与对上帝的忠心,为上帝的公义和权能提供了更深的一层内涵,批判了善恶报应、德行业果观的教条主义所持守的立场。《约伯记》教导我们以何种心态去面对我们所不明白的"义人受苦"的问题。而在新约中,我们会明白上帝如何处理苦难。  相似文献   

4.
在希伯来圣经中,《约伯记》颇具特色,其文本中对立的激烈程度和意义的含混,令读者印象深刻。笔者从《约伯记》的文本入手,认为该经卷突出呈现出一种张力(Tension)关系,这种张力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两种思维逻辑间的张力、信仰与怀疑的张力以及人的界限与神的意图间的张力;张力关系的三个方面又分别与《约伯记》成书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神学观念和哲学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约伯记》的张力考察,笔者在阐明《约伯记》所具有的文本特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经卷所蕴含的丰富的神学、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约伯记》在《圣经·旧约》中拥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对它进行研究,并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解。然而,鲜有学者从隐喻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约伯记》中最常出现的身体器官与天气隐喻出现的场景与含义,可以看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约伯记》作者的态度与看法。从隐喻的角度对《约伯记》中身体器官词语与天气词语的分析,拓宽了对《约伯记》的理解视角。  相似文献   

6.
《约伯记》刍议梁工公元1世纪,犹太拉比们编纂圣经时把《约伯记》置于传由大卫所作的《诗篇》之前,透露出他们的如下看法:《约伯记》形成于大卫王朝(约公元前1013-前973)以前,记述的是远古时代的事件。其实,细读原文并借鉴历史学、考古学、神话学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7.
陈跃鑫 《天风》2001,(6):10-11
圣奥古斯丁有句名言:“苦难是上帝祝福之手的阴影。”经上记着说:“因为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8:28)因为往往也就是在苦难中,上帝让我们更能切身地体验到他的爱是多么的丰富与真实。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脚踪,一起来体验约伯的经历,来思想上帝的作为吧!  相似文献   

8.
骆振芳 《天风》1997,(8):35-36
读了本年4月份《天风》登载的马红姊妹的一篇证道,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息。“基督徒为什么受苦”?我带着这个问题读了一些有关的经文。《圣经》中有一卷专门讨论苦难问题的书,就是《约伯记》。约伯是一个义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伯1:1)。但是一天之内约伯的财产和儿女都遭到毁灭,他自己也从脚掌到头顶长满毒疮。  相似文献   

9.
读了本年4月份《天风》登载的马红姊妹的一篇证道,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息。“基督徒为什么受苦”?我带着这个问题读了一些有关的经文。《圣经》中有一卷专门讨论苦难问题的书,就是《约伯记》。约伯是一个义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伯1:1)。但是一天之内约伯的财产和儿女都遭到毁灭,他自己也从脚掌到头顶长满毒疮,坐在炉灰中等  相似文献   

10.
系统神学中连接上帝论和人论的一个重要纽带就是上帝的形像。本文从加尔文对上帝论和人论的论证入手,指出加尔文在论及人性的败坏时,并没有完全忽略人所拥有的上帝的形像,从而理清加尔文认为的有关上帝的形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创世记》中记载,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又创造了一种有别于其他活物的生灵——人,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创1:26)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我在和一位弟兄交谈时,他问了我一个有关圣经的问题:"《箴言》12章21节‘义人不遭灾害,恶人满受祸患’可不可以在教会讲台上当做神的应许来教导人?"我说:"可以,但是要用《约伯记》和《传道书》来加以平衡。因为《约伯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3.
我发言的题目比较长,但并不复杂:《圣经中上帝的启示是渐进的,不是一次完成的,而人对上帝的启示的认识,也不是一次完成的,也是渐进的,逐步提高的。》 记于文字的圣经从最早的部分到最晚的部分,大概有一千多年。在这一千多年中,上帝多次多方纠正人对上帝的错误认识,引领人一步一步较好地认识他,正像希伯来书1章1节所说的,上帝“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 用耶稣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同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0,(5)
正有学者认为,圣经就是一部苦难史。旧约有"天怒惩恶"式的大洪水之古老故事,有早期希伯来人迁徙、逃难的族长故事,有后来分国时期北国以色列亡于亚述(公元前722年)和南国犹大子民被掳于巴比伦(公元前586年)的国家流亡史,也有个人无辜受难记——智慧文学《约伯记》,新约则是上帝之子——耶稣的受难叙事与见证。上帝的慈爱不等于他不会让灾难发生,也不等于  相似文献   

15.
杨联涛 《天风》2008,(7):2-4
今年世界妇女公祷日的资料是由圭亚那的基督徒妇女所编写,主题是:上帝的智慧带来新知,经文是<约伯记>28章20-28节.今天就以这段经文和这个题目与大家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16.
沈承恩 《天风》2013,(11):42-44
一、上帝创造的世界充满和谐 《创世记》1章至2章记载了上帝的创造。我们可以看到,上帝所创造的世界里,充满了和平。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都是那么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17.
舌头与言语     
李世峥 《天风》2012,(7):21-24
我们应该对言语方面的追求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要竭力按着圣经的教导去行。经文:雅3:10-11所有受造物中,上帝唯独赐予人类能说会道的舌头,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舌头,慎重地运用言语。《雅各书》提醒我们:"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上帝形像被造的人。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吗?"(雅3:9-11)  相似文献   

18.
张姚 《天风》2016,(7):33-34
正巴特曾感叹传道人关于上帝知识的两难,他的意思大概是说,全能至大的上帝怎么可能被人研究,那是对上帝的不敬,而作为传道人,我们不研究上帝,怎么能传讲这位上帝?对此,约伯的朋友琐法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琐法的观点是典型的不可知论。他认为你研究上帝也没有用,受造的人不可能认识造物的主,上帝的认知只能来自上帝的启示。更直白地说,既然启示来  相似文献   

19.
上帝不沉默     
张远来 《天风》2016,(8):42-43
正不少人都有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经历,在那一刻,心中不免产生孤独感,甚至怀疑上帝为何在我们如此需要带领的时候保持沉默。上帝真的在沉默吗?一、上帝在沉默?上帝的沉默是人最痛苦的感受。深受试炼的约伯就在苦难中深深挣扎,他很多次要求与神对话,甚至盼望在上帝和人之间有  相似文献   

20.
《创世记》提出了基督教关于世界的整体构想和最初预设,以七天来叙述整个创世过程。七天中的前六天,在历史上通常被分为两个序列,每个序列包括三天。两个序列体现了一种运动原则。是从简单运动到复杂运动的推进。简单运动包括点,复杂运动包括线、面,而作为"上帝的形像"的人,既是上帝之子又是自然的统治者,从而突破面运动,形成了立体运动。人能够上达神圣,下接自然,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成的创造整体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