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本世纪五十年代Tanner和Swets把信号检测论引入心理学的研究以来,它已经成为研究心理物理学的一个有力工具。近年来利用信号检测论研究心理学问题的文章更是屡见不鲜。信号检测论对心理物理学的最大贡献是它可以把被试的辨别力和他的反应倾向性分开,而以古典心理物理法测得的感觉阈限则是二者不可分割的混合物。由于信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两对同构异字:“日” 与“曰” 和“由” 与“甲”的变体,作了确认率、自信度和满意度三种测量,一致表明识别和变体之间存在某种心理物理关系。它适合建立模糊集合论的数学模型。其次,表明人们对于同构异字的特征觉察具有动态的性质。此外,在两择一强制选择条件下,数据良好地表征出模糊集合论的余集和模糊熵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朱滢  潘开玉 《心理学报》1986,19(1):37-44
本文有两个目的。第一,介绍决策论中的平均概率分数的协方差分解方法——一种评估判断能力的新方法。第二,探索协方差方法与信号检测论的关系。按照信号检测论评价法程序进行的两个实验证明:1.协方差分解方法能够把人的判断能力及其主观态度区分开。2.协方差分解方法在处理感觉事件上(重量感觉)与信号检测论同等有效。  相似文献   

4.
身心不二论     
陈兵 《法音》2000,(6):19-23
身心关系可以说是哲学史上最为古老、贯穿全部西方哲学史的中心问题之一,是人类先民理智初启时期便开始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西方哲学史上有主张灵魂与肉体各有其实体、势不两立的身心二元论,有主张灵魂为身体的形式之身心同一论,及主张灵魂是身体机器部件的机械唯物论等诸说,长期净论不决。18世纪以后,随科学之发展,身心问题在西方以生理与心理及心理与物理的关系问题而被研讨。20世纪以来更集中于意识与大脑关系的研究,形成了心理生理互为副现象论、身心合一论、认识的平行论、心脑相互作用论、心脑非等同论…  相似文献   

5.
田标 《心理学探新》2009,29(5):13-17
康德主张对象必须符合主体的认识条件,即与特定的形式相符合,这与认知心理学上的特征觉察器相一致。特征觉察器是对特定的刺激物作出特定反应的高级神经元组织。康德的先验形式的问题可以用特征觉察器和特征捆绑等神经组织和神经过程来解释。特征觉察器可为审美先验形式提供生理心理基础,也可以使康德美学的主客之争得到相对缓解。  相似文献   

6.
再认能力最佳年龄的研究——试用信号检测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取8个年龄组(多数年龄组又分正常实验组和暗示实验组,各组12名被试),用具体图形,抽象图形和词等三种材料,进行信号检测论的再认实验。 结果表明,各年龄阶段再认具体图形,小学高年级学生成绩最佳;再认抽象图形和词,初中学生最佳。我们认为,这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觉得信号检测论用于再认实验具有如下优越性:(1)信号检测论具有二个独立的指标d’和c,有利于分析人们的心理因素;(2)信号检测论把再认错误划分为二类,有助于分析错误原因;(3)信号检测论指标d’比传统再认法指标灵敏。  相似文献   

7.
斯宾诺莎是身心平行论(Psycho-physical parallelism)的创始者。身心平行论是副象论和心理一元论的前身,副象论是唯物论的一种形式,心理一元论是唯心论的一种形式。因此一谈到身心平行论我们就投入了身和心的关系这个中心问题,而身心关系这个问题又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机械论和目的论、决定论和意志自由论的焦点,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斯宾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模拟实验,考察了以仪表显示为主的监控系统中信号间隔时间和双作业任务对人觉察信号的反应时间的影响.双作业中的主任务是要求被试同时监视4个仪表,次任务为对显示屏上一个红色亮点是否出现闪烁作简单的辨别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信号间隔时间是影响信号觉察反应时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信号间隔时间由30-50秒延长到8-10分钟,信号觉察反应时随之先快后慢地增加.在低负荷的仪表监视作业中,通过增加一个刺激率较高而又比较简单的次任务,可使被试保持较高的唤醒水平和更好地集中注意,从而有利于提高信号觉察效率.  相似文献   

9.
混沌现象及其在生理心理系统中的意义(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薇  徐联仓 《心理学报》1987,20(4):62-66
混沌现象的发现与研究引起生物学界和心理学界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它似乎给那些试图找寻生命科学的物理基础的人们一个新的思维线索。人的大脑是怎样进行信息加工的?思维究竟怎样产生?它有没有物理机制?具有复杂节律的脑电波(EEG)与人的大脑的高级活动功能有怎样的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是吸引人们钻研,又时常  相似文献   

10.
孟庆茂 《心理学报》1988,21(1):47-53
记忆研究的再认法传统上常用计算保持量作为再认的指标,而信号检测论则用计算辨别力指数d′作为再认的指标。它们各有特点,又各有局限性。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修正的计算方法,同时还分析了应用模糊集合统计处理信号检测论评价法的结果,计算再认程度函数作为再认的指标,比传统的指标及d′更具优越性:(1)比较符合心理判断的实际;(2)无须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假设;(3)可排除判断标准的影响,有利于不同被试个体再认能力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6,(5)
一人们生存在繁复的世界中,其间有物理的、心理的或无情的、有情的种种现象。哲学上称之为“存在”。佛教对“存在”的解释主要是“缘起”,缘起观智是佛法的核心。“功德实性契经中说,诸缘起观,名为瑜伽;缘起观智于出生死最为要故。”(《瑜伽师地论  相似文献   

12.
投射性认同是客体关系学派中的一个核心主题,也是当代精神分析流传最广泛的理论概念之一。文章回顾了客体关系理论中的投射性认同的概念,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从投射性认同的角度来探讨原生家庭对个体亲密关系的影响,为人们觉察并改善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论直觉     
直觉是一种高于知觉、低于思维的相对独立的心理能力。感觉——知觉——直觉——思维,就是人类心理能力的顺序。几乎每个人的直觉都处在两种状态:常态和异常态。常态的直觉,人们往往觉察不到它的存在,而它时刻在运行着。异常态的  相似文献   

14.
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简称SDT)是信息论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信号传输系统中信号的接收部分。它最早用于通讯工程中,即借助于数学的形式描述“接收者”在噪声背景中信号的接收问题。1954年密西根大学的W.P.Tanner 和J.A.Swets 等人首先将SDT 应用于感知觉研究。目前,SDT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正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论家喻户晓,但他对爱情心理的见解鲜为人知。本文从马斯洛对研究爱情心理重要性,爱情过程以及爱情与自我实现的关系诸方面,饶有风趣却又不失深刻地探讨了爱情的真谛。更重要的是,马斯洛爱情心理思想对现今人们的世俗爱情观,有着相当明确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理文萃     
对异性亲近、向往和眷恋等求异心理,是青春期初期性心理开始“躁动”的正常表现,而人们却往往把这种躁动心理误认为是“早恋”,一旦觉察,便不分青红皂白采取断然措施,横加干涉,阻止他们的正常交往。殊不知,“异性相吸”同其它的自然规律一样,是难以人为地逆转的。青少年的求异心理如不能得到满足,就必然会导致心理发育障碍,从不正常的渠道去寻求满足,以致出现各种异常的心理与行  相似文献   

17.
Eccles 根据近年来脑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新发现,从心理——物理相互作用原理出发,提出了脑——心相互作用论。一、自我意识的心和脑如图1所示,存在和经验中的每一件事都可归三个世界中的某一个之中:世界1,即物理客体和状况(态)世界;世界2,意  相似文献   

18.
综合现有各种实验资料,推导对于同一个物理刺激,人的脑区激活水平和人的主观体验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联系有关参量的一个数学公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会变化对人们心理健康、适应、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分析现代社会变化的特点与心理的内在关系。结论:社会变化为人们心理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遇,给心理适应带来了新的难度,对心理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讨论:在促进社会发展时要根据心理卫生的要求扬优抑劣,努力优化人们的心理素质,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20.
信号检测论方法引入集值统计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值统计是模糊数学方法的应用,信号检测论之评价法与有无法实验满足集值统计条件,可用集值统计的程度函数表示辨别力或感受性的大小。本文提出两种计算程度函数的数学模型:(1)a=1/K[∑a_(k1·CP_(k1)(Y/SN)+∑a_(k2)·CP_(k2)(Y/N)],(2)f(u)=1/2[∑a_(k1)·P_(k1)(Y/SN)+∑a_(k2)·P_(k2)(Y/N)]。试验结果证实两种模型所计算的程度函数与信号检测论方法所计算的辨别力指数d’有高相关(r_(ad’)=0.842,r_f(u)d’=0.953、n=67),程度函数与d’一样,不仅可以作为辨别力的指标,而且可将判断标准与辨别力分开,不同的是程度函数用β=a_N/a_(SN)或β=f_N(u)/f_(SN)(U)计算的判断标准是一次性综合判断。此点不同于信号检测论可对每一个类别反应的判断标准进行计算。程度函数与d’的计算都利用了对信号与噪音的反应信息。除上述二者的共同之处外,程度函数比d’还具有以下一些优越性:(1)程度函数应用集值统计,无须信号检测论要求对信号与噪音的感觉分布为正态的基本假设,可认为是非参数的方法;(2)可克服信号检测论方法不同判断标准下d’不稳定又难以解释的困难;(3)可适当地减少试验次数;(4)程度函数取值在0-1之间,易于形成量表值方便比较,意义清晰、明确;(5)更符合心理判断的实际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