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这一概念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所能概括的。譬如,有人说,甚至百科全书里也这样说,科学是一种关于现实的实际情形的知识的总和。这种简单的定义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它把科学和科学的成果混为了一谈。科学的确是给予我们以知识,就像在冶金过程中可以炼出铁来一样,但是,如果说冶金学就是熔炉里炼出来的铁,那就是很可笑的事情了。科学——它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同时它本身也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成为客观真理的知识的总和。假如自问一下,知识的总和是由什么样的“矿石”提炼出来的,那么就不得不承认,科学的材料是人类在其全部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综合的经验;这也就是在意识形态的范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到一篇外文读物,说目前“科学”在一些年轻人的心中已面貌全非,几乎成了和世界上所有“坏的”、“罪恶的”事物相关联的词。他们认为:物理学就是原子弹;化学就是污染;生物学就是基因工程(也是罪恶的?);工业就是灰尘、油污和更大的污染。他们还把科学和灭绝人性的战争联系在一起。意大利教授鲍里尼(Paolini)也说,在他的国家里,“化学的”已经成了“有害的、有毒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由传统哲学语境进入现象学语境时 ,最让我们感到迷惑的是现象学中频繁出现的几个术语 :“本质直观”、“本质经验”、“本质还原”等。本质如何能被直观 ?本质如何能作为经验 ?产生这种迷惑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象学与传统哲学对“本质”定义的差异。传统哲学的本质是隐藏在直观现象背后的抽象概念 ,而现象学的本质 (Eidos ,Wesen)则是直观呈现的纯粹意识可能性。本质问题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主题 ,胡塞尔明确地说 :“现象学在此应被确立为一门本质科学———一门‘先天的’或也可以说是‘艾多斯’ (Eidos的中文音译———引注 )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这是十分可喜的。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又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谓犯罪心理结构问题。在我国的犯罪心理学教材和研究论文中,“犯罪心理结构”这个词时有出现。最初,它只是作为犯罪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其含义也比较模糊。近来发现“犯罪心理结构”已经被提高到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高度了。如有的同志说,“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科学,也就是研究行为人的犯罪心理结构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有的同志甚  相似文献   

5.
灵感捕捉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诗人苏轼在概括写作经验时说:“作诗之急追亡捕,情景一失永难摹。”就是说的对灵感要及时捉住。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人们由于长期思考某个问题,大脑中便会建立许多暂时的联系,突然在某一刹那产生了新形象、新概念、新思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灵感。大量事实说明,对问题的长期探讨,是灵感降临的基本条件。德国著名科学家黑姆霍兹在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等几个科学领域都有着重要发现和发明。他在庆祝他70岁诞辰的宴会上,谈到灵感问题时说:“就我的经验范围说……首先,始终必须把问题在一切方面翻来复去地考虑过,直到我‘在头…  相似文献   

6.
“我”是怎么回事?有人会说,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不是最清楚的问题吗?这样的反驳中隐含着对“我”的一种理解,即“我”就是用以指代每个个人的代词。我当然是“我”,你也可以是“我”,他还可以是“我”。“我”并不确指某个人,人人都可为“我”。但为什么人们可以是“我”呢?人们怎么才能是“我”呢?在日常中,我们一开口,便常会说“我……”,这时我就是“我”了,我就“我”起来了。可“说”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说”起来?在佛法看来,“说”是诸因缘和合的结果,是顺应着诸因缘条件的把持和执取。在“说”的执持中,我就是  相似文献   

7.
借物喻理法     
写文章的直接目的,就是把文章的主题很好地表现出来。高尔基说:“主题是从作者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为了表现这种思想,人们总结出了不少的方式方法,“借物喻理法”,就是其中之一。“借物喻理”,就是借助与所论问题有意念联系的客观之物,从而明确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也就是表达出作者在生活中所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问题     
一、科学问题英国科学哲学家玻兰尼(M·poLanyi)在其《解决问题》一文中曾认为:“一个问题或发现本身是没有涵义的。问题只有当它使某人疑惑或焦虑时,才成为一个问题;发现也只有当它使某人从一个问题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时,才成为一个发现。由此,玻兰尼对“问题”的涵义作出了某种界定。他认为“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智力上的愿望。”关于“科学问题”的定义非常多。玻普尔认为,问题就是“背景知识中固有的预期与其所提出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一、为谁服务是科学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农业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这是党的明确的方针,可是怎样服务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是没有解决的。资产阶级的专家告诉我们,我们搞科学研究就是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的”,要说指导生产还可以,怎么能说农业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呢?一提起农业科学,首先想到是外国,只想从外国的书本里,找一个什么窍门,露一手。解放后,有些人很想把外国的“草田轮作制”搬到中国来,不管条件如何,不管效果如何,生搬硬套。记得我们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河南,就在郑州最肥沃的两合土上种了两百亩牧草。农场工人和周围的群众就反对,“把这么好的地拿来种草!真是败家子!”我们说:“这就是科学!”他  相似文献   

10.
科学究竟是什么呢?关于科学的定义,历来就有各种说法。苏联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卡波查说:“科学就是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英国现代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P·M·S·布莱克特甚至从某一个极端的、心理学的角度给科学下了一个奇特的定义,说:“所谓科学,就是国家出钱,来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等等。我似乎觉得,若从哲学角度来看,科学不是别的,它实在是违反常识的一种思  相似文献   

11.
科学解释是科学的一个主要目的 ,也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西方科学解释理论从“逻辑论证说”、“因果结构说”到“范式归化说”、“语用说”的发展 ,表现出从科学解释的句法学、语义学研究向语用学理解的转向 ,其本质和局限是从抽象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发展。因此 ,批判的、历史的理性主义科学解释观的重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西方科学解释理论概说1.“逻辑论证说”科学解释的“逻辑论证说”是西方科学哲学中关于科学解释的标准观点 ,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严格的逻辑重建纲领的实施 ,其基本内容是说 :科学解释是由…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医学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时,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文化传统在教育领域中所体现出的巨大差异。如何看待这些差异,既不能回避,又不能夸大其影响,只有采取科学的态度,站在历史、社会的客观角度来分析这些差异及其渊源,才能找到中西交流、融合的切入点。1培养目标的不同我国学者提出将中国高等教育按其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人文”、“科学”、“人文·科学”阶段,目前正由“科学”阶段发展为“人文·科学”阶段,但实现这种转变,既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如果从法国1794年…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指示我们说:学习哲学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主要之点,或者说,本质的东西又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主席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地引用列宁说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分析具体的情况。”(见“矛盾论”、“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时局  相似文献   

14.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对于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培养“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主要问题是缺乏语言环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而营造这个环境的有效教学手段就是情景教学。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呢?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学认识的逻辑”,或者简单地说“科学的逻辑”,乃是研究运用逻辑手段和方法去进行科学认识的哲学学科。在研究科学认识逻辑的许多问题的时候,除辩证逻辑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顺利地运用形式逻辑的手段。本文就是专门研究这些问题的。现代的形式逻辑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两种研究:第一,研究形式逻辑本身的工具及在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各种演算;第二,研究如何运用“纯粹的”形式逻辑中所制定的逻辑工具去分析科学知识。这种研究,即所谓的“应用”逻辑,构成“科学的逻辑”。必须强调指出,“科学的逻辑”在这个意义上与科学的方法论密切联系着,并且在科学认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上的客观性(objectivity)涵义有一个演化的过程。古希腊人没有在知识与价值、科学与哲学、客观的与主观的之间做出区分。对柏拉图来说,“客观”实在是借助“善”的理念或形式刻画的。实在是统一的、图式化的、秩序化的整体,“最实在的”也就是最抽象的和最不能被日常经验接受的。在每一事物被秩序化为统一的图像之前,事物的“客观”陈述是不完全的。[1]“客观性”概念似乎已经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见解中,它意味着,关于结果的“为什么”问题没有一个是通过回答它们的过程来回答的。[2]巴姆在揭示亚里士多德关于客观性的一种涵义时说…  相似文献   

17.
一、艺术解释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伽达默尔对艺术经验中真理问题的研究,首先着手于通过人文主义有关概念以及康德学派美学思想的考察,推出艺术经验问题中艺术解释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首先,他通过对人文主义“教化”、“共通感”、“判断力”和“趣味”这四个概念的考察得出结论:艺术经验中的理解活动就是对象和理解者交融成一个新的共同体的过程,这种理解活动不是依据某个抽象概念而发生的,而是在对单个事物的感觉中,在具体情形中发生的。这样,对艺术经验中真理问题的研究就必须摆脱自然科学的方法,必须摆脱概念性知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07,(1):25-27
记者:莆田广化寺是朴老点名的“样板丛林”,您在推行“修学一体化”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学诚法师:谈到这个问题,首先粗浅地介绍一下“学与修”的基本概念。“学”,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在佛教里有专门的名词,也就是闻、思。听闻、思维佛陀的教法,这就是学。更进一步,所学的佛法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迄今仍很热闹 ,因此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有无科学精神的探讨。本文就是这类文章 ,主要是讲古代“百家”中的“道家”的科学精神。一般认为 ,具有农业文明特色的“天人合一”,是探讨科学及精神绕不过去的根本范畴 ,兵、农、工、医等均是对这一模式的实践殊相。从道家说 ,其创始人老、庄既无科学实践 ,又有某种反科学的倾向 ,如庄子“有机械者必有机心”的看法就是如此。但是 ,继承老庄脚步的道教却是在老、庄的基本精神引领下进入丹术试验领域的。尽管道教中的丹术等并非自觉意识的化学 ,但化学史却以它们为化学的开山鼻祖 ,西方亦然。如果这种说法可以成立的话 ,那么道家理论中的相关方面就成了它赖以实践的“科学精神”。本文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谈道家的科学精神的 ,也不失为一家之言。问题在于 ,“道”作为多义词 ,各有不同的含义。这不同的含义在于与“道”相连时的特殊语境是什么 ,不能把“道”普泛化。如庄子的《养生主》把身心健康与道联系、“技进于道”的“道”,就潜藏着体现“科学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而从道家的“整体直观”到禅宗的“顿悟”,不也有康德哲学中“知性直观”的先在萌兆吗 ?所有这些 ,都是需要关注并潜心研究的问题。基于此 ,本刊特发表本文 ,以期引起注意、争  相似文献   

20.
“前谓词经验”理论是胡塞尔在其晚期著作《经验与判断》中所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之所以说它重要就在于 ,它既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存在论的问题。对于胡塞尔来说 ,现象学的认识论绝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 ,因为在他看来 ,传统的认识论还停留在谓词经验或知性经验之上 ,因此它并不能真正地回答谓词判断的明见性基础 ,而要赋予谓词判断以明见性基础 ,就必须从内在的体验之流即“前谓词经验”中去寻找其隐秘的起源。那么 ,什么是“前谓词经验” ?“前谓词经验”都具有哪些功能和特征 ?一、前谓词经验与判断在《经验与判断》一书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