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唯物论研究》杂志1963年夏季号刊载了题为《苏联的康德研究现状》的文章,作者是泽村武生。摘录如下: 关于苏联研究康德的书,暂且不提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我们只见过阿·德波林的《康德的辩证法》(1924年)和维·阿斯姆斯的《康德的辩证法》(1929年)两书。此外,戈·维·普列汉诺夫在与康拉德·斯密特进行争  相似文献   

2.
1978年3月《和平和社会主义》杂志编辑部与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在捷克斯洛伐克利贝雷茨共同组织了“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的国际讨论会(为纪念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70周年)。参加这次会的有来自欧洲十个国家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以及《和平和社会主义》杂志的代表。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И.Т.弗罗洛夫宣布开会,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副院长ЗД·斯尼季尔院士以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主席团名义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22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诞生一百一十周年。 列宁留给我们的哲学遗产是丰富的、宝贵的。他写作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和其他许多有关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文献。他在俄国的民  相似文献   

4.
欢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提要复旦大学哲学 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研室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6 .9 339页毛泽东哲学思想新论李成蹊著重庆出版社 1987 .3 197页哲学学导论任忱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 262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卷)孙伯撰等编著山 西人民出版社1956·12 512页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史纲要(三十年代) 〔苏〕维·尼·科洛斯科夫著徐小英、王淑秋 译求实出版社1955·11 14魂页辩证唯物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论 集之一本书编写组编求实出版社1986·10 288页辩证法的历史与逻辑赵光武著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7·4 187…  相似文献   

5.
哲学物质观和主体性的关系问题研讨会综述武才娃为了纪念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85周年,进一步推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研究,北京市哲学会与列宁哲学研究会、全国认识论研究会、北京市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于1994年5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大学联合...  相似文献   

6.
列宁的哲学名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简称《唯批》)出版80多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几乎所有研究《唯批》的论著都认为,《唯批》的主题是认识论,《唯批》是一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作。本文试图对研究和评价《唯批》提出一个新视角,即《唯批》的主题不是认识论,而应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哲学和法学研究所、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1977年9月在阿拉木图召开了“唯物辩证法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逻辑学和方法论”的第二次全苏讨论会。全国许多城市的哲学家和学者,苏联科学院、加盟共和国科学院、苏联哲学协会和全苏《知识》协会的代表,以及《共产党人》、《哲学问题》、《哲学科学》等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等共3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本期发表的列宁的三篇哲学笔记,是译自苏联最近出版的“列宁全集”第4版第38卷。除“阿·德波林‘辩征唯物主义’一书札记”的一部分曾在1956年出版的中译本列宁“哲学笔记”中发表过以外,其余的译文在我国均是第一次发表。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他的哲学著作中,首先是在他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卓越地指出:在当代的哲学上,同两千年前一样存在着党派斗争。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与思想体系”。列宁的这个论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甚至可以说,当前哲学上的党派斗争达到了新的规模,而且日趋尖锐。原因在于我们时代的性质,在于生活各个领域内所进行的深刻变革。如果把所有的基本的社会进程加以归纳,找出它的中心点,这就是由伟大的十月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它科学地总结了人类认识史、哲学史的成果,从哲学高度概括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于电子、X线和放射性元素等科学发现,系统地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旗帜鲜明地批判了马赫主义等错误思潮,为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开辟了  相似文献   

11.
1984年7月30日是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狄德罗逝世二百周年纪念日,为了表彰这位对人类文化和科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1984年定为“狄德罗年”。国际文化界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我国思想文化界同样以多种形式纪念这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我国学者应邀参加了一些盛大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学术界举行关于狄德罗哲学思想的讨论会并发表了二十余篇纪念文章和学术论文,我国出版界1984年出版了一批有关狄德罗的著作。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法国作者安德列·比利《狄德罗传》的中译本。此外,商务印书馆还将出版法国哲学家亨利·勒费弗尔著的《狄德罗的著作与思想》和  相似文献   

12.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费多谢耶夫,是今天苏联哲学界一位最引人注目的人物。1978年8月,在他70岁生日时,苏联最重要的哲学杂志《哲学问题》在题为《学者的诞辰》的编辑部文章中,称他为“苏联最大的哲学家”,说他在“研究当代许多重要问题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社会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为此也发表了专文,给予赞扬。大家知道,这种情况在苏联,是十分罕见的。从六十年代起,费多谢耶夫就犹如新星擢起,  相似文献   

13.
科西切夫·阿纳托利·达尼洛维奇是功勋科学工作者、教授、哲学科学博士、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主任、全苏理论性杂志《科学共产主义》主编。科西切夫是苏联著名哲学家,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史和科学共产主义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发表了二百多篇学术著作,其中十二篇为专著。他的《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列宁对辩  相似文献   

14.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商品生产性质·资产阶级权利杜闻贞南京大学学报 1978年(第4期(学习《资本论》)马克思与《资本论》—纪念《资本论》在我国翻译出版 四十周年刘洁内蒙古日报1978年11月9日《反杜林论》中的辨证法理论及其规律〔苏〕N .G·纳 尔斯基哲学译丛1978年第6期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 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体会杜明山西日报19了8年11 月13日列宁对修正主义“用引证骗人”手法的揭露和批判杨瑞 森南开大学学报1978年第4、5期合刊真理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学习《唯物主义和经 脸批判主义》第二…  相似文献   

15.
苏联国际关系研究所出版社在去年出版了姆·阿·西林所著的的“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一书。在这本害中,作者就几个主要问题论述了爱尔维修的哲学观点,解剖了他的著作中的革命的哲学内容。在阐述爱尔维修的思想时,作者还把他的观点与霍尔巴赫、狄德罗的观点作了比较,也与拉吉舍夫的观点作了比较。作者首先在“导言”中分析了十八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指出当时的哲学革命是  相似文献   

16.
关于相对论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曾把爱因斯坦列为十九世纪末叶以来自然科学的大革新家,呼吁哲学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家建立战斗的联盟,号召自然科学家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而万恶的“四人帮”则把爱因斯坦诬陷为“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把相对论打成一面“黑旗”。本刊这一期特刊载爱因斯坦这篇关于相对论的讲演稿和郭汉英同志的文章《相对论物理的哲学意义》,以资纪念,这也是对“四人帮”的有力批判。  相似文献   

17.
卞敏 《学海》2003,18(2):25-28
反映论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在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中 ,反映论不仅是联结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中介 ,而且是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纽带 ,因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反映论以承认被反映对象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列宁的反映论思想 ,首先是以承认被反映对象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的 ,反映论建立在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础之上。列宁指出 :“不言而喻 ,没有被反映者 ,就不能有反映 ,但是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①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这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则。从广义上说 ,…  相似文献   

18.
苏联妇女代表团团员、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代亚非哲学研究室主任莫·特·斯捷潘尼扬茨教授1985年10月26日下午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陈筠泉、姚介厚、余丽嫦和金顺福等同志进行了座谈。双方介绍了各自研究所的概况和学术研究情况。斯特潘尼扬茨说,约夫楚克·敦尼克等主编的多卷本《哲学史》现在看来内容比较陈旧了。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正在主持编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期苏联“哲学问题”杂志报导:去年秋季,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曾举行一次关于矛盾问题的学术会议。会上听取了16个报告,其中关于一般矛盾问题的报告3个,关于自然科学中的矛盾问题的报告6个,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问题的报告3个,关于思维中的矛盾问题的报告4个。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问题的报告有:茨·斯捷潘年的“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及其矛盾的性质”,格·施特拉克斯的“论社会主义内部矛盾的发展”和耶·莫德尔任斯卡娅的“现代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深刻地论述了这一认识论的反映论思想,并且进而探索性地指出:“‘在物质大厦本身的基础中’只能假定有一种和感觉相似的能力。”(《列宁全集》第14卷,第34页)即反映的能力存在着。沿着列宁指出的这一方向,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信息论、控制论和大脑生理学,深入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