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度美学     
任何事物或事情都是要讲究程度的,"程度"问题不仅是哲学问题,更是美学问题。程度美学的提出,是基于哲学美学原理和社会实际两方面的。程度美学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程度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其实践方面则分为社会和艺术两个范畴。不论在社会生活里,还是在艺术创造中,准确把握好"程度",就等于是把握了美的真谛。不论什么,适度为美。  相似文献   

2.
文化参照与当代美学研究的深化邹广文人类审美活动是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必然在最大限度内展示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创造的最核心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人类本质的丰富性是通过各种文化形式体现出来的,而美学发展的真正个性必须通过整体性显现出来。因此,要建构...  相似文献   

3.
时尚产生于各社会阶层具有流动性的社会中。上层社会为维护社会地位和高尚品位而创造并引领时尚,这种时尚趋势逐渐向下层社会渗透并传播的过程构成了时尚的生成机制。时尚的生成是大众审美权利拓展的表现,而时尚的传播则促成了审美趣味的变更,时尚的生成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享受并体验到时尚美。当前的时尚消费表现出了审美化的倾向,时尚消费是审美化消费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当代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没有独立、绝对的文本;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阅读的“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读者接受在文本意义生成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译者的前理解以及文本和译者之间的视野融台;作为文本读者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由创造度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体验是后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性正好与后现代社会合拍,因此,时代需要新美学表达自己。新美学就是新的体验美学。前美学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它无视个人的体验、感受及其表达。新的体验美学强调体验和感受,并将表达提升到个体生存状态的高度,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感受型的幸福社会奠定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朗吉努斯“伟大的心灵”论入手,用美学视角剖析“伟大的心灵”在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社会时期的形成、运动和跃迁,从而在“伟大的心灵”的阐释中把这一崇高的主体精神实体有意识完满建构的美学意义引向主体塑造意义、审美创造意义和民主政治社会意义。以期为我们发掘古希腊罗马这部美学打开一条通道,为建构现代美学接通-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本思想和人性文化的主血脉。  相似文献   

7.
与20世纪艺术界和艺术理论界对美和审美经验的拒斥不同,在当前的社会生活和思想研究中重新兴起了对美学的兴趣,人们再次关注起美的观念和对象的审美属性等问题。当其他领域正迅速地向美学复归时,哲学美学确实会发生分化。首先,在以分析为基础的趋向和以历史为基础的趋向之间有一种方法上的分化。其次,更为根本的是在作为经验研究的美学和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不断扩大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朗吉努斯"伟大的心灵"论入手,用美学视角剖析"伟大的心灵"在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社会时期的形成、运动和跃迁,从而在"伟大的心灵"的阐释中把这一崇高的主体精神实体有意识完满建构的美学意义引向主体塑造意义、审美创造意义和民主政治社会意义.以期为我们发掘古希腊罗马这部美学打开一条通道,为建构现代美学接通一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本思想和人性文化的主血脉.  相似文献   

9.
翟月金 《美与时代》2014,(3):130-131
和谐作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自我发展与实现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表达,在旅游这一文化实践形态下,探寻旅游美学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是发挥旅游美学正确引导功能的基础。因此,本文以和谐社会视域下旅游美学的价值实现途径为研究的主题,结合实践层面的探讨,就旅游美学的和谐价值与旅游美学的价值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更好的认识与梳理和谐视域下的旅游美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索美学的影响,不仅能揭示人类的社会性,而且有助于认识艺术和环境,因为环境不仅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美学过程囊括和涉及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鉴于这个原因,美学经验寓意着道德与政治属性。的确,在人类的环境里,道德、社会、政治是完全交织交融的,由此而蕴含的环境美学既有理性判断的根据,又有感官愉悦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其一生实践活动中,非常注意按照美的规律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他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哲学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人民创造美好世界,体现着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乐记》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蔚 《管子学刊》2002,(1):70-75
《乐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它通过对音乐的产生,音乐与人的情感,音乐与社会相互关系等的分析论述,强调了乐与礼的结合和音乐的社会功能,阐明了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音乐与人的内心世界相关等观点,在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乐记》对探讨我国音乐美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认识到,美学是品牌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品牌文化中的美学价值不仅提供消费者视觉上面的享受,而且更重要的是提供消费者精神情感上的享受,因此美学对品牌文化的构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分别从美感体验、消费者的角度和美学提升品牌文化的价值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思考品牌文化中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生命"概念的内涵很大。唯其大,才能涵盖审美的所有内容,才能完全界定审美的本质。人的生命有三重: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人的生命有两个时空,即物理时空和精神时空。美存在于人的生命与对象的"生命关系"之中。用生命界定美本质并不会造成与别的事物的混淆。生命美学比之于用其它概念界定演绎的美学理论更具有美学一般的性质。对于解释人类的审美现象更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实践美学以其深厚的理论支撑,建构出论美的新平台,展现着对美的理解的新视角。在美学论争中,研究者们对实践美学的评价褒贬不一、各说其是,使人无所适从。对此,要对实践美学有一客观评判,有两个重要方面亟需澄清,即实践在建构实践美学的作用、实践美学是何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设计思想,而广告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在广告设计方面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广告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思维优势和独特传统的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沈成宏 《学海》2005,38(6):169-173
领导美是社会美的高级形态,真善美是领导的最高境界,领导艺术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丰富多彩的审美形态。领导美学命题把美学对人的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也更能体现领导学的本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日拜读邓绍秋先生的新著《道神生态美学智慧》(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深受启迪。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门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之生态审美关系及人自身动态平衡的美学学科。邓先生将生态美学与道神美学思想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见邓先生在生态美学研究方面具有探索创新精  相似文献   

19.
宗教都讲“真善美”,研究宗教应该从这三者的统一上来考察其文化内涵,但学界真正从其美学思想的角度研究宗教内在的文化特色者少,而道教美学研究正在起步。道教思想中反映出来的,以老、庄道家美学思想为基础的宗教美学思想意识,实际上是近二千年来中国人美学思想的一个特定的分支,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史不可忽视之重要部分,包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美学意识、美学观念,体现着中国人具有民族特色的“爱美之心”。同时,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明显保留了更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认为大“美”在“生”,而“生”即“道”;《南华经》认为“至道”才是“至美”;《太平经》有“出真文”,“除邪文巧伪”的美学观点;《抱朴子》有“非染弗丽,非和弗美”的推崇艺术美的说法;《化书》有“忘手笔而知书”和“师心”的艺术创作论;《本相经》有“随染即著”艺术美论等等,加上《玄珠录》、《坐忘论》、《水云集》、《悟真篇》、《初真戒说》……等道书所蕴藏的丰富美学观点,构成了一部从语言表达到思想内容都十分富于中国色彩的、富于发展性的宗教美学思想史。中国道教美学思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别具特色,继道家美学思想之后,自汉代以来,同佛教一样,一直以宗教文化形态影响着中国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关于社会美问题,他论述了社会制度美、生活美、人格美与中华民族的性格美问题;关于自然美问题,他论述了绿化、大地园林化、生态平衡、城市布局问题;关于艺术美问题,他论述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艺术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关系、艺术美的多样性、艺术美的创造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艺术美的创造应该参考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他还论述了美的发展规律问题,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