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和运用形式逻辑知识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在确定某些概念的种类时,难于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集合概念的定义还不准确、不贴切。在目前的形式逻辑教科书中,关于集合概念的定义大致有下列三种: 一、“集合概念,就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吴宋国等编的《普通逻辑》); 二、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就是集合概念。“对象的集合体,是由许多可以独立存在的个别  相似文献   

2.
(1)联邦德国巴伦利亚州,鹤类极为稀少,濒临绝境。为了保护这种鸟类,使之能够流传于世,居民用青铜制作了一座鹤的纪念碑。(《四川工人报》一九八四年四月十日《鸟纪念碑》) “鸟类”是鸟的总称,“鹤”是鸟类的一属。这里的“鹤类”和“鸟类”都属于集合概念。上文中,“鹤类”是“鹤”之误用,“鸟类”是“鸟”之误用。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不能混用。根据这一段话的意思,把“鹤类”和“鸟类”改成非集合概念“鹤”和“鸟”就可以了。(2)对中国观众来说,乌兰诺娃的名字是与“芭蕾”这个词汇一同进入我们视野的。(《经济日报》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四日第四版《乌兰诺娃——诗的化身》  相似文献   

3.
“教师”表示什么概念?——“‘教师’这个概念是一个普遍概念,又是一个非集合概念,也是一个实体概念和正概念。”这是《普通逻辑》的回答。(见该书一九八二年版第24页)但是这样的回答未必是确切的。因为“教师”这一语词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非集合概念。比如,在“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一判断中。“教师”就是一个集合概念。然而,这种脱离概念的论域判别概念种类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在一些逻辑著作中,诸如不顾论域地断定“书”、“山”、“人”是非集合概念的做法,是不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有些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分别表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例如:“物质”作为哲学上的一大范畴,它是一切客观事物的总称,是集合概念,我们可以说“物质决定精神”。而在“水是物质”这句话中,它又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质,是非集合概念。如果我们从上述两个判断推出“水决定精神”,就很可笑。  相似文献   

5.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有的教材称之为群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是不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即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要正确辨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自然应先搞清什么是集合体,什么是非集合体。而要正确区分集合体与非集合体,就应首先把握类与分子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这三种不同关系的区别。类是许多具有相同属性事物的综合。组成类的单独事物我们称之为分子。类(用A表示)与分子(用a表示)的关系有如下两个基本特征;(-)组成类的分子必须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同一种事物,每个分子都是能…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非马克思主义这三大类。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n 1893—1947)是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奠基者,其名作《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是第一部专门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巨著。曼海姆在我国学术界还是一个比较生疏的名字,虽偶尔有个别文章述及,但却是误解多于了解。 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首先是由四种意识形态概念表达出来的,即“个别的意识形态概念”、“总体的意识形态概念”、“特殊的意识形态概念”和“普遍的意识形态概念”。 所谓“个别的意识形态概念”是指个人表达的观念或陈述,而且人们对这种观念或陈述表示怀疑。所谓“总体的意识形态概念”是指一个时代或一个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其中特  相似文献   

7.
近三十年来,有关恒星演化(一般说来,演化也包括起源)的研究已经取得迅速的进展,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严密的程度。它是现代天文学中一朵盛开的花朵,因而引起国内外科学界和哲学界的广泛注意。目前关于恒星演化的假说有许多种,但基本上是两个派别。一派认为恒星是由低密度的星际弥漫物质形成的,称为弥漫说。由于星际弥漫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常常聚集为云块,所以又叫星云说。另一派认为恒星是由密度很大的超密物质形成的,称为超密说。绝大多数的天文学家支持前一种观点,只有少数人赞同后一种观点。本文将按照星云说的观点来阐明恒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尼古拉·哥白尼的科学功绩,就在于他不仅开创了现代天文学,而且开创了关于宇宙与自然界的新兴科学。关于存在着支配自然界的规律的知识,是由于研究天空,研究太阳、恒星与行星的运动的结果而形成的,因为在那里规律性最为明显。从认识史中可以看到,最困难的是完成第一步。在认识宇宙方面,哥白尼完成了最困难与最重要的第一步。他把计算系统从地球移到太阳,向世界宣告各行星是绕太阳旋转,而不是绕地球旋转。如今,我们可以远远地游览宇宙,我们不仅可以在思想上从地球移到太阳,而且也可以由太阳移到各恒星,由恒星移到我们的银河中心,由我们的银河系转移到遥远的星云。在游览宇宙(在这一游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否定概念?逻辑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笔者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大家。一、否定概念,其语言形式一定是以否定语素打头。如果“非”、“不”、“无”等字样不表否定,那带有“非”等字样的语词所表达的概念一定不是否定概念.如“非洲”、“不丹”等。二、某个语词即使前面带有表否定的语素,但不一定是否定概念。带否定语素是成为否定概念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或  相似文献   

10.
结构主义认为,数学对象的本性是它们所属结构的基本关系通过适当的逻辑方式定义的。“消除性的”结构主义认为,可以设想通过一定的解释程序,那些我们用来指称数字和非数学对象的概念就会被数的系统中的数或集合所替代,即使那些概念指称和数完全不同的对象。而“非消除性”的结构主义认为,应该把数论和集合理论中的数、集合和其他数学对  相似文献   

11.
由满义法师所著的《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由台北市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8月出版。该书由“前言”、“结语”和主体部分四章构成。“第一章阐扬妙谛:说法的语言不同”,“第二章弘法利生:弘化的方式不同”,“第三章慈心悲愿:为教的愿心不同”,“第四章人间净土:证悟的目标不同”。该书作者以清新、简洁的笔墨对将“人间佛教”与“佛教现代化”融为一体的“星云模式”进行深入的阐述,相信对相关人士会有一定的助益。《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出版  相似文献   

12.
台湾佛光山数十年来“人间佛教”思想的不断丰富与实践,使得当代“人间佛教”的发展呈现出最具代表性的“星云模式”。论文基于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及在佛光山的深入实践,梳理和总结了当代人间佛教的“星云模式”,并认为以佛法建设为中心的弘法利生模式、以佛教社团为中介的资源动员模式和以人间佛教为纽带的社会信仰模式,是当代人间佛教“星云模式”的三大要件,是佛光山“人间佛教”思想得以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更体现了星云大师博大精深的佛教社会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 問题的提出近年来,有关历史問题、哲学史問题的爭論,都涉及到史学方法論的原则問题。究竟历史研究能否成为科学,也是爭論問题之一;这一争論又首先涉及对历史研究的对象問题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这在近代史学思想史上是一个老問题,在新形势下被重新提出来,則具有一定的新意义,頗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討論。問题是由馮友兰先生提出来的。馮先生从哲学及其他科学研究“一般”,历史学只研究“个体”,而“个体”非“类”等前提出发,得出了历史非科学的結論;并把这一問题作为“关于历史研究的一般性的問题”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论虚概念     
叶建柱  应向东 《现代哲学》2004,19(2):115-120
把外延理解为“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客观事物(或类)”,导致“虚概念没有外延”或“有外延但是空类”此类有问题的结论,应该理解为由概念(思维)中的对象组成;而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又导致把理想模型等科学概念当成虚概念,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是无异议的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是实概念,如思维科学中的概念;实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如“地心说”中的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公认的虚概念,如鬼魂。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是非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相似文献   

15.
除太阳、月亮之外金星是天空中肉眼能够看到的最明亮的星,最亮的时候达4.4等,比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还亮14倍。金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我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又叫启明、晓星、明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也叫长庚、黄昏星。金星接受的阳光比地球多了一倍,笼罩金星的厚密云层将大约75%的阳光反射到空间,使它变得光彩夺目。无论从年龄、体积、形态、密度, 还是诞生时的环境上看,金星都与地球非常相似, 因此被称为地球的“姐妹星”,人们猜测那里可能  相似文献   

16.
太阳系里的行星和卫星按照客观规律运动着,天文工作者已能很准确地计算出许多年后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置,并根据这种知识而预报日月食的发生。看来太阳系一切都井井有条,既和谐又平静,似乎不存在什么矛盾什么斗争。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太阳系目前的稳定乃是矛盾斗争的结果,而且这种稳定只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就拿地球和月球所组成的“地月系”这个最简单的天体系统来说吧。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不断地绕地球转动,严格地说是两者都绕它们的共同质量中心转动。地月系这个统一体的存在是地球和月球之间矛  相似文献   

17.
在形式逻辑中,人们对概念的限制与概括似乎已经取得了一致的见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负相关,但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两类不同的定义,即可发现,对于第一类定义,内涵以“且”的形式揭示的概念,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的理论是正确的;但对于第二类定义,内涵以“或”的形式揭示的概念,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的理论就不正确了.这是因为这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增减是正变关系,而非反变关系.因此,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的理论是不完整的;完整的表达应该是:概念的内涵、外延有共变关系.当概  相似文献   

18.
偏正词组是汉语表达概念的形式之一。从语言的角度看,它的特点是: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有修饰或限制与被修饰或被限制的关系,其修饰或限制部分为偏,被修饰或被限制部分为正。下面我们从逻辑的角度讨论一下偏正词组表达概念的问题。偏正词组表达概念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其偏的部分对正的部分有所限制,亦即形式逻辑中所说的“概念的限制”。具体地说,偏的部分使正的部分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有所缩小,内涵有所增加。这一类  相似文献   

19.
周新林  张梅玲 《心理学报》2003,35(2):195-200
过去人们基于语言复杂性探讨加减文字题的难度成因,本研究将探讨情境复杂性对问题难度的影响。被试为北京市一城区小学二年级共108名学生(男52,女56),平均年龄8岁4个月。采用2(问题类型:“给”问题和“拿”问题)×2(事件类型:增多事件和减少事件)混合设计。对于“给”问题,增多题中各语句的主语不一致,减少题中一致,对于“拿”问题则相反。根据语言复杂性解释,因为各语句的主语一致有利于加工,“给”问题有减少题加工优势,“拿”问题有增多题加工优势;根据情境复杂性解释,因为减少情境有利于加工,两类问题均有减少题加工优势。实验表明不论“给”问题还是“拿”问题,均有减少题的加工优势,支持情境复杂性解释  相似文献   

20.
苏联“哲学問題”和“苏維埃教育学”兩雜志,近几年來曾發表許多文章討論有关意識的一些問题。下面是在討論中的一部分簡略意見: 第一是意识是物質的,还是非物質的?在这个問題的討論中有三种不同意見:①認为心理現象,意識是物質的,客观的。理由是,現实存在的一切事物,按其本性来說都是物質的;思維是物質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