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涛是清代画坛的一位非常伟大的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直在自然中思自然,对近代的影响深远,推动了山水画创作的发展,并且石涛在山水画构图中有许多新的创新和突破,通过画面构图方式的不同去精心布景,构建一种诗意空间,营造不同氛围。对石涛山水画构图理论进行分析,有利于在将来的山水画绘画创作中更好地通过构图彰显创作意图,因此分析和研究石涛的山水画构图,对于我们今后的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绘画艺术体系中,石涛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石涛的山水画具有极强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在笔墨艺术应用上,具有极强的艺术审美价值。石涛通过灵活运用笔墨,在山水画中营造出了雄浑大气、浑然天成的艺术特点,不管是用墨还是构图,都具有很强的艺术特点,呈现出超凡脱俗的艺术表现力,其作品也深受后人的喜爱。探寻石涛山水画的笔墨艺术,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绘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山水画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自魏晋至今,山水画发展了一千多年,其间,山水画家多是以传统为基础的,不同流派对待传统存在“摹古”与“创新”两种分歧。清代画家深受南北宗论的影响,摹古是当时画坛的主流倾向,当时画家们在山水画中极力追求笔墨。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石涛是与他们不同的一位画家,他不仅能把传统化为己用,而且能够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跳出南北宗论的约束。石涛注重个性的解放,运用自己的法度,展现自我的风格。石涛绘画语言的独创性集中体现在他的山水画中,故介绍了石涛山水画的三个历程,对他的绘画思想、技法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其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石涛山水画风格多样,根据所画对象的不同,所用的笔法也随之改变。"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山水画打破传统、积极创新的基础。宣城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山川秀丽,又紧邻黄山。石涛在此居住长达15年,结交了许多当时诗坛、画坛上的名手,又曾多次游览黄山。黄山对于石涛来说,是他绘画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为其以后的绘画及画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象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周易>蕴含着丰富的象思维,可以分为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三个层面.中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石涛是清初著名画家,以擅长山水画闻名于世.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和其题画诗清晰地展现了其山水画深受<周易>象思维的影响,认为"画者形天地万物"、"画者从于心者也"、"不似似之当下拜".石涛山水画创作的这个过程与<周易>象思维的三个层面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中国画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期,名家辈出,大师林立。清初画家石涛,可谓是当时较为突出的代表。石涛的绘画技艺炉火纯青,绘画思想深雄沉遂,他把中国山水画理论提升到哲学的高度,留下了以《画语录》为代表的划时代的绘画理论著作。石涛晚年,硕果累累,究其原...  相似文献   

7.
我国清代画坛上最重要的画家代表石涛的画,淋漓洒落,笔式狂放,面貌多变,和同时代的主流"清初六家"有很大的差异,对后世山水绘画者产生了很大影响。石涛在艺术上勇于创新,主要表现在对山水画中的笔墨形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但在当时的画坛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当今及以后的山水画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涛在中国画坛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其山水画造诣非常高,花鸟、人物的成就也不容小觑。从发扬传统绘画精髓、变他法为己法这两个方面来谈石涛是如何对传统绘画进行继承与创新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绘画作品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石涛绘画艺术作品在当今仍然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创造生命力,体现了"四王"作品的核心与精髓。石涛的绘画主要以生活为创作元素,其师法自然,打破了墨守成规的传统绘画方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绘画艺术品,被世人参考模仿。从石涛的艺术创新精神入手,并对其艺术创作精神的产生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其绘画艺术中的创新精神体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阐述了石涛山水画中创新精神对未来艺术发展的现实意义,促进了绘画艺术中的创新精神得以进一步延续。  相似文献   

10.
石涛是清代杰出的中国画大师,擅长山水画,同时也擅长诗文和中国画的其他绘画种类,人们将他誉为扬州画派的鼻祖。他创作的绘画理论专著《苦瓜和尚画语录》得到了后人很高的评价,这也就证明他是一位杰出的画论家,该书道出了许多画家不传之法。近代的著名画家傅抱石、张大千、郑拙庐、吴冠中、黄宾虹等大师都对石涛的这本书产生了异常浓厚的兴趣,韩林德在《石涛与画语录研究》中指出,"《画语录》发前人所未发提出一画论……开创了中国绘画美学的新局面"。这些专家学者也就系统地总结了石涛的绘画理论。  相似文献   

11.
石涛与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涛是清初一位独创派绘画大师,早年因家国之变,遁入佛门,但到了晚年,有资料显示,他却离开佛门,而改信道教.对于石涛思想的研究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但对石涛思想研究中的这一关键问题,有不少学者认为是子虚乌有,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史料推证,石涛晚年确有出佛入道之事,并对石涛晚年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道教倾向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石涛是清代的艺术大师,他的绘画理论和艺术实践,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重新认识石涛的绘画思想对当代美术理论研究.美术创作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涛作为清初四僧之一,其绘画作品和绘画理论十分杰出,极其富有画家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他的书画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他的绘画理论在我国的美术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他的理论著作中以他的《画语录》为代表。许多的山水画作者将他的作品与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以更加深入地探索艺术规律,这对画家们的创作有许多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历代有成就、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他们的作品能魅力永驻,成为历史名作,大多得益于师法造化。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说明画家用心感悟世界,也是用心、用眼、用手写生自然的理论依据。一代宗师龚贤之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我师造物,安知董黄等,也表明了中国山水画对自然界的感悟和写生的重要性。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在其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笔墨第五中精辟论道: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而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受蒙养之灵,是有笔而无墨也。说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我自用我法"是石涛青壮年时期的主要绘画思想.到了晚年他又提出"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思想.这种理论上的一步步深化,实际上也代表了石涛在绘画创作和思想上勇于摆脱古法束缚,一生中不断创新,不断批判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16.
石涛的命运是坎坷的,出生家世、人生践履,皆坎坷不平。石涛曾经想以画入仕,却不料时世弄人。后世对于石涛的评价说,他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不管是画作、诗歌,单单就其《画语录》而言,在中国画论史上,也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山水画产生于魏晋,在五代达到了它的发展高峰.这一时期.巨匠云集,名家辈出.进入宋代以后,随着一系列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发挥作用,使得山水画呈现出新的面貌.宋代中期山水画在承续了五代雄伟风格的同时,在审美取向上远离了前代山水画的阳刚风貌,而更加精致、典雅,充满了刚柔相济的趣味,形成典型的宋代风格.  相似文献   

18.
明遗民画家石涛北游京城三年,以精湛的画艺流连于达官贵人之间,却再未得到皇帝垂青,终南返扬州。这样的结局是北游前已受到康熙礼遇的石涛始料未及的。石涛北游受挫,惨淡南归的结局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当时京城紧张的政治文化环境造成遗民士绅处境艰难,石涛作为明宗室遗民的贵胄心理也使其难以进一步屈从于清初的文化正统,而他狂傲的艺术个性又为官方画派所不容。石涛"欲问皇家问赏心,好从宝绘通知遇"希冀的破灭,看似是时运不济所致,其实偶然中早已蕴含着必然。  相似文献   

19.
"意境"的范畴一经诞生,便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追求目标之一,从而使山水画有了更高的境界和情调.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也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能够引起强烈的美感呢?首先就是它有鲜明的形象.其次,饱含了艺术家的情感.再次,体现了画家精湛的艺术技巧.最后,画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  相似文献   

20.
《画语录》是最能体现石涛艺术主张的论著之一,对于《画语录》中"蒙养生活论"的解读一直是石涛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论题。文章对1949年以来各位学者关于石涛"蒙养生活论"作的不同释读进行分析和归类,并尝试进行方向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