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effects of explicit instructions to“be creative”),是指在创造力测验或实验任务中,明确要求“要有创造性”(be creative)的指导语,能够促进被试的创造性表现的现象。该效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最大化表现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注意控制理论。在指导语中对“创造性”作出解释、创造性任务的类型以及被试特征,都会影响“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的产生。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发生的机制,从设置创造性目标、根据任务特征施加精细指导、结合学生特征实施个性化教学三个方面,设计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乃是有创见的思维.它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既需要求同思维,也需要求异思维,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求异性上,这是创造性思维一大特点.在学校里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呈求同趋势,即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希望他们能在新遇到的情境中看出与所掌握的这些规律相同的东西,以便如法炮制地处理新情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象一个模子里刻出的“标准件”.显然这有背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更应重视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就是要从多维度去进行概括.对同一间题要从多种角度搜寻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它不拘于常规,是将原来互不相干的知识和经验重新组织,将它们复活在新的形式中,产生新的设想和思维上的飞跃.它将僵死的记忆变为灵活的思考网络,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可随机应变,应付自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常导致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结果,因此,被看作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思维压制指的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某一目标思维从意识中移除的心理过程。压制某目标思维会产生矛盾效应,即试图压制反而会激活被压制目标。本研究采用思维压制的即刻测量(online measure)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压制是否会产生即刻激活效应(immediate enhancement effect)以及目标词效价如何影响该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压制负性词时出现了即刻激活效应,而压制正性词时并未出现上述效应。由此推论,被压制目标词的威胁性,可能是影响即刻激活效应是否出现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更重要的要独创地解决问题,人们在活动中,要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都离不开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独创性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思维的智力品质。过去对思维的创造性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以少数杰出的发明家和艺术家为研究对象。但是在近一、二十年来,研究者们认为:创造性或独创性是一种连续的而不是全有全无的品质。人人(包括儿童)都有创造性或独创性,都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目前,在国外研  相似文献   

5.
灵感是在创造活动中突发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灵感“火花”的爆发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灵感状态下,人的思维十分活跃,情绪特别高涨。此时,科学家会成功地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有所发明创造;文学艺术家会兴致大发,构思出美妙的篇章,勾勒出动人的形象。灵感产生于创造活动中,但灵感何时到来是不可预期和控制的。当然,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消极地等待灵感的出现。相反,我们可以积极地创造条件去捕捉创造的灵感。第一,致力于长期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这是产生灵感的基本条件。灵感并不是什么神秘…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思维是把新的思索、新的发现引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设计是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三者有机互补互动的创造性活动.基础教学内容的设定,要站在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把现代艺术的一些美学意念引进来,以培养创造性的艺术思维能力.基础教学内容要有实际意义,内容合理.  相似文献   

7.
白学军  姚海娟 《心理学报》2018,50(11):1197-1211
本研究采用2个实验, 考察创造性思维测验得分高低者在Stroop任务干扰条件上的差异, 从行为和生理指标探讨认知抑制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以及时间压力对认知抑制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的调节作用。实验1采用Stroop颜色命名任务。结果发现, 相比低创者, 高创者的反应时干扰效应量和正确率干扰效应量均更小。实验2采用更灵活的Stroop字义-颜色命名转换任务, 操纵不同的时间压力条件, 并记录被试完成任务时的皮肤电活动。结果发现, 高创者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的干扰效应量显著小于无时间压力条件下, 而低创者在有和无时间压力条件下的干扰效应量无显著差异; 高创者在颜色命名任务的不一致条件下的皮肤电活动变化显著高于一致条件, 而低创者在颜色命名任务的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总体而言, 相比低创者, 高创者的认知抑制能力更高, 能够有效抑制优势的但不相关的反应倾向。时间压力在认知抑制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高创者面对不同任务要求能够灵活调整自身的认知抑制水平, 并表现出变化的生理唤醒水平。结果支持创造性思维的适应性认知抑制假说。  相似文献   

8.
惯性思维又叫常规思维或顺势思维,决策学中把它称为基本假设思维。这种思维是指行为主体在处理一个问题,看待一件事情,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常常用以往的知识、经历、经验和直觉,不由自主地对问题的原因或结果直接作出条件性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在学术上就是所谓的“已知障”,即受到虚假事实的障碍而形成的思维定势。比如,有一幅漫画,画的是公园里有一把长椅子,椅子上坐着一位女士,旁边还有一只狗。一位男士也想坐在椅子上,就问这位女士:“你的狗咬不咬人?”女士说:“不咬。”结果那位男士一坐上去就被狗咬了个一塌糊涂。比如中国成语中有“只知…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1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自编“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测验”,考察了高中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以及学科成绩与创造性思维水平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从创造性思维总分上看,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发展比较平缓,各年级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独特性:从高一到高二年级处于较为平稳的水平,二者无显著差异;高三比高二(P<001)和高一(P<0001)有显著提高;(2)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中学生语文成绩与创造性思维总得分及部分项目得分有一定相关,与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及各项目上的独特性均无显著相关.数学成绩与创造性思维的诸方面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最近人们发现了爱因斯坦的一份文件。在这份文件中,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描述了自己发现广义相对论的实际思维过程。这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是作者曾经阐述过的一种创造性认知的实例,即“两面神思维”。“两面神思维”所指的是:同时积极地构思出两个或更多的对立的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或印象。这种形式的高级的第二过程的认知在艺术,科学和其它领域广泛地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在谈到一个成功者的经验时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这就是我们常讲的...  相似文献   

12.
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在他写的《回忆录》里这样描述他的不朽作品《流浪的犹太人》的诞生过程:有一天我整天都在工作,到傍晚时正写完一章书,猛然间发现纸上画了这么一个犹太人,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画成的,或者为什么要去画他.这就是说,罗丹是在无意之中,信手画下这幅传世名作.这种“无意识”的信手行为是他不自觉地运用了灵感思维,在灵感的驱动下完成的.心理学认为:创造性行为是指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发现新问题,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在某种情况下,用独特的知识体系来改组和创新的一种有选择性转换的整合的心理活动的外显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它通常以灵感思维为中介来实现.人的创造性行为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既有长时期的准备和积累,又有短时间的攻关和突破;既有经久的沉思,又有一时的顿悟.  相似文献   

13.
以658名儿童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创新效能感在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流畅性和独特性得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开放性可以调节创新效能感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开放性高时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开放性低时该效应不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教育过程中环境与个体因素对创造性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解决它也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对于逆向思维这种方式,人们已经不很陌生,然而一旦遇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人们还是习惯用常规思维,很多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就被人们看成难以解决的问题了。汤姆·彼得斯说:"创造性思维为你提供了实现自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常遇到的演绎逻辑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前提增加会使结论相应地增加。这种特性被称为单调性。然而这种单调逻辑对日常思维却并不总是适用的。考虑一个日常思维的例子:由“x是一只鸟”,如果没有证据表明x不能飞,则我们会合理地认为“x是会飞的”,如果增加一个前提“x是鸵鸟”,则原来的结论不再成立。这样一种前提增加反而可能导致结  相似文献   

16.
韩振华 《美与时代》2005,(11):10-11
在对美学史作历时性考察时,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许多貌似一致或相近的理论提法往往具有不同的内涵,分别应对于各自的问题情境而各有所指.它们之间或者存在着某种影响关系,或者彼此不甚相干,因此需要认真地加以辨别.美学史上的诸种"关系说"("审美关系论")也是这样,本文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提法加以分析,目的在于从产生它们的语境出发,理清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以及"关系"本身在其理论建构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为探究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提供了可靠且有效的研究方法。近些年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基于创造力联想理论及扩散激活模型,通过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的整体关系,并且分析了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本文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后获得14项研究,提取r值作为效应值(共53个效应值,4729个独立样本),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379, 95%CI [0.300, 0.452]);二者的相关强度受到被试年龄和创造性思维不同测量指标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关系密切,同时解释了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上述结果不仅能为更深入地探讨创造性思维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解释,而且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二者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为更好地解释、预测和提升创造力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答复     
科林斯说我认为“不存在这样一个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对于S(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类主体)和B(一个兽类)来说知觉是同一个东西。”他甚至暗示说我拒斥“我们与兽类共享知觉这样的观点。”这后一个暗示确定无疑是错的。在科林斯集中讨论的我的书的那些部分中,我的目标是保护我们与兽类共享知觉这样一条显而易见的真理,表明这如何并不蕴含这样的思想,即只有心甘情愿地接受所予神话,我们才能让知觉经验来证明经验思维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泛指在学习认识和工作实践中有新意的思维,如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点子等;狭义的创造性思维,专指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中取得创造性成果的思维,如科技发明、理论突破和创造性的文艺作品等.本文只论述狭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创作)和发明等活动中发生进行的,其标志是取得创造性的成果.一般说来,创造性思维是艰苦曲折的思维历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经过准备、酝酿提出创造(创作)发明对象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赵希武 《美与时代》2007,(12):92-94
一个好的设计师应具有个别中见普遍,透过物体的表面看到物体基本形式的才能。思维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通过创造性思维多方面的探微分析,从崭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自觉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来传承和延伸固有的创造性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