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佃来 《哲学研究》2012,(10):11-19,128
<正>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近几年来中国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关于此的研究目前遇到一个"从何处进入"的难题,即应从什么视角或根据什么范式清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语境并指陈其问题与逻辑,进而开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更为开阔的理论空间。从已有的学术探索来看,有两种理路值得注  相似文献   

2.
余玥 《世界哲学》2016,(6):21-32
20世纪后半叶,德国古典哲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其自我更新的运动。考察它与后形而上学的主要思想如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析哲学和后现代诸哲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概括这些互动工作的重要成果和意义,可以看出这一自我更新运动具有五重重要意义: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并不是一个内在封闭的传统;它并非必然是保守的国家意识形态;也不是一种故弄玄虚的形而上学、或只关注抽象概念的"观念论";其自我更新的关键之一,在于扎实地重返文本;其目标之一,在于通过参与诸当代讨论和解决诸当代问题,重塑现代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有的文献,李达并不像其他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一样,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他似乎有意地把这类问题悬置在一旁。本文试图通过呈现李达在不同时期内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特殊态度,来解释这一"悬置"的真正原因——对李达而言,如何从政治革命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社会主义,要远比如何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为中国古代哲学寻求一席之位,具有更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也即,对待我们自己的传统,重要的不是一味地保有和辩护,而是一场彻底的变革,是顺应整个社会历史过程的一次改造。  相似文献   

4.
董键铭 《世界哲学》2022,(4):123-133
当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所占据的主流地位造成了政治哲学研究方式的窄化,而福柯的生命政治学研究则为探索不同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了三重启示。就关注问题而言,当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延续了近代政治哲学对权利问题的关注,而生命政治学则提示了关注权力问题之政治哲学的可能性和意义。就论证方式而言,近代政治哲学和当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秉持自然论证的论证方式,而生命政治学则诉诸历史论证方式。就立论基础而言,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作为理性主体的个人为其基本前提,而生命政治学则关注主体的生命性特征。反思生命政治学对政治哲学研究所带来的三重启示,不仅为推动政治哲学研究突破原有视域提供了理论启示,同时也为思考构建一种不同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本范式的、合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存在,但又不能按照传统哲学的生产方式进行再生产,因而是一个"悖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原则是传统哲学不可兼并的"外部存在",因此绝不能通过改造"实践整体"并赋之以某种理论秩序的方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生产。更为复杂的是,哲学作为政治在理论领域的延续,发挥着统一诸种意识形态以保障统治阶级领导权的功能,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生产必然受到政治斗争的牵制。阿尔都塞深刻地揭示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错位关系,尤其是他以"哲学实践"来作为纾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再生产悖论"的方案更是极富原创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思考都是对观念的思考,它的前提是对既有认识都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人类思考依其怀疑程度而分类,哲学思考是所有思考中最具怀疑精神的颠覆性思考。政治哲学是一切有关政治生活思考中最具颠覆性的思考,它的起点是人类的政治生活经验,但政治哲学追求的不是什么确定性或确定性的基础,也不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指导,而是对现有政治生活认识的批判与颠覆。政治哲学区别于其他形式哲学的地方在于,它始于政治经验,又保留着与政治经验进行联系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不仅具有丰厚的国内理论资源,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国外理论资源。其中,国外理论资源既包括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受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我们对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资源关注得较多。如今,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持续深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葛兰西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典型。它启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要探寻本民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继承与更新,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8.
谭芝灵 《学海》2012,(4):210-212
在当前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中,翻译、评介、批判西方政治哲学各流派的基本思想是当前政治哲学研究的主流。王岩教授等著的《批判与启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不是满足于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简单批判与汲取,而是立足于时代与实践,从理论深层与历史发展维度全方位把握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的演进路径、内在本质、理论框架、思想精华及其理论困境与实践缺陷,其研究目的是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从而使该书具有深沉的理论底蕴与历史向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今西方强势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德国历史哲学中的浪漫主义倾向在德国哲学思想中从上世纪末开始的对历史哲学问题日益增长的兴趣不是偶然的。它是由于经济、政治、精神的总危机所引起的,这种危机到二十世纪初愈来愈明显地被觉察到了。这一时期对历史发生特别强烈的兴趣,说明资产阶级思想在历史中正寻找什么是当代现实、资产阶级社会日渐加深的危机的根源何在这种问题的答案。产生海德格尔哲学历史观的精神气氛的特点是把当代社会同把古代或中世纪加以浪漫主义理想化以后得出的那种社会制度对立起来。这种理想化已经成为在十九世纪初浪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近10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最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学者们不仅将这一研究领域在形成之初所讨论的一些问题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国内对施特劳斯的研究主要从两种对现代性本质的把握出发:一是“政治的哲学化”,二是“哲学的政治化”.前者是现代性政治危机的本质,其根源在于彻底的“知性真诚”,政治哲学的核心就是要克制哲学的癫狂;后者是现代性精神危机的本质,其根源在于哲人品质的败坏,政治哲学的核心是为哲学生活的正当性辩护.这两条相互冲突的理解路径都有把施特劳斯“简单化”进而“极端化”的倾向,其根源在于对“什么是哲学”这一根本问题的误解.两者都没有认识到哲学的思与哲学的言行之间的区别,哲学的言行与政治社会同样都是哲学所追问的整全的异质的部分,从而都忽视了哲学向政治哲学的转变是哲学自身的内在要求,造成了施特劳斯的“无畏”与“温和”两种美德的分化,导致了本不应该有的“施特劳斯热”.  相似文献   

12.
情感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全兴 《现代哲学》2004,1(3):19-27
人是感性的存在物。情感世界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论文简要论述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情感问题上的主要观点,阐述了作者时情感的基本看法,强调应重视情感问题的研究,并把“情感”概念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哲学堂》200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本质上和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初是以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为中介经由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模式来完成的。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代表,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非一帆风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它要求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关系,本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各流派的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更新其内容改变其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王南湜 《哲学研究》2012,(3):3-9,127
<正>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一种深刻的转变。大致上说来,这种转变的核心之点,是从一种笼统的实践哲学转向回归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即从包含实体性哲学范式和主体性哲学范式两种类型的理论哲学回归实践哲学,进而转向回归历史唯物主义。①这一转向所关涉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盛行了几十年的黑格尔主义阐释范式的超越,二是对于原本马克思思想的关注,三是对于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性关注。而由这些方面的转变,形成了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核心问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我们的哲学传统,对存在的把握或理解一般被认为是第一哲学。然而,对存在意义的理解,真的就是哲学的第一或最高的问题吗?抑或,第一问题难道不是源自于那种不安意识?这种不安意识打断了我对存在的执着所具有的那种无所顾忌的自发性,并因此对我的存在的权利提出质疑,我的存在已经要对他人之死负有责任。因此存在意义的问题——就不是对这个非同寻常的动词进行理解的存在论,而是关于存在之正义的伦理学。因此最高的问题或哲学的问题就不是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存在如何为自己的正当性辩护。  相似文献   

16.
覃正爱  陈金清 《学海》2001,2(3):60-64
本文通过哲学改造客观世界功能这一崭新视角,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异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在改造客观世界功能方面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者都是对时代的反映和概括;二是两者都是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影响或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三是两者都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理想蓝图.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态度的认识上是不同的;二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出发点认识是不同的;三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的认识是不同的;四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途径的认识是不同的;五是对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的认识是不同的.通过这一比较,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根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哲学动态》2012,(5):27-31
前苏联解体,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身主体内容的苏联哲学也出现了根本变化。但是,苏联哲学的终结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结。前苏联的解体也许为正确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带来了契机。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动向,尤其是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罗斯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理想国》是一部关于什么的著作,一直是柏拉图思想研究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基于对《理想国》题目、内容和国内外众家之言的考察,反对施特劳斯及其追随者的仅把它定性为政治或政治哲学著作来加以研究的视角,而是主张:(1)《理想国》主要处理的不是,也不仅仅是,政治学或政治哲学关心的涉及国家学说、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史以及人与社会应当有怎样的关系问题,而是着重讨论了幸福论框架下的道德哲学(或伦理学)长期关注的一个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以及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基本问题;(2)《理想国》不只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并且不主要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是一部道德哲学著作或一部反政治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并不是一个把哲学课题化、体系化的职业哲学家,而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是一个以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毕生使命的革命家。但是,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理论主题,以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为理论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的确存在着理论体系。马克思虽然  相似文献   

20.
霍布斯的两副面孔:施米特、施特劳斯论霍布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米特和施特劳斯认为现代社会潜藏着一种巨大的危机--现代性危机.他们在对现代性危机的研究中,几乎一致认为霍布斯对此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霍布斯的思想奠基或者说推动了现代性危机的产生和发展.但施米特和施特劳斯分别从政治神学和政治哲学的视角审视霍布斯,从而使得霍布斯呈现出了两幅不同的面孔,即政治神学家和政治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