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供给与基层协商民主生长:基于三地实践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海》2016,(2):78-85
基层协商民主是我国基层治理与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已经进入全国性推进与应用的"操作阶段"。但是,在该种民主形式的生长路径及其主要推动因素的问题上尚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探索。论文选取浙江温岭、四川彭州和云南盐津三地的基层协商民主为考察对象,发现政府主导下的实践与制度供给是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生长的直接决定因素,这种生长路径又可称为"供给式协商"。政府供给是基层协商民主持续生长的重要保障,但也可能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政府供给具有结构性的非均衡特征,因而又给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可持续生长带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由此必须优化基层协商民主的政府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创新的本质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扩大民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实现路径.扩大民主参与以协商民主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施政方式,以规范有序为基本原则,以理性自律为行动保障,以协商沟通为实现机制,以程序规范为制度前提.当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民主参与,应当着力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将公民参政议政和民主参与纳入法治轨道,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议事法》.  相似文献   

3.
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上有党内民主,下有社会基层民主。党内民主是全社会民主实践的火车头,起着领导、带动和示范作用;社会基层民主是全社会民主的根本,是民主建设走向纵深的基础。二者各有优势,各有特点,可以形成互为呼应、互为促进之势。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自觉的体制内路径;一条是通过市场经济改革所逐步发现的、从不自觉到自觉的体制外路径。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路径选择,应当是党内民主与基层民主的结合,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改革的结合。做好这“两个结合”的大文章,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海》2017,(5):15-19
统一战线作为共产党的重要法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政治价值,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的政治基础。首先,它以其团结、联合的本质和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政治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人民性。其次,统一战线的各革命阶级联盟性质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形态,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政治制度基础。第三,统一战线发展的实践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政治平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拓展了统一战线的发展空间,使统一战线的政治平台向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雄伟  臧雷振 《学海》2023,(6):143-151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标识性概念,与政治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关系紧密。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中国历史实践,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自由主义民主”的历史逻辑,它内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紧扣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对民主价值的追求过程中,是一种融合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自治民主的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解决实践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学理上回应了民主与治理,中央与地方,政党、国家和社会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合利益中的工具性:城市基层协商民主的导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海》2016,(2):86-93
协商民主在城市基层得到了大范围的实践,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协商样态,影响协商民主的可持续发展。既往的研究大多从"功能论"层面解读协商民主的优势,本文尝试引入"利益论"的分析框架,寻求基层政府推行协商实践的动机。在对12个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城市的基层协商尽管有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的"重合性动机",但是解决当下治理难题的工具性倾向明显,对把握和落实协商民主价值性的动力则相对缺乏。由此,在城市基层协商结构和过程展现出"领导-服从关系"和全程把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个个新思路、新论断、新举措,引起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其中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历程和显著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继续奋斗的重要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个个新思路、新论断、新举措,引起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其中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历程和显著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继续奋斗的重要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若干城乡社区的调查与解析,发现由于基层政府信任与居民参与社区社会政策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困境,使当前充分实现社区"参与式民主"似乎还比较理想化.因此,本研究尝试对形成基层政府信任与居民参与社区政策之间内在矛盾和冲突的深层原因进行反思,期望可以为社区"参与式民主"从虚幻的民主景象走向民主的真实图景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数据支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7,(3):30-38
在第三波民主化中,资本主义被作为民主的推动因素和前提条件嵌入到各种民主理论之中,民主化被看作是市场化、私有化和自由化的三化运动向全世界推广。在这一过程中,民主内含的平等诉求被压到最低程度,从而使第三波民主化呈现出民主去社会主义化的核心特征,造成了民主与大众利益的分离。与第三波民主化不同,第一波民主化进程无论是民主运动的推动者、民主内含的价值倾向和民主化的结果都表现出了遏制资本主义的特征。在第一波民主化进程中,民主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交织,民主化改变了资本和劳工之间的力量对比,致使资本主义不断在社会主义的威慑下进行着内部改良,民主得以从政治领域突破到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进而对财富再分配产生影响,改变了发达国家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资本强势和贫富分化是当今时代的核心特征,民主若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力量,重申民主与社会主义的相关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内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引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尧 《学海》2003,1(4):131-138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体制外和体制内、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索 ,但并没有真正找到一条能够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党的改革和建设开始 ,党的改革关键在于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推动中国的民主化建设 ,是适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票决民主中的票决困境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票决民主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时常遭遇到诸如某些投票者的经济人属性、投票规则弊病、投票选择的非真实性和不完全性、投票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代表俘获与代表性不足等多重困境.这些困境的存在既意味着票决民主的不尽善尽美性,也对其有效运转构成了严峻挑战.只有审慎地对待这些困境并找寻救治的药方,我们才能避免盲目地制造票决民主的神话和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本和民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将民本和民主各自的起源、发展历程、特定内涵、二者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以及传统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进行了客观、历史、具体的分析 ,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既要以民主作为我们的最终价值取向 ,又要以民本思想作为我们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民主模式下以公民为中心的道德逻辑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道德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不是简单与以公民为中心相对立,而是对它的扬弃、包容与超越。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对道德逻辑演进规律的理论自觉,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的道德理由;"人民的统治",即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运行的道德尺度;追求"人类解放",即实现人民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追求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产权制度安排并不只是一个经济范畴,它还与社会政治民主、道德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它是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力,是社会秩序的信用基础,是社会关系的正义体现,是民主政治的推进器,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代中国必须进行产权改革并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而在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还须注意以下问题,即进行产权改革不等于否定社会主义,须确立政府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及减少特权产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民主的宪政观是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毛泽东将宪政视为民主的产物、立宪的原则和目的,在国家宪政制度架构中贯彻民主精神,在宪法中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毛泽东的宪政观对我国宪政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将宪政视同民主政治,导致宪政的重要内容--限政、法治受到忽视,宪政工具主义导致当民主与宪政发生冲突时为了民主而抛弃宪政.影响毛泽东民主的宪政观的因素主要有人民主体论、工具主义宪政观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冷战格局下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立.  相似文献   

17.
任剑涛 《学海》2008,(2):42-54
当代中国的诸民主实践形式与理论证明关注的都是治道民主,治道民主替代了政道民主而发生了僭越.现代民主只能是政道民主基础上的治道民主,缺乏政道民主支持的民主形式是伪民主.种种仅仅落在治道层面的民主形式与种种反对民主的主张,将中国的民主实践推向了一个十字路口,使中国的民主在理论上显得混乱,在实践上走上歧路.分析中国百年来三波民主浪潮,必须首先确立起民主的宪政法治内涵,才足以告别扭曲民主,步入民主政治殿堂.  相似文献   

18.
论小康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文明的丰富内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实施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深远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一种尊重差异、欣赏他者的建设性的后现代立场出发,本文挑战了我们在民主问题上的简单化思维,揭示了民主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勾勒了后现代民主的基本特征与内涵。与现代民主一味排斥东方智慧不同,后现代民主在根蒂上对东方智慧持一种非常积极开放性的对话态度,正是这种开放性的对话态度使我们有可能整合吸纳一切传统智慧和当代智能发展出一种具有中国色彩的道义民主。其中既包括儒家智慧,也包括佛家和道家智慧,更包括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现代民主的洞见。这是一种充分尊重差异的多元民主,一种拥有道德底蕴的道义民主,一种协商民主,一种和谐民主,一种生态民主,一种全球民主。这种新型的民主概念,无疑有助于拓展我们思想的苍穹,使我们得以换个视角重新审视民主,使我们意识到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或许不必重走西式自由主义民主的老路,不必重复西方已然犯下的错误。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新路,一条具有中国色彩和道德内涵的建设性的后现代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6,(5):86-91
维权行动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现有文献的研究过多地关注参与者的风险和集体行为的后果。本研究关注维权行动会给参与者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通过对一个商品房小区业主维权活动和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研究,发现这样的过程可以显著提高参与者的民主意识。商品房小区业主通过参与业主大会,进行投票,决定社区内的重大事项,这可以给业主带来深入的民主体验,让他们学习按照民主程序来解决纠纷。这对于社区治理和基层民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