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道教内丹诗词是表现道教内丹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工具。道教内丹诗词反映了道教的宗教理论,表现了道教内丹的宗教过程和修道者的宗教感受,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审美意象,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
道教内丹学是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生命超越理论和修道方式,经过千百年来道教内丹家们的不断探索,在与儒佛的抗争与交融中,道教内丹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工夫的“道教仙学”,它的主旨被概括为“顺凡逆仙”的“返本还源”之道。对道教内丹学中的“顺逆”问题的研究,就是对内丹学修道成仙的本体论基础的研究,它有助于了解内丹学成仙的可能性和它蕴含的对宇宙生命奥秘的洞见。本文详细论证了道教内丹学中“顺逆”问题的理论层级和丰富意蕴,从现代角度检讨了这一问题的理论效果,揭示内丹学本体论所可能蕴含的哲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教内丹学是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生命超越理论和修道方式,经过千百年来道教内丹家们的不断探索,在与儒佛的抗争与交融中,道教内丹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工夫的“道教仙学”,它的主旨被概括为“顺凡逆仙”的“返本还源”之道。对道教内丹学中的“顺逆”问题的研究,就是对内丹学修道成仙的本体论基础的研究,它有助于了解内丹学成仙的可能性和它蕴含的对宇宙生命奥秘的洞见。本文从现代角度检讨了这一问题的理论效果,揭示内丹学本体论所可能蕴含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混元气思想是道教在道论、元气论、精气神论基础上,在道教内丹修炼盛行的宋元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重要修道理论.在指导生命修炼上,混元气论比元气论和精气神论有更大的优越性.本文从混元气的思想内涵、混元气是内丹修炼的根本和它的理论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其在道教生命修炼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易学思想对道教内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在道教女丹炼养理论中同样有所体现:道教女丹吸收周易阴阳之道的思想,从宇宙论角度论述女性同男性一样拥有修道的平等性;另外,道教女丹认为女性修道者应效法坤卦厚德载物的精神,秉持坤道的基本原则。最后,道教女丹以"坎卦"譬喻女性生理属性,借助卦象以明其炼养思想。  相似文献   

6.
道教内丹学是道教成熟形态的系统修道体系,是在道教原有的修道理论和修道方术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教尤其是禅宗的结果,内丹学与禅宗在修炼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着微妙的差距与相通的可能性。本文从性命关系的角度围绕着丹禅二家的相互批评,论述了丹道与禅宗的差异与相通,并提出了作者本人独到的见解与心得。  相似文献   

7.
梁巧英 《宗教学研究》2007,3(1):170-174
张三丰是明清时期道教养生史上影响甚大的人物。他的丹道思想在道教内丹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张三丰还被尊为武当内家拳创始人,其通过内炼养生的健身思想极受后世推崇、关注和效仿。“道”与“身”的思想是张三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其修道理论与实践着手,认为他的道与身的思想有以下几点:一、身生于道而归于道;二、道显于身;三、修道以修身为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陈致虚道教易学的内丹学思想的理论特色。陈致虚以《周易》之理来建构其内丹学的思想体系,提出了“易只阴阳两件物事”、“易之道道数也”、“易之道统乎天心”等三条道教内丹学的原则。认为道教内丹修炼是法天地阴阳造化生生之理而进行的,天地造化就是太极或道的展开过程,修道即是要回复到道本身。而天地造化之功不离阴阳两件物事,所以,内丹修炼不离阴阳。“阴阳”为道之纲纪,向道复归的路径为“逆”,“天心”即天地造化生生的节度和有序性,内丹修炼通过调和“阴阳”,以“逆”的方式法“天心”而施功,便能参赞天地之化育,以论还丹。陈致虚通过“援易入道”,在对本体之道的理解、修持的原理、证道的方法等内丹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上作出了具有特色的阐述,为宋元时期成熟的道教内丹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出现于明中后期的内丹著作《性命圭旨》 ,主旨是论道教丹道 ,认为内丹修炼分为“炼精化 ,炼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四个阶段。书中通过对这四个阶段的阐释 ,表明了它对道、儒、释三教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 ,该书既具有此时期道教内丹著作的一般性特征 ,而又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内丹,道家之瑰宝。悟道、修道之硕果,直至成道,突破虚空为了道。而世人难窥其貌。 唐宋时期,道教内丹之学兴盛。崔希范是此际著名的炼丹家,其著《入药镜》阐述了内丹理论,成为著名的内丹著作。关于真人生平事迹无从考证,但在《修真十书》卷21《天元入药镜》卷首说:“余少游云水,曾遇至人论养生之术,修龙虎之要,须知山川福地,异境灵坛,苦历烟霞。  相似文献   

11.
道教自东汉中期出现之后,降及隋唐,主流教派所崇尚的外丹黄白之术逐渐向以静功、存思、气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丹路径发展。钟、吕内丹道即内丹道教的先导。①两宋是内丹道的成熟阶段。一、两宋前内丹学的兴起与传承道教的修仙方术于唐宋之际由外丹学转向内丹学,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变。内丹道的兴起,可以追溯到隋初开皇年间(581-600),罗浮山道士苏元朗(道号青霞子),称得大茅真君秘旨,撰《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及《旨道篇》,首倡内丹之道。②但隋唐时期,外丹道仍占主流地位。内丹道自隋青霞子苏元朗开宗明义、唐崔希范、钟离权、吕洞…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道教内丹学相当兴盛,不仅传统丹道派别活跃,而且还出现了具有不同特点的丹道新派,内丹学成为这一时期道教理论的主流,林林总总的较为通俗化的内丹著述流传于社会.而且,其时的内丹著述融摄道儒释思想特别突出,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长久以来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陆西星、李西月的思想颇具代表性,他们分别提出了"仙佛圣凡同具同证","性命双修,此本成仙作佛为圣之大旨",竭力将三教思想相融合.  相似文献   

13.
当将<灵剑子>一书定位为北宋时期的作品时,其历史地位就更为特殊,在道教的文化发展上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处于唐代道教之后,南宋各种新道派成立之期,介于符馩与丹道的传承之间.此一时期道教可以说是支派繁衍与驳杂混乱,除了符馩科教道法特别兴盛外,在道教的思想与理论的建构上有不少的突破与建树,尤其在道家的修炼术上,从唐代的外丹术转向于内修的锻炼术,体内炼丹的思想大为流行,在张伯端的<悟真篇>之前,类似"内丹"的修行方法与技术已层出不穷,不少道士符馩与内修是同时并进.<灵剑子>正好是道教内丹学说与理论成型之前的作品,反映了道教在性命修持上的长期努力,为南宋、金、元修炼内丹道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道教的各种教派在文化上是互相杂揉的,追求的是炼养成仙的目标,至于五花八门的各种功法,可以各取所需与各自发展.在唐宋内丹思潮的影向下,导致道教生态环境的转变,<灵剑子>即是这种转变下的一种形态,吸收了由行气、胎息而来的内丹功法,但就其宗教本质来说,内修只是其成仙的一种手段而已,仍着重于阴骘的功德圆满上.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王玄览的修道思想和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文章认为,王玄览的修道思想是以“冥真”为主要内容的修道目标论、以“众生”和“道”互为因缘的修道根据论、以主客体统一为基础的道性论和以“坐忘”为主要形式的修道方法论。王玄览的修道思想,大大深化了道教对修道目标、修道根据和修道方法的研究,在道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杂而多端"包容广大,其宗旨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早期道教继承古代"长生成仙"的信仰,推崇肉体"不死"。隋唐之后,内丹学倡导的"性命双修"成为道教理论与修行的重心之一。金元之际出现的全真教发扬丹道"性命双修"传统,以心性清静、保全真性为先,以成真合道为旨归。自此以后,"成真合道"成为修道的基本主张。上述演变过程反映了道教宗教信仰与理念的日渐成熟,也显现出其向先秦道家复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陈先生内丹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先生内丹诀》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内丹著作 ,其所述丹法与作为道教内丹主流的钟吕系丹法迥然不同。本文对《陈先生内丹诀》的作者、传本作了考证 ,并从“内丹之道”与“内丹之法”两个方面对其理论特色作了深入论析 ,指出这一独特丹法 ,强调从胆入手 ,并大量运用存神行气等内养方术 ,显示了早期内丹形成过程中 ,道教传统内修术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道教内丹学是道教文化中的瑰宝,它以道家哲学为宇宙观,吸收了儒释修炼理论的精华,总结了自古以来的修炼方术,形成了一套以人体科学为核心的修道思想体系.内丹学家们在长期的修行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转化升华人的生命能量,达成人的生命境界的提升与超越的生命自控系统方法.刘一明的<神室八法>和道教内丹学中的修心养性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探索人体生命的奥秘,提升人们内在生命的质量,克服盲目追求外在物质欲望的偏颇,提高世人的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玉辉 《宗教学研究》2007,20(1):105-108
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佛教主张人是由一种身与心的统一体;而道教则认为人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在人生价值观上,佛教强调人生万般皆苦,惟有学佛修道,明心见性,方能摆脱世间的痛苦;道教则强调人终有一死,惟有学道修仙,才能不死成仙。在修行观上,佛教认为人皆有佛性,通过八正道和戒定慧的修持,就可以明心见性,成就佛业;道教则强调人皆有道性,如果以外丹、内丹等养生修仙的方法进行修炼,就可以长生不老,成就神仙。  相似文献   

19.
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运用<周易>的卦爻象和"河洛之说"来解释道教内丹修炼的原理,提出了"药之与物,二八河图.五贼运火,皇极洛书.法象羲<易>,按爻摘符"的道教易学思想;认为<易>的"河洛之说"及"卦爻之象"揭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这对于道教内丹修炼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注用<周易>"河图"、"洛书"等理论,对道教内丹学中最重要的药物、鼎炉、火候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强调内丹术要循天地自然之道而行,法天地人三才之道才可以论还丹,并以<易>理来统摄天、地、人三才之道,从而增强了道教内丹术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为将道教内丹术转为道教内丹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道性思想是在南北朝时期受佛性思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至孟安排的<道教义枢>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道性理论.<道教义枢>中的道性思想既继承了传统道教的思想,又进一步吸收了佛教的重要思想.<道性义>用理和中道来解说道性,为修道成仙提供形上学的根据.进而,又彰显染净说来为道教完善修行解脱理论.道性思想对于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和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