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周易·象传》是对《周易》卦象和爻辞所作的解释,实乃存性明理、修身养德、安定民众的典籍,是一部圣人"学易,可以无大过"的教化之书。《象传》极力主张设立教化以化民成德,并与不言之教、无为之化共同构成人文教化的根本途径。强调个人的修身明德,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又特别重视培育圣贤君子人格,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原则,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周易外传》讨论了君子如何与小人相处的问题,这个问题既涉及德性论,又有政治哲学的意义。传统文献中的"君子""小人"有两种含义,一以德言,一以位言,而《周易外传》所言君子和小人主要以德言。船山认为,君子善处小人的原则是"内不失己,外不废物",这一方面是君子成己成物之人格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因君子与小人的紧密联系而具有客观必要性。船山认为,"君子小人相养者也",君子和小人皆是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责任,有相应的位置。船山尤其反对一味打击小人的做法,因为"清浊太别则疑战承之",这其中隐含了他对政治根本原则及"党争"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在跨语际旅行中突出了地位、智慧和德行三个方面。但是近些年却有更多译本将其与惯常译名gentleman(绅士)相比附。通过溯源与比较可以看到,"君子"与gentleman只有一部分交合,以gentleman对应"君子",使得后者丰富的内涵无法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4.
孔子平生教书育人,以培养造就"君子"为宗旨。君子、小人一直是人们区分人的道德品行好坏的标准,君子是人们追求达到的理想人格目标,小人是人们所鄙弃的无德行者。君子人格的内涵、特征或者标准,大致说来,应该有10种:仁、义、礼、智、忠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孔子及先秦儒家汲汲于"君子小人"之辨,目的在于扬善抑恶,塑造仁德的理想人格。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中汲取营养,激活和焕发人们内心由传统文化长期熏陶而形成的价值理念,是确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修课。既然如此,在当代,界定和培育君子人格就是"使中国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的重要抓手;是让中国传统文化换发出新的生命力,为解决当下中国人安身立命问题提供思想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太平经》是最早的道教经典之一,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是后世道经养生思想之源。养生即是顺应天道、顺应人性而为《太平经》的养生思想是从《周易》继承与发展而来。乾坤两卦为《周易》中最基本之卦,二者是阴阳之象征与根本。《易·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为纯阳之卦,具至刚之性,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君子人格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子人格理想是儒家人格修养的基本层次,就儒家观点而言,首先有一个学做君子的问题。为人为己之辨是古之学问第一要义。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在力图为君子人格修养提供某种理据。宋以来理学家依据这两种人性论提出变化气质的主张,为人们向内探求提供了更为切实的理据。变化气质的方法归纳起来可说是反求诸己。儒家认为人们需通过漫长的自我修养过程,才可成就君子人格,达到中庸境界。  相似文献   

7.
《易传》通过对《易经》进行诠释,表达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从人与生态自然的关系、社会和个人人格三个层面,可将《易传》人文精神宏观地分为:"大德曰生"、"天下随时"的宇宙精神,"保合太和"、"容民畜众"的爱民精神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易传》中这些人文精神中"阴阳合德""刚柔有体"的原则、"损以远害""明罚敕法"的主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对当代生态保护、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个人人格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我们给出了践行标准,也为人类文明的合理发展提供人文方面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重建道德中国,推动移风易俗,必须造就大批新时代的君子去参与去带领。君子文化曾长期被冷落,而今又逐渐升温,其顽强生命力来源于:一是合情合理,二是文明需要。志愿者队伍的壮大滋养着君子群体。君子与小人的主要差别,一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二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而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又是动态的可以转化的。梁启超有《论君子》之作。今日新的君子之论把君子道德人格概括为"六有":有仁义,立人之基;有涵养,美人之性;有操守,挺人之脊;有容量,扩人之胸;有坦诚,存人之真;有担当,尽人之责。我们要突破"君子不器"的局限,改曰"君子能器",呼唤各行各业都有大批君子出来肩负重任。全国道德模范的不断涌现,山东威海倡导"君子之风,美德威海"的成绩,都增强了我们重建礼义之邦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从《易传》对《周易·解卦》的解读来看,春秋时期及之前,人们对于"君子"与"小人",基本上都是着眼于"位"的区别——把握这一点,对于我们准确理解《论语》中孔子的君子小人说,具有重要启示。《论语》中以"君子"小人"同时对举者,除明确指向地位差异和道德差异的之外,其他纠缠不清者,可以划分为地位所带来的眼界差异、能力差异、修养差异等三种情形。在当今把"君子小人"固定为"德"的区别的话语背景下,笔者重新提出《论语》"君子小人"说的纠结问题,目的在于恢复历史原貌,使今人更准确地把握孔子学说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周易》的心理学思想及其在先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94,27(3):312-318
《周易》是我国的一部最古老的文献。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可以追溯到这本著作。本文着重考察了它所蕴含的三个方面的心理学思想:1.基本观点:天人观,阴阳观,发展观;2.知、情、意的描述;3.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焦循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易传》"利者,义之和"以及《周易》中的"君子""小人"可以互相转化为依据,不仅将其中的"君子""小人"解为"以位言",而且对义与利的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作了深入阐释,较日本荻生徂徕《论语征》的解读更为深入,并为后世清儒所接受,为刘宝楠《论语正义》所吸取,而成为一家...  相似文献   

14.
"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是孔子提出的两类人品操行境界,作为道德行为标准,两者在理论上的划分是明确清晰的,但在现实践行的权衡与变通中,其界限就变得模糊含混起来.但孔子所标举的"君子人格"绝不是冰冷空洞的道德教条,而是将其化作具有道德价值意义的自觉变通的行为实践.他能在践行"君子人格"的实践过程中,于细微、深远之处洞察到危机与契机,并能看出这危机与契机相互变通、转化的时机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周易禅解》是蕅益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儒家经典《周易》的智慧结晶。四悉说法是天台宗讲经说法绵密细致的体现,智旭以之注疏《周易》,希望由此实现"诱儒以知佛"的目的,他从佛教的立场上认为《周易》充分体现了四悉檀的基本精神。天台宗讲经说法,主张运用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方式来解释和消化经典的文句,此谓"四释消文",智旭对"四释消文"的运用,为《周易禅解》披上了天台法衣,使其成为宣扬天台宗思想和义理的一部力作。天台宗主张解行并进,故有十法成乘之说,智旭将此十法运用到了对《周易》的注疏上,充分展现出天台家法在注疏《周易》上的灵活性。天台宗用"六即"判定修行达到的次位高下和境界浅深,智旭时常运用"六即"疏释易卦六爻的基本含义。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周易》,不仅充分展现出天台宗诠释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且还显示出天台宗思维方式与《周易》具有相当程度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易传》来研究解《易》方法,共分四个部分:一、认为卦名反映一卦之主旨,《杂卦传》《大象传》为探寻卦名意义作过若干努力。二、认为《大象传》反映《周易》之精髓,它揭示了《周易》以六十四卦为形式探讨在不同的境遇下,君子所应具备的境界。三、《说卦传》揭示了《周易》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四、《彖传》《系辞传》揭示了"当位"说、"得中"说、"正应"说、"贵贱"说等解卦方法。  相似文献   

17.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6,29(5):1278-1279
时间和人格都是心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时间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基本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时间与人格心理的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一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综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方面特点:一、研究取向上强调中国化;二、研究过程上体现长期性;三、研究方法上注重多样性;四、研究成果上凸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周易》经文"乐其辞"的解读方式,马王堆帛书《易传》就言语问题阐明了如下观点:其一,君子的言与行是招致吉凶的关键,亦是君子与其臣属、民众乃至天地相沟通的重要途径,作为君子,必须谨言慎行;其二,从性质上来看,言有小人之言、君子之言与圣人之言的区别,圣人之言即为《周易》卦爻辞所承载的"古之遗言",亦即古代先王、尤其是周文王的仁德之教;其三,君子出言的原则和方法有多种,如"言当其时"、"易其心而后呼(语)"、使用"同心之言"等,但最终的落脚点是君子的德行。借助于对言语问题的阐发,帛书《易传》向我们展示了孔子言语思想背后广阔的道德境域,此正与六篇文本"观其德义"的思想主旨相契合,也是先秦儒家言语问题的根本归结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给以综论。涉及的方面有:人格形成思想、人格分类思想、人格鉴定思想。希望增益于人生实践和现代心理科学之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弼在《周易注》中阐发"以无为本"并非为了形而上学建构,其根本目的是要塑造一种理想的君主人格,这种人格以"无"为最高境界,但对政治不形成颠覆;能"感通天下",但却持守"以寡统众"的政治原则。而在此人格基础上,王弼引入"无为"思想,并据此对儒家政治伦理进行改造,从而最终形成了一套关于"无"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