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6-17世纪,耶稣会创办了大量学校,不仅为天主教会和世俗政权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天主教革新运动,而且直接吸引了大量新教徒重返天主教,增强了天主教的社会基础.耶稣会教育在促进天主教复兴、扼制新教传播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近代欧洲新旧教并存的宗教格局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传教目的,宗教政治因素难以区分 天主教在华传播,引起许多中国人的强烈抵制和反对。明万历年间,南京礼部侍郎沈漼上疏,总结了天主教的“罪状”:第一,修订历法,不合天道;第二,反对祭祖,破坏孝道;第三,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且财源来路不明;第四,召聚信徒,结交士大夫,图谋危害国家。他的上疏,引发了中国天主教史的第一起教案——南京教案。清康熙初,杨光先上《请诛邪教状》,说传教士“依西洋新法”是“暗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指责天主教是邪教,由此引发“历狱”。沈、杨二人的言论,代表了反对天主教的主要观点。那么,早期传教士在华传播天主教,究竟有何目的呢?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东正教会自建立之日起,就与俄罗斯世俗政权保持着紧密的交织关系。与天主教世界的神权政治不同,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特点是政权高于教权,教权服从和服务于政权。在俄罗斯历史上,东正教会始终是维护俄罗斯国家外交形象的重要因素。如今这一功能更加突出。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国家、社会及公民积极合作,为传播和弘扬俄罗斯传统文化、扩大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介绍了天主教在湖北利川传播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分析了天主教在土家族山区得以传播的原因,阐述了天主教传播现代变迁的特点,认为天主教在当代土家族地区的传播强度逐步削弱,信徒对天主教的信仰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5.
考察上博简可知,早期儒家乃本于仁道阐释政权转移问题。在其看来,政权转移实质上是政权合法性的转移,而政权合法性植根于天命、民意与为政者的贤德贤能,以"仁"为基本精神;政治权力是仁民爱物的工具、服务天下民众的公器,政权的转移旨在实现"天下和合"的仁政理想;在此理想的引领和范导下,一旦为政者因德衰或能退而丧失或遮蔽了政权合法性,政权就当该发生转移;禅让、世袭、革命为政权转移的三大模式,若以仁政观之,则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本位的世袭制和以武力转权的革命模式皆各有弊病,唯有主张"尚德让贤"的禅让制才是可圆满实现仁道的理想政权模式。可见,早期儒家是以仁道为政权转移的根本原则和终极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6.
正一、天主教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播(一)天主教在土家族重要区域的传播渊源天主教对土家族地区的传播是在1839年前后陆续传入,并且分布广泛。传教士们沿长江逆流而上,沿途传教,包括宜昌、恩施州、龙马、鸦鹊水、利川、沙子地、长阳等区县,其中最早被传入的地方是宜昌、恩施及利川,然后又放射状的传播到邻近县市。1.天主教在宜昌的传播清顺治十八年(1661),法国耶稣会士穆迪我到荆州城南门外建县内第一座天主堂,天主教自此传入。咸丰六年(1856),天主教湖北教区划分为四个  相似文献   

7.
最近梵蒂冈和中国政府之间就祝圣五位新主教所产生的冲突,媒体普遍认为是世俗政权侵占教宗特权。西方评论家们通常认为,只有教宗享有任命主教的权力(见1月14日“美国天主教周报”,以下简称NCR)。然而,虽然中国祝圣主教可以完全认为是一种蔑视行为,但纵观教会历史会发现,任命主教问题,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从历史上来讲,教宗拥有直接任命教区主教的权力还是后来的事。一方面,中国任命主教,发生在教廷与北京之间关系正常化期望值正升高的时刻,因而成为新闻。1951年,随着中国共产党政府的产生,上述关系就断绝了。据说,政府承认的天主教爱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边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自战国秦汉以来西南地区相继建立一些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本文通过对夜郎国、句町国、罗甸国、罗氏鬼国、自杞国、景龙金殿国、南诏国、大理国及其宗教的考察,认为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政权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西南少数民族政权的方国内流行原始宗教、神学宗教,这反映出西南各族群宗教文化的多样性.指出当今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可以追溯至西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时期,说明西南各族群宗教信仰源远流长,也反映出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期正处于天主教在华本土化的关键阶段。历经长时期的传播,此时期天主教已经逐渐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国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前期天主教在华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了若干值得学术界重视的特点。本文利用清代官方禁教文献,分析清代前期天主教在华传播所具有的传教持续性、传播家族性、习教自立性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频繁举行佛教法会,除了祈福、消灾,以及超度在战争中死亡的将、臣、民,更期望通过对宗教的限制和扶持,达到阴翊王度的目的。从洪武元年至洪武五年,朱元璋频繁在蒋山举行法会,元末明初著名的高僧几乎都应邀主持或者参与蒋山法会。作为明初佛教护法及文臣之首的宋濂,深知皇帝的扶持对于佛教发展的重大意义,除参加历次蒋山法会,还记载除洪武三年的法会之外的历次法会举行情况和参与的僧人。蒋山法会的举办客观上使佛教在明初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提高佛教徒融入政权的积极性、安定王朝初建时期的人心、进而维护明王朝政权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五八二年(明万历九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来华,进行广泛的传教活动。利马窦重视科学,曾将天文、史法、数学等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深受朝野欢迎,因而传教受到保护,不但在人民群众中信教者日渐增加,连皇室也有不少人入教。到南明时,永历两宫皇后及皇太子均奉教受洗。当时,士大夫总结利马窦有六大特点:“奋志汉学,赞美儒教,结交名士,排斥佛教,介绍西学,译著华书”。①直到清顺治和康熙早期,天主教都受到官方保  相似文献   

12.
明朝末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他们梦寐以求的东方。由于政治历史的原因,耶稣会传教士踏上中国内陆的第一站就是肇庆,肇庆也就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起源地。他们以“外来者”的视角介绍肇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阐述中国人喜欢送礼和收礼的习惯、天圆地方的天下观以及中国人对待外国人的敌视态度,以及作为中国的特使出访罗马天主教廷向西方介绍南明永历朝廷情况等等。这些耶稣会传教士对明末肇庆的记录既是海外文献记录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3.
明王朝是前现代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所建立的专制王朝,而明代儒学又代表着宋明理学发展的高峰.在明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鉴于元亡的教训,明王朝形成了更为集权之专制体制,这就使得两宋以来儒家的"得君行道"传统难以为继;而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朱子学也就不得不裂变为以格物致知为重心的心学与以探讨理气关系尤其是理之具体存在为重心的气学...  相似文献   

14.
1620~1723年是天主教在山西合法传入的阶段,山西官方在此阶段对天主教的政策是允许传播,甚或支持利用.1724~1859年间,山西官方将天主教视作邪教加以严禁,但该教禁而不绝,终于在山西扎根立足.1860~1900年间,山西官方对天主教虽然被迫弛禁,但仍极力压抑;这一阶段天主教有外国强力支持,山西社会的诸多问题又为其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因此该教在山西传播日益广泛、初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天主教在东北地区的早期传播历史,可以追溯至辽、元时期。20世纪初,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洮南的一座辽代古城中曾发现过金属十字架。另一个日本学者须佐嘉橘也曾在通肯河岸边发现一个元代的小型青铜十字架。这些说明,东北地区天主教传播的历史是很久远的。但由于资料有限,此间天主教传播和发展的情况尚无法得窥其详。关于东北地区有天主教信徒较为详细的记载,是从清代开始的,本文拟就天主教自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传播情  相似文献   

16.
天主教在武汉地区的传播及影响张笃勤历史上,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三派都曾先后传入武汉。其中,尤以天主教传入最早,经济实力最强。直至今日,它依然是武汉市拥有众多信徒的教会之一。天主教在武汉地区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明朝末年至清朝康熙年间,是...  相似文献   

17.
元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有景教和罗马天主教两部分,它们在传播目的,传播方式,传播地域上都有不同,导致其传播效果也有很大不同:表现在经典文本翻译多少的不同,墓葬形式和墓葬碑铭风格的不同,文化领域传播程度的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虽然罗马天主教在中国有一定程度的本土化,但景教表现的更丰富,更具有典型性。景教的本土化是其能在中国传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种对中土文化的亲近和接受,导致了景教虽然没有天主教有组织的传教,但其传播范围与影响远远大于天主教。  相似文献   

18.
1995年11月22日—23日,江苏省天主教“两会”召开全省青年神父神学研讨会。来自南京、徐州、苏州、海门四个教区的十六位青年神父参加。四教区的主教分别主持会议,省“两会”副秘书长成员与会,同大家一起座谈研讨。 在会上进行研讨交流的论文有12篇。论题主要为:《今日中国天主教的价值取向》;《当今中国天主教的自身建设》;《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牧灵实践中的一些认识与体会》;《从圣经、“梵二”精神和中国天主教的历  相似文献   

19.
从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入华肇始,经顺治、康熙和乾隆三朝至嘉庆,清政府对天主教传播的禁止逐步严厉。其中,尤以嘉庆朝的天主教政策,将"礼仪之争"后形成的禁教推向了极致。因此,本文在梳理相关档案文献的基础上,对四川总督常明查禁天主教这一事件进行探析,以解读嘉庆时期对天主教全方位的禁教措施,进而从侧面了解清代中叶天主教在华的生存和传播状况。  相似文献   

20.
正福建省是天主教传入最早的省份之一。据《泉州市志》记载,"天主教传入泉州时间颇早……或可追溯到唐代。"唐代景教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中国北部,福建远离唐朝中心长安,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唐代景教在福建传播的确切证据,但许多学者认为,明代在福建南安、泉州东禅寺和水陆寺三地发现的三座十字架石碑是景教遗物,由此,有学者认为,唐朝时景教已传入泉州。一、元朝时期天主教传入福建元朝时期,天主教传入中国。1289年,方济各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