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39年底,恩格斯在研究了当时出版的施特劳斯批判宗教的著作以后,开始加紧研究黑格尔哲学,从这时起恩格斯就已经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了。借助黑格尔哲学,恩格斯就有可能为自己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思想和志向提供一个更加坚实的哲学基础。而在此以前,恩格斯曾经以白尔尼和其它青年黑格尔分子为榜样,借用启蒙运动那种抽象的“每个人的自然权利”作为基础。从恩格斯给格雷培兄弟的信中可以看出黑格尔哲学一开始就给青年恩格斯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黑格尔关于“人和神按其本质来说(是)  相似文献   

2.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基督教神学思想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由于黑格尔的哲学是依据"精神"而展开的,因此他的神学思想就可以称之为"精神神学”.在其中,基督教传统的神学主题,如三位一体、创造论、人论等都有着精彩的哲学式演绎,而黑格尔的神学思想则集中体现在他的宗教哲学之中.因此,本文将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尤其是他的宗教哲学入手,来分析"精神”是如何在其中起到灵魂式的构建作用的,并进而从精神的自我发展中来考察它是如何在黑格尔哲学中演绎出基督教神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3.
四、"启蒙"之后黑格尔关于哲学和宗教的"和解"之路众所周知,黑格尔是学神学出身,而作为图宾根神学院学生的黑格尔,却和他的青年伙伴(谢林等)都是当时自由主义运动的信徒。他们直接面对  相似文献   

4.
犹太启蒙运动,首先是从犹太教育领域的变革开始的.以门德尔松和威斯利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倡导语言教育的革新,兴办新型学校和期刊,鼓励犹太入学习德语以接近主流社会和文化,改变单一僵化的宗教教育模式,加强世俗知识和文化的教育,致力于以弘扬人性而非神意为宗旨的道德教育.犹太启蒙运动是走向犹太教育现代化的最初的、重要的一步,培育了具备现代思想和文化的第一批犹太人,对犹太人融入主流社会以及后来的犹太教改革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法国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崇尚理智是启蒙思想的核心,也成为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共和国的激进社会阶层的口号。启蒙派认为,人类理性的完善与进步,一方面是因为各门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得力于教育的普及。在他们看来,理论(首先是科学的进步)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技术进步,理性的政治制度的确立、道德和品行的完善)都给予决定性的影响,使之合理化,避免偏见、成见和宗教神话。提高科学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把科学的理性变为社会、文化和道德进步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6.
苏格兰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知识与社会的重要现象,与同时代法国启蒙运动相平行。法国的启蒙主义者视自己为现有制度的反对者,而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学者则是体制内的大学教授改革力量。改良与商业是苏格兰启蒙思想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7.
徐嘉 《学海》2007,(6):67-71
虽然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但是,当其他启蒙思想家对理性、文明、科学、进步充满赞美时,卢梭却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敏锐地觉察到了被神化的科学理性所隐含的危险,揭示了科学的进步与道德风尚之间的深刻矛盾.尽管他对科学伤风败俗的指责并不严谨,但却以"伦理的理性主义"的视角触及了启蒙时代的重要问题.这不但成为他后来学说的出发点,也开启了启蒙运动对唯科学主义的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8.
多年以来,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在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和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这四个论域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启蒙反思"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构成了两个相互对应、彼此参照的主题.本刊摘编主要围绕着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西方当代思想家对启蒙理念的理论反省和批判;其二,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对构建现代性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不赞同对青年黑格尔思想的如下评价:青年黑格尔在法国大革命的激励下对自由和革命无限向往并对基督教持无情批判的态度。本文认为:自17世纪下半叶德国境内的虔敬主义运动以来维膝堡公国就坚持一种行动主义、集体主义、历史主义的获救模式,而回8世纪信天主教的公爵在维腾堡公国继位执政则引发了公国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在此过程中公爵引入西欧启蒙精神来对抗维膝堡古老的虔敬主义传统,在这一复杂背景下成长的黑格尔主张借助宗教教化民众、提高民众精神生活从而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对启蒙运动和政治革命持保守态度。通过详细解读黑格尔关于宗教的最早残篇,作者指出:青年黑格尔批判基督教并不意在彻底毁灭它,而是在克服其不足的基础上建立教化民众的新宗教——民众宗教,它不以普遍抽象的理性压抑、扭曲人的本性,而是通过感性的方式刺激民众的想象力、感情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生活。这就是青年黑格尔民众宗教的抱负。  相似文献   

10.
早期启蒙论的代表人物萧萐父先生以构建中国现代性为问题意识,走进16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深处,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近四百年的学术思潮、社会风习、价值取向、审美趣味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认为中国有着自己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进而提出这一启蒙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历史根芽和结合点。只有以这一历史结合点为逻辑起点才能真正寻求到中国现代性的源头活水。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试图在更为广阔的学术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一理论学说。通过追寻萧先生早期启蒙说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理路,以对话的视角来分析早期启蒙论的理论特质以系统阐释这一理论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在《哲学史研究录》中说:“在古代哲学史中,苏格拉底的杰出贡献在于建立一个新的概念,即把伦理学加进了哲学,而过去的哲学只是考虑自然的。”黑格尔的这种思想是根据欧根尼·拉尔修的说法而来的。这就是说,他们都认为,伊奥尼亚学派先建立了自然哲学(物理学),而后苏格拉底才建立伦理学。黑格尔又进一步指出,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够建立伦理学,因为他具有真正的“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青年黑格尔思想的三个方面:一、黑格尔早年的启蒙思想,即反对传统基督教的彼岸性和权威性,向往古希腊城邦伦理社会的政治生活,注重人和人的现世生活;二、黑格尔的历史观,他分析了中世纪特殊时代对权威宗教的制约,指出了权威宗教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密切联系;三、黑格尔的经济思想,他把劳动看作实现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动力,从劳动的技术改进和劳动的社会分工去说明劳动的社会性,看到了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所带来的“非人化”的“人的异化”问题,对此企图采取通过国家机构进行政治调节的改良办法。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是把现代性作为问题来看待的第一位哲学家,他对现代性问题的探索始于青年时期。在他青年时期写下的手稿和论著中,他深入地反思了宗教的实证性、劳动的机械性、启蒙的功利性和意志的绝对性等问题,从而为当今如火如荼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是把现代性作为问题来看待的第一位哲学家,他对现代性问题的探索始于青年时期。在他青年时期写下的手稿和论著中,他深入地反思了宗教的实证性、劳动的机械性、启蒙的功利性和意志的绝对性等问题,从而为当今如火如荼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启蒙运动对于传统的否定,现在大家的认识基本上趋于一致,就是不管是西方启蒙对基督宗教的全盘否定,还是中国近代启蒙对中国传统的全盘否定,这种思潮都慢慢地过去了.我们倡导启蒙反思,特别是对启蒙运动那种全盘反传统的观念加以反思,这一点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16.
诺瓦利斯在《费希特研究》中系统地梳理了费希特早期知识学,在接受自由“自我”概念的同时,他质疑“本原行动”的原初性,强调“感情”和“想象力”在自我概念中的重要性.自我(或自身)概念提供了考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哲学理路,提供了浪漫主义对启蒙的接受与批判的根由所在.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浪漫主义批评启蒙理性中隐含的暴力因素,以及工具理性对世界的合理化祛魅,对人的感情和想象力的销蚀.但是浪漫主义并不是反理性的,他们与批判和反思启蒙者一样强调启蒙主体间的对话性,视自由为使命,试图通过内在自治的教育(Bildung)达到真正的启蒙.从而论证,有关浪漫主义反理性、反个人主义、是保守主义和极权代言者的说法是草率而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这篇文章,是一九六三年曾经在法国引起很多讨论的一篇文章。本文作者阿尔杜赛尔(L.Althusser)曾于一九六一年在《思想》杂志上发表《关于青年马克思》一文,已经提出一种看法,认为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学到的“理论结构的内容,远远少于理论上的一种构成方法,即某种理论精种的教育方法。”换句话说,就是马克思没有保留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容,而只是按照他自己的办法采取了某种理论的灵活性。过了八个月,阿尔杜赛尔又在《思想》杂志上发表《矛盾和多元的决定》一文,详细阐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5,(6):185-192
大卫·弗里德兰德作为门德尔松之后德国犹太启蒙运动的代言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门德尔松的启蒙思想;在争取柏林犹太社区解放的背景下,弗里德兰德批判了传统犹太教的形式主义,提出了按照理性宗教和自然宗教的要求,对犹太教律法和仪式进行彻底变革的主张,从而将犹太启蒙运动引向激进化的道路。在当时条件下,弗里德兰德的犹太教改革思想因带有强烈的政治动机而不为基督教社会所接受,又因过于激进也没有得到犹太社区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9.
鲁道夫·奥伊肯(Rudolf Eucken)是德国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他重视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意义,并在价值评判上与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产生了分歧。他通过对康德哲学真理观的批判,反对认识主体与道德主体的分裂;通过分析黑格尔哲学的伦理观,反对国家伦理对个体价值的压制。他肯定了儒家伦理中的整体性与超越性,在后启蒙的视野中对儒家伦理提出了新的思考角度和追问方式。  相似文献   

20.
保证知识论与基督教信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vin Plantinga后期建立了保证的知识论,并在此架构下对有神信念辩护。他主要是回应启蒙运动以来的对有神信念知识上批判。Plantinga认为这些启蒙批判事先预设了有神信念为假,因此不是知识上有效的反驳。有些批评认为Plantinga的论证结构有问题。本文介绍这些批评,指出Planinga的论证有两个背景,分别是保证的知识结构和改革宗的预设护教学。补充完整背景后,Plantinga的论证策略不仅可以理解,也可以回应批评。尽管Plantinga的论证可成立,但他对启蒙批判的理解有误。本文指出,启蒙批判的本体立场乃是自然主义,并介绍反自然主义的论证,结论是有神信念比之自然主义有知识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