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唯物主义思想的最高成果,它的内容必然会随着社会实践,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也应当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应地有所增加,比如结构这个范畴,就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适当的地位,以适应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我们党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长期过程中,开拓了结合范畴的广阔领域,为党和人民以及马列主义的发展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毛泽东同志一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论最基本的范畴。本文的任务,并不是全面论述这对范畴,而是就学术界关于这对范畴分歧较大的若干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 有的同志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的流行说法,是不科学的”,“它本身不是物质”。因而提出了“社会存在同它的物质承担者的关系”这个命题(《论上层建筑不是社会存在》,载  相似文献   

4.
经济伦理范畴及其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伦理范畴及其体系的研究,应从市场经济的伦理定位切入,以经济人的抽象为基石,劳动和资本作为贯穿整个体系的一条主线,自由、公平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竞争、诚信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保证,利益是整个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李小平 《心理科学》2016,39(5):1033-1039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了Linda问题的概念范畴情境化视角。该视角认为,Linda问题中的T与F的范畴与分别同T&F中T与F的范畴并不一定相同,当T&F中的T和F至少有一者的范畴较相应的T或F有较大的扩大,且同时另外一者至少较相应T或F有略微的扩大时,就有可能导致T&F>T或T&F>F为合理判断而非谬误的情形,因而至少不能将所有的T&F>或T&F>F的判断都归为谬误。本文通过三项研究发现,被试对T&F中T与F和T与F的专业性判断并不完全相同;排除女权的专业性合取事件<女权的专业性独立呈现且出纳的专业性合取事件<出纳的专业性独立呈现者,所谓谬误水平显著下降;对Linda问题的排序项增加“专业的或职业的”限定词,以增加相应概念范畴的稳定性,显著减少合取谬误。这些结果说明,Linda问题的概念范畴情境化视角获得了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机性范畴     
所谓随机性就是事物自身产生、存在、运动和变化的不定向性、无规划性和多种可能性。首先,事物是否可能产生(或出现),是不确定的,具有随机的性质,只能以概率加以描述,而必然出现或必然不出现的事件只是随机事件的特殊情况。其次,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是纯粹决定论的,而是多向的、无规则的。再次,事物产生存在、运动、变  相似文献   

7.
庄子第一个在美学意义上提出了大这个范畴。庄子美学从属于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因此,这里的大与道含义基本相同,所以又称为大美。庄子把大与美进行了区分,认为大高于美。因为大体现了道的顺应自然规律,无限的力量,体现了纯粹的自由,体现了天道的自然无为、无所不能的力量,体现了不为一切有限事物所束缚的最大的自由。庄子所说的大美即无限之美。  相似文献   

8.
一、范畴本体论在逻辑学界,范畴问题相当长时间内不受重视,甚至遭到拒斥。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说,范畴这个词无论是在亚里士多德还是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里,其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始终都不能叫人理解;他自己也并不相信在哲学中范畴这一名词是有用的,可以表示任何明确的概念。威廉·涅尔在《逻辑学的发展》中表达了几乎同样的看法。这种对范畴的反感体现了逻辑实证主义者拒斥形而上学的心态,这在科学被赋予最高理性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但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以人工智能探究为中心的智能科学的发展,把原先被逻辑学家忽视的范畴问题又提升…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范畴和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之间同者何在?(1)客观性和普遍性。两者都是反映物质世界普遍本质的最一般、最基本的概念,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2)对偶性。这种对偶性充分揭示了客观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即成对范畴之间都具有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讨论中,实践范畴和物质范畴关系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这已成为深入研究和讨论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笔者发表如下几点意见。一、物质范畴和实践范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征。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表现为: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是物质的特殊运动形式。在实践中除了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外,还具有自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考查了语言范畴是否会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并探讨了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是语言范畴即时分类颜色还是长期与颜色联结的结果。实验中,以测量差别阈限的方法选定的渐变、相邻颜色知觉距离相当的A、B、C、D四种颜色(A、B为绿色,C、D为蓝色)为材料,以色词与颜色重组模式训练被试用4个人造词汇分别命名4种颜色,并让被试在训练前、第一次训练和第八次训练后均完成视觉搜索任务测试。经训练,原范畴内颜色(AB,CD)变成了范畴间颜色,原范畴间颜色(BC)仍为范畴间颜色。结果显示:被试在一次训练后能以新名字区分4种颜色,八次训练后掌握了4种颜色的新名字;在训练前测试中,出现了与蓝绿色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在第八次训练后测试中,出现了与习得的语言范畴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但在第一次训练后测试中并未出现这一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语言范畴能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是语言范畴长期与颜色联结,而非即时分类颜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论公平范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平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公平有不同的外延 ,如分配公平、经济公平、社会公平等等。公平的种类可以从动态和静态的不同角度进行划分。社会主义公平是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的统一 ,要努力实现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的结合 ,静态公平与动态公平的结合。在经济伦理领域 ,公平范畴具有两个层次 :一是作为规范的公平原则 ;二是与效率联系在一起作为经济伦理的重要价值目标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利益概念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含义。由于这一概念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广泛性和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阐述具有一定的价值,有必要对它的哲学内涵进行反思。(一)在许多哲学论著或词典中,往往把利益范畴规定为需要的满足。这种规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利益的某个方面的内在属性,但严格地说来,这种规定仍然是不够全面、具体和深入的。其一。如果我们把利益规定为需要的满足,那么需要是什么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伴着而来。对于个体而言,需要总是伴随欲望的,但具体的欲望以及由种种个体欲望组成的群体欲望是很难说明利益这个…  相似文献   

14.
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有四。之一,据世界观而形成,为世界观与认识,实践过程之间的中介。世界观为主体把握客体提供了总的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这种背景和框架不同导致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此外,世界观也只有内化为主体的思维方式,才能与具体的认识-实践过程发生联系。之二,为认知结构、价值指向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理学是儒学的完成。理学作为一种哲学形态,有一个完整的范畴系统,这个系统集中地表现了儒家传统思维的基本特征。一理学范畴系统就其基本特征而言,是人和自然界,包括主体同客体的关系问题,但就其逻辑进程而言,必须从宇宙论开始。以“理气”为中心的一组范畴,就是讲理学宇宙论和本体  相似文献   

16.
道德需要是主体意识到道德与其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意义后而对道德产生的心理倾向。道德需要作为人的特殊的高级需要 ,具有功利性和超功利性的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7.
韩文革 《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03,(收录汇总):20-24
我们在西方最高理论的语境和视点的观照下,来考察中国文化中的崇高现象及相关论述就会发现: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的“大”与西方美学范畴里的崇高是相通的、一致的,按照西方美学家对崇高的分类,中国的“大”主要属于数量的崇高或象征型的崇高,即一种静态的、观照的崇高。而在中国早期的神话中却充满了抗争的,力量的或实践的崇高。另外,中国的阳刚美及其壮美感同西方的崇高美及其崇高感在审美心理上也有重合及相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了色词与颜色重组训练能否让被试习得与真实情境相似的色词与颜色范畴联结, 并引起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 从而进一步揭示语言编码对颜色范畴知觉的影响。采用六种蓝色作为材料。B1与B2为先前研究的两种蓝色。B11和B12, B21和B22分别为使B1, B2变浅和变深所得, 四者是连续的蓝色。训练被试分别用“duān”和“kěn”命名B1和B2。由于被试可能习得色词与颜色范畴的联结, 因此B12与B21为可能变范畴间颜色, B11和B12, B21和B22为可能变范畴内颜色。训练前后分别让被试完成一个视觉搜索测验。结果发现:前测中可能变范畴间颜色的辨别优于可能变范畴内颜色, 且在左视野呈现时更显著; 后测中可能变范畴间颜色的辨别同样优于可能变范畴内颜色, 但在右视野呈现时更显著。这提示:(1)人们在知觉同一语言范畴的不同颜色时可能会区分深浅范畴, 并因此引发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2)短期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引起偏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且使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转为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3)被试在训练中习得了色词与颜色范畴的联结; (4)范畴学习可以在仅学习一个样例的条件下自动发生。  相似文献   

19.
审美范畴研究是美学研究中的传统内容,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如如何理解审美范畴、如何把中国的审美范畴引入美学原理等值得探讨的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亚健康的范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哲学思想的演进,与之相适应的医学模式也不断地变化发展;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肿瘤综合治疗的策略与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注重提高治愈率,而且注重病人生活质量,从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出发,在肿瘤治疗中视生命的存在与生命的价值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