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汉语》的改病句作业中有这样两个病句:“他一往深情地注目着我”。和“她的家庭负担很重,我们应该帮忙她”。要求学员从语法上分析错误的原因。可是多数学员都不会做这两个题,有极少数学员把病句改对了,但不会分析错误的原因。下面试分析一下这两个病句错在哪里。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是指那些所表示的动作可直接涉及或支配其他事物,即它的后面可以带宾语。例如“我看书”,“他写字”,他们去商店买东西”,“我们热爱祖国”等句中,“看”、“写”、“去”、“买”、“热爱”等动词都是及物动词,后面都能带宾语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在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或因句子结构的需要,有时将宾语前置到谓语前,并在前置的宾语与谓语之间加上一个“是”字或“之”字,这是古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在这种句型中,“之”、“是”起什么语法作用,属于哪类词,目前语法学界大致有两种看法:第一种,助词说,助词“之”、“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种,代词说,代词“之”、“是”复指  相似文献   

3.
后边的词陈述前边的词,前后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这样的词组叫主谓词组。这种词组,不光只有主语和谓语,也可以有宾语种或补语、形成主、谓、宾、补等类型。这种词组,主、谓双全,表意完整,单独运用,就是句子;只是用在句子当中,它便失去了独立性,只能充当句子成分。如“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客观标准”,这是一个由主、谓、宾等组成的主谓词组,单独运用,且有一定的语气,句终有较大停顿,它就是句子;但在“我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客观标准。”这一句子中,它失去了作句子的独立性,只用来充当全句的宾语成分。现代汉语中,由主谓词组充当各种句  相似文献   

4.
动词信息在汉语句子加工早期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控制了汉语句子的及物动词与其直接宾语之间的搭配合适程度,分别利用听觉词汇监控和眼动技术,研究了动词的“宾语选择性限制信息”在句子加工早期的作用。实验发现动词与宾语搭配上的各种违反对目标名词(宾语)的加工产生了即时效应。结果表明,包括语义信息在内的各种词汇信息被通达后立即参与了汉语句子加工。  相似文献   

5.
表示“存在、领有、达到某种性质或程度”等意义的“有”,是一个可以带宾语的动词,但它既不同于“骑(马)”、“写(字)”等只能带体词性宾语的体宾动词,也不同于“觉得(很好)”、“进行(谈判)”等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谓宾动词。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有”的“句法功能也很有特殊之处”。本文仅就有关“有”的宾语问题谈一点儿浅见,以就教于大家。“有”经常带名词性词语作宾语,也可以带形容词性词语或数量词组作宾语,这是无须多说的。“有”能否带动词性宾语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语法与逻辑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语法的专家有时考虑逻辑太少,有的语法著作存在不少逻辑缺陷。编在初中语文课本里的《汉语知识》就有这样的情况。下面着重就划分方面的问题试作商榷。一、“中心浯”能跟主语、谓语、宾语并列吗? 课本从开始讲实词就提到“中心语”,同定语并列(第二册第257页)。讲句子成分时,又说“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第三册第301页)。且不谈“中心语”属于不属于基本成分,单说“中心语”能同什么并列,不能同什么并列。一个属概念包含若干种概念,各个种概念的总和等于属概念;属种关系不同的概念不能相加,也  相似文献   

7.
“一义两说”句子是指表示同一意思而表面有相反、相对两种说法的句子。如: ①没有经验难免要犯错误。②没有经验难免不犯错误。从表面看①是肯定句,②是否定句,但都表达了“没有经验会犯错误”的意思。这种“一义两说”的句子,是两种说法都对呢,还是只有一种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的动宾短语中,其宾语大部分是受事宾语和结果宾语。所谓受事宾语是指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事物,例如“吃饭”、“穿衣”,“洗脸”“走路”、“唱歌”、“打球”等,其中的“饭”、“衣”、“脸”、“路”、“歌”、“球”都是受事宾语。所谓结果宾语是指动作或行为产生的结果,例如“盖房子”、“订条约”、“写文章”、“织毛衣”、“包饺子”等,其中的“房子”、“条约”、“文章”、“毛衣”、“饺子”都是结果宾语。以上这些动宾短语都是正常语义搭配,所以从字面语义上都容易理解。但是,还有一批动宾短语,动宾之间的语义关系是超常搭配,从字面的语义不容易理解。例如  相似文献   

9.
通过眼动实验考察了语篇背景对不同类型句子语义整合过程的影响。句子类型有3个水平:(1)宾语违反了动词的选择性限制; (2)宾语符合选择性限制, 但是违反了世界知识; (3)无违反。语篇背景有2个水平:(1)中性背景; (2)校正背景。在中性语篇背景下, 句子(1) (2)是不合适的; 而在校正背景下, 三种句子都是合理的。24名大学生被试自然阅读的眼动数据表明, 违反动词选择性限制的目标词上的首次注视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 在中性背景下比在校正背景下长, 注视点个数也更多; 而在非选择性限制违反条件下, 语篇背景的效应只在总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两个指标上显著。这些结果表明, 当句子中的宾语违反了动词的选择性限制时, 语篇背景影响了宾语的早期和晚期加工。而当宾语只违反世界知识时, 语篇背景的作用体现在晚期阶段。语篇背景对当前信息的整合是动态的过程, 并不是只能在固定某个阶段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宁  张清芳 《心理科学》2020,(2):288-295
研究利用眼动技术考察了汉语口语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及其眼动模式。实验采用双宾语句(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介宾语句(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和简单句三种启动句类型,听觉呈现启动句后呈现图片要求被试用句子进行描述,目标句类型为双宾语句或介宾语句。结果发现,启动句类型影响了目标句的句法选择及对图片中不同客体的注视时间比率及注视顺序。无论产生的目标句是否与启动句句法结构一致,双宾语句启动下对间接宾语的客体注视时间比率更高,且更多地优先注视间接宾语,介宾语句启动下对直接宾语的客体注视时间比率更高且更多地优先注视直接宾语,而在简单句启动条件下,眼动注视模式则会受到所产生目标句句法结构的影响。行为结果和眼动指标都支持了两阶段理论中结构选择和内容计划两阶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有”除了表示确有、具有(“我有一张童年的照片”)和存在(“门前有一个巨大的停车场”)以外,还有一种表示估量的用法,我们把这种由“有”做述语表示对主语进行估量的句子称为表示估量的“有”字句。这种“有”字句在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方面均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一、这种“有”字句谓语部分的基本结构是“有+名词/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宾语部分是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因为估量必须有结果,不能只是孤伶伶的一个词。值得注意的是:用在“有”字句中的形容词只能是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而不能是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例如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12.
“他觉得很好。”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但在分析句子成分的时候,中国汉语老师和外国汉语老师之间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从教材本身的内容来看,这个例句应该这样分析:主语是“他”.“觉得”是谓语动词,“很好”是形容词结构作宾语。中国汉语老师也是这样分析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的动词谓语句,最常见的格式是“主语一动词一宾语”(简称主动宾句),还有一种多见的格式是“主语一‘把’一宾语一动词”(简称“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下,必得用或宜于用“把”字句而不用主动宾句?这里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意上的要求,一种是结构上的要求。本文试图从结构上探讨一下必得用或宜于用“把”字句的规律。1.1如果谓语动词为固定词组,其受事宾语不能后置,则要用“把”字句。例如: (1)我们不要把线装书束之高阁。(2)党外存在着很多人材,共产党不能把他们置之度外。(3)我们不要把“自由”和“散漫”混为一谈。这三个例句中的“束之高阁”、“置之度外”、“混为一谈”都是固定词组充任谓语动词,如果它们的受事宾语不用“把”  相似文献   

14.
句子的结构一般指句子的语法结构。句子的语法结构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指句子中各种造句规则的总合;狭义的指句子中的语法规则。在语言学中,主要从句子的逻辑和语法两个方面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1、句子的逻辑分析句法中的“逻辑”与逻辑学中的“逻辑”,生活中的“逻辑”是不同的概念。逻辑学中的“逻辑”指思维的规律性,生活中的“逻辑”指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4年第2期《“的”字词组的构造与功能》一文谈到,“是……的”句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是”为动词,表示判断,“的”字跟它前面的词语组成“的”字词组,作“是”的宾语(这种情况可以叫做判断句——笔者)。另一种情况是,“是”为副词,表示强调,“的”是语气词(这种情况可以叫做动句或形句——笔者)。这两种情况即两种句式有时不易辨别,文章提出了两种区分方法。一是用“抽出法”:表示强调的“是……的”可以抽出来,全句结构不受影响,语义不变;表示判断的“是……的力不能抽出来,抽出后要么句子结构不完整,要么语义有变。一是看否定形式:表示判断的“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定速移动视窗技术,探讨语义关联性和句法歧义性对汉语直接宾语、宾语小句类暂时句法歧义句理解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语义关联性和句法歧义性对歧义区和解歧区的阅读时间有显著影响,并在解歧区产生了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语义信息即时参与对句子的理解加工并同句法信息一起共同影响句子的认知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不是”辩     
“是”是判断动词,它的后置成分是判断宾语,这已经被人们所承认。然而,对“不是”,人们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很多人认为“不是”是偏正词组(前偏后正),在句子中,“不”充当判断动词谓语“是”的状语,如: ①他[不]是教师。②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把“不是”当作词组,在句中分别充当状语和谓语,无论从语法角度分析,还  相似文献   

18.
语言在句子中一般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例如“人”的词汇意义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它的语法意义则是名词,在句中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等.但是当它进入具体的言语活动后,“人”所具有的语义往往是非常丰富、又非常复杂的,不能单从“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去理解,而要联系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例如: ①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②这件事办不好你可别埋怨人。③这是给人捎的东西,请带好。  相似文献   

19.
双宾语三题     
一、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一个动词带上两个宾语,两个宾语间互不发生结构关系。形不成语言单位,这是一般双宾语的特征。这包括三种情况:一是近宾指人,远宾指物;二是近宾、远宾都指物;三是近宾、远宾都指人。还有一种特殊类型,在两个宾语都指人时,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结构关系,这就突破了“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结构关系”(《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要求,值得注意。如: ①大家叫她祥林嫂。②职工们都称他好管家。③我从小就唤她“芳妹子”。“她祥林嫂”、“他好管家”、“她芳妹子”都近似名词性主谓短语,“她”“与”“祥林嫂”、“他”与“好管家”、“她”与“芳妹子”可以分别发生直接陈述关系,主谓之间可以加逗号,也可以加“为”、“是”之类动词,构成主谓句。如果  相似文献   

20.
贵刊今年第四期“逻辑与语言病院”专栏发表《“最……之一”辨》一文,把具有“最……之一”形式的句子一概称做病句,并且认为:如果是“最”,就不能加“之一”;如果确系“之一”,就不能用“最”。我以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对该文作者的主张不敢苟同。我们知道,“最”是副词,常用在对事物的性状特征进行比较的语句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最,副词,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